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促進G20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化

發佈時間: 2016-08-04 08:44:36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趙媛    責任編輯: 毅鷗

7月29—30日,以“建設新型全球關係——新動力、新活力、新前景”為主題的二十國集團(G20)智庫(T20)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新型全球關係”主題,為G20峰會的成功舉辦提出了智庫界的研究與建議。如何促進G20從應急機制轉向發展促進的長效機制?如何確保G20峰會議程的可持續推進?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與會專家學者。

應對全球性問題是轉型關鍵

中國接棒土耳其成為2016年G20主席國,2017年G20峰會將在德國舉行,如何傳承G20峰會發展議題,推進共同發展,是國際社會所面臨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和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阿馬爾·巴塔查雅(Amar Bhattacharya)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每年G20峰會都有新的主辦國,但縱觀世界政治經濟局勢,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具有共性,且這些問題將持續困擾國際社會,這也是許多G20峰會議題具有持續性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中國主辦2016年G20峰會,國際社會必將在關注國際經濟局勢發展的同時,關注中國發展與中國面臨的挑戰,中國也將提出可長期有效治理全球經濟問題的行動議程,領導全球合作,共同提高貿易品質,提升投資效率,這正是此屆G20峰會的與眾不同之處。

談到G20峰會議題的可持續性,巴塔查雅説,中國傳承了2015年土耳其主辦G20峰會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這一議題,並賦予其獨特的內涵,重點強調綠色金融資助基礎設施建設,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這一議題也將在2017年德國主辦的G20峰會中成為重點議題,持續應對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帶來的挑戰,體現G20的可持續性。當然,世界也存在短期突發問題,“我相信德國也會重點研究難民問題的解決策略”。

德國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培訓部主管托馬斯·費斯(Thomas Firth)告訴記者,中國為G20峰會的舉辦作出了巨大貢獻,一是促進了G20從區域性應急機制向國際性治理平臺的轉型,德國將會傳承中國作為主席國時的發展議程;二是中國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提升到了新的重要層面,這一點也是德國在下一屆G20峰會想要傳承的。同時,德國將會特別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德國期待杭州G20峰會能針對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提出具體動議。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夏秉純(Stuart Harbinson)表示,“應對全球共性問題是G20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的關鍵。2016年G20貿易部長會議所達成的協議切實針對貿易保護主義,消減了貿易壁壘,降低了全球貿易成本,促進發展多邊貿易這一議程必將延續至下一屆G20峰會。”

探索建立長效穩定溝通網路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肖逸夫(Yves Tiberghien)提出了G20可持續性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肖逸夫表示,“G20若想強化‘可持續性’,必將面臨如何取得所有主要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支援。”為推進G20峰會議程的發展落實,肖逸夫提議,G20需要設立一個“秘書處”並強化其正規流程,這需要成員國的支援。因此,要確保所有成員國,尤其是美國的承諾和參與是不可或缺的。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找到更靈活的解決方式,以確保G20的可持續性和一致性。目前,這個責任落在了G20各主席國身上。

西班牙前首相何塞·路易斯·薩帕特羅(Jose Luis Zapatero)提議,加強G20的可持續性。通過嘗試設立永久性的“秘書處”以加強G20成員國之間的聯繫以及G20與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間的密切聯繫。

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英麗看來,G20應增加合法性,合法性的重要決定因素是代表性以及有效性。G20涵蓋了全球約2/3的人口、80%—90%的經濟總量,具有代表性,增強其長期有效性是G20持續運營面臨的挑戰。對比其他組織,聯合國是有代表性及有效性的國際性合法組織,但在經濟方面作為不大;佈雷頓森林體系按照股份制構建,其權力分佈不具有代表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亞洲金融危機擴散時,表現出資源缺乏,不能充當最終貸款人角色,存在缺陷。潘英麗針對進一步提高G20的代表性,促進G20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化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吸引地區組織的領導人擔任G20峰會觀察員;二是提高G20峰會議題的透明度,建立諮詢機制,收集不同利益群體的差異性訴求。

G20如何才能從一個解決突發事件的平臺轉型成為助力全球治理革命長期有效的平臺呢?肖逸夫表示,“G20應廣開言路,擴大‘朋友圈’,並在制定議程時懷有將G20建設成為全球治理長效機制的信心和耐心。”肖逸夫對此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G20應致力推進合法、創新、融合、與時俱進的議程,也就是説,G20應靈活應對當前人類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並可持續推進議程落實。第二,G20可探索建立長效穩定溝通網路,收集各方意見與建議,保證議程公開透明,平衡各方利益,公平推進全球治理改革。第三,希望G20能夠獲得各主要國家民眾的理解與支援,吸引各利益相關國參與並做出承諾,進而有所行動。

評 論

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