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毛振華:國有企業負債佔企業部門負債七成

發佈時間: 2016-11-21 14:55:49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責任編輯: 毅鷗

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中國誠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6—2017),11月1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在作主報告時表示,目前中國的債務規模已經積累至較高水準,債務的結構性問題尤其是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的債務風險凸顯。目前國有企業負債佔我國企業部門負債的70%,廣義政府負債已超過GDP的109%。債務風險是經濟運作中需要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債務風險的防範更是重中之重。

報告援引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季度末,中國總債務規模為175. 4萬億元,總債務/GDP達到254.9%,已經超過美國、澳大利亞及南韓,且遠高於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按照今年以來的債務擴張及經濟增長情況,預計2016年全年中國總債務/GDP將達到266%,在全球範圍內的排名將進一步靠前。另一方面,用來預警金融危機的信貸産出缺口目前已經升至30.1%,是從1995年追蹤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值,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和日本房地産泡沫危機前後水準。

毛振華指出,分部門來看,我國企業部門債務餘額為116.3萬億元,杠桿率高達169.1%,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95.5%)、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準(106.4%)和發達國家平均水準(89.4%),而一般口徑下政府和居民部門則分別為45.2%和40.7%,在世界各國中處於相對適中水準。企業部門債務高企是導致我國債務快速攀升的決定性因素,失衡的債務結構在企業部門內部積聚了較高的債務風險。

“此次我們中誠信課題組的報告,通過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負債的深入研究,對我國負債結構問題進有了新的認識。”毛振華在論壇上指出,以往對中國負債結構的研究認為,我國企業負債率較高,但是居民和政府債務的杠桿率在全球並不算高,特別是居民債務率不高,為未來調整資産負債結構、投資轉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我們這份報告通過對各部門債務的重新梳理髮現,我國非國有企業的負債並不高,高負債的核心在於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的債務。”

毛振華表示,進一步觀察發現,企業部門內部的債務分配明顯向國有企業傾斜。截至2016年3月末,國有企業負債總規模為81.20萬億元,約佔總債務規模的46%,佔企業部門債務規模的70%。企業部門債務問題的關鍵在於國有企業債務過高,尤其是在直接融資的債券市場上,國有企業債券在信用債中的規模佔比高達86%。另一方面,儘管近兩年來我國利率水準中樞整體有所下移,但仍高於美國、日本、德國等主要經濟體,我國並不具有發達國家低成本的債務融資優勢。分部門的測算顯示,我國所負擔債務的年利息支出超過8萬億元,約佔GDP的13%。在融資成本較高的環境下,持續擴張的債務規模又同時面臨著嚴峻的付息壓力,債務風險進一步提升。

毛振華指出,政府債務統計可分為三個口徑:一是一般口徑。中國的債務結構呈現出企業部門債務水準過高,而居民和政府部門仍有加杠桿空間的特點。二是廣義政府債務口徑。融資平臺城投企業債務歸口政府債務的考量。企業部門債務中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債務實際依託的是政府信用,而且融資平臺在很大程度上承擔著政府的一部分功能,還款能力也對政府高度依賴。政府部門債務/GDP將從45.2%上升到109.5%,企業部門則回落至104.8%,其中國有企業為53.7%,非國有企業為51.1%。這樣看來,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債務水準均高於國際警戒線標準,甚至政府部門債務水準還要略高於企業部門。三是更廣義政府債務口徑。餘下的企業債務中仍有一半以上歸屬於産業類國有企業。如果將這部分政府可能承擔償還責任的債務全部包括在內,政府實際承擔的債務將達到GDP的1.63倍。

“中國債務問題的核心並不是像市場通常理解的那樣在企業部門,而在於政府及政府背景相關債務水準過高。廣義政府債務已經超過警戒線,防風險的核心在於防範政府債務風險。”毛振華指出,雖然我國具有政府信用強,政府與國有企業擁有大量可處置資産等顯著優勢,但這不改變我們對政府負債過高的判斷,對政府及政府背景企業的債務風險仍須保持警惕。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