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2017),11月1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在論壇上做了發言。實錄如下: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總體上仍然處在合理的運作區間,結構調整出現了一些新的亮點,經濟運作中主要的矛盾我認為就是下行的壓力仍然比較大,特別是投資結構出現了嚴重的扭曲。概括來説就是“三高,三低”:
第一,國有投資增長比較快,增長20%左右,民間投資低迷,6、7月份民間投資負增長,到8月份回升到2%左右。民間投資是經濟活力的一個標誌,民間投資增長低迷就意味這經濟增長的活力不足。
第二,就是房地産投資增長比較快,製造業尚未走出底部調整。7月份銀行新增貸款98.7%貸給了住房按揭貸款。製造業投資,6月份、7月份出現負增長,8月份回升到2%。製造業投資是經濟增長後勁的標誌,製造業投資低迷説明我們經濟增長缺乏後勁。
第三,海外投資爆增,國內投資增長緩慢。上半年海外投資增長58.7%,國內投資前三季度增長8%。這樣一種增長局面,一方面我們感到高興,我們外匯多,中國一下子成為資本輸出第二大國,但是這裡有多少盲目性?有多少是為了轉移資産?只有增加國內投資才能實現穩增長,才能擴內需,才能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多的福祉。所以投資結構出現這三個嚴重的扭曲,值得高度關注。
當前在中長期經濟發展上,中央提出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力量,我理解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本質或者核心就是解放生産力,就是要通過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釋放經濟增長潛力,為經濟增長輸入新的動能。當前看來有四大動能:
第一,通過城鄉一體化制度的建立,釋放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工市民化的巨大的潛力。核心是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別是要加大特色小鎮的建設,通過這個釋放巨大的潛力。如果城鄉一體化潛力釋放出來了,我們國家經濟增長保持7%-8%的速度,保持到2030年沒有問題。
第二,通過投資體制改革推行PPP模式,把民間資金和銀行貸款引導到增加公共産品供給上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環保投入,包括教育、科技、醫療、社會保障、市政工程、文化、資訊這些方面公共産品的投入。所以這個需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第三,通過深化營改增的稅制改革,繼續為第三産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四,通過科技教育體制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成果帶動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債務率過高的問題,也是由於這十幾年的發展主要靠債務融資,忽視了股本融資,或者是由於股票市場運作的不正常,使股票市場很大程度上喪失了股本融資功能,而其他的股本融資的渠道還沒有通過改革打通。我們要想更多的辦法,比如説通過資産證券化,把國有企業現在已經形成的一些優良資産拿出來,吸引民間投資,提高他的資本金水準,就可以使企業渡過難關。
所以我們要開展這些實際問題研究,為國民經濟發展中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這才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要害。
就當前的宏觀調控來看,我認為要處理好三個辨證關係:
第一,要處理好長期和短期的辨證關係。現在我們不能把長期任務拿到短期實現,而且還要急於求成。比如説産業升級,它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我們要把現在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産業為主,轉變到以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為主。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急不得,在一兩年時間是很難做到的,長期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改革解決,長期要通過需求側管理,保持供給平衡,保持經濟適度拉動力,這樣才能實現穩增長。所以宏觀調控要把長期和近期的關係處理好。
第二,要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係。供給和需求是矛盾的統一體,沒有需求的供給你就是空想,就是無效率的,沒有供給的需求就是望梅止渴、空想,供給和需求誰也離不開誰。短期是靠需求調控,長期調控是供給上的管理,靠財政的結構性的政策來支援結構優化。所以供給和需求誰也離不開誰,不能拋開需求講供給,也不能拋開供給講需求。要把這個矛盾對立統一的關係處理好。當前的穩增長,近期來看是需求有問題,需求是主要矛盾,長期來看供給是主要矛盾。第三,要處理好內需和外需的關係。我們搞一帶一路建設,加大海外投資,這個很重要。到海外去獲取資源和技術,來支撐我們經濟的發展,但是也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而且要選擇那些效益比較好,風險比較少,經過充分論證,然後再去投資。我想今年上半年一下子海外投資增長67%是不正常的,只有擴大內需才能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才能為我們13億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到2020年決戰全面小康這樣一個戰略任務才能完成。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