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開放辦院 推進地方社科院品牌建設

發佈時間: 2016-08-01 10:04:13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張勝軍    責任編輯: 毅鷗

在新的發展階段,智庫建設的要求更高、任務更重、難度更大,地方社科院要在更高層面上發展。順應新形勢、謀求新發展的關鍵和出路都在於解放思想。地方社科院進一步解放思想,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改革與發展的全局,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探索工作新思路,開創工作新局面。

從封閉狹隘中解放出來,樹立開放靈活、放眼全球的思想。過去,地方社科院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埋頭書齋的多,走出去的少,缺乏用開放的思維、國際的眼光審視和提升科研工作。開放的空間決定發展的空間,開放的程度決定發展的程度。要不斷推進智庫建設上臺階,地方社科院就必須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衝出心裏的“大山”,突破思維的“峽谷”,跳出省內,面向全國,指向世界。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開放辦院,力促在開放中做長、做寬、做高、做大、做精、做強。以更加開闊的思路通天、連地、和人,通則達,連則廣,和則暢,努力形成一套運作順暢、富有成效的對外工作機制,在開放中增添活力,在外聯中擴大影響。以更加寬廣的胸懷培育世界眼光,以全球觀念來謀劃發展,以國際標準來衡量工作;積極學習和實踐國外智庫的有益做法和經驗,在對比中尋找差距,在借鑒中定準目標,在學習中開展工作,在趕超中取得進步。還應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平臺,在交流中提升境界,在合作中促進發展。

從因循守舊中解放出來,樹立開拓創新、勇於競爭的思想。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社科院習慣於“過去怎麼搞,現在就怎麼搞”、“別人怎麼搞,我們就怎麼搞”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沒有轉變理念。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總要求和總任務,建設成為地方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庫,就必須以敢闖敢幹的毅力和勇氣,衝破“準我幹我才幹”、“唯上”、“唯書”的僵化思想,樹立開拓創新、敢為人先、不斷創新求變的求索作風;打破“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局面,構建“你追我趕、勇於競爭”的良好氛圍。樹立創新為源的理念,以創新求發展,不斷創新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思維方式、創新研究方法、創新科研成果,力求實現新的闡釋、新的觀點不斷涌現,新的對策、新的理論不斷産生,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大力倡導創新精神,切實解決缺乏應變思維、創新動力不足、安於現狀和不思進取等問題,提倡從書本走向社會,從純理論研究走向應用對策研究,從坐而論道走向實踐操作,從而為社會貢獻思想,為決策貢獻智慧,為群眾貢獻新知。著力培養競爭意識,衝破“等、靠、要”的唯條件論,樹立事在人為、關鍵在我的能動觀點,敢於跟好、優、名競爭,從養尊處優轉向充滿憂患感、緊迫感,從看攤守業轉向勤於開拓、奮發進取。

從單打獨幹中解放出來,樹立借兵打仗、團隊攻關的思想。一直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往往喜歡單打獨鬥,缺少合作意識,陷入閉門造車、各自為政的惡性膨脹中,不懂得通過團隊力量攻堅克難,做出有説服力、影響力、競爭力的科研成果。時代在發展,社會在激變,科研工作必須加強協作,打破過去單打獨鬥的局面,形成科研合力,集中優勢和力量做科研大事,在“有為”中做到真正“有位”。以課題為龍頭,積聚力量,鍛鍊隊伍,形成大科研、大協作研究格局,以協作提升科研的創新能力。結合重點學科與優長學科,形成若干既相互聯繫、支撐又各具特色,老中青結合的科研團隊,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科研隊伍。培養不計報酬甘於奉獻、不計榮譽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服務團隊的學者情懷。以報告會、座談會、發佈課題等形式,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帶動、帶領和整合全省的社科研究力量,貢獻智慧,獻計獻策,積極為地方省委省政府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從職稱科研中解放出來,樹立服務大局、品牌興院的思想。受歷史因素和現實環境等條件影響,社會科學科研人員搞科研主要是為了應付和滿足評職稱的需要,孤芳自賞,較少關注科研成果的實用性、服務性,難以做出精品成果。站在時代發展新高度,要提升地方社科院社會影響力和科研競爭力,必須樹立服務大局、品牌興院的思想。增強中心意識,樹立服務至上理念,建設服務型社科院。樹立精品意識,實現科研成果由數量型向品質型的轉變,提升科研競爭力。以課題為載體,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礎理論問題與應用實踐問題,致力於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研究品牌。不求做大,但求做精,使研究具有唯一性和獨創性,以品牌帶效益,以效益促發展。轉變研究觀念和研究方式,把研究重心轉移到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以及人民群眾迫切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上來,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服務,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為人民群眾解惑釋疑提供理論和實踐服務。大興深入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從人民群眾廣闊而豐富的實踐中提煉研究題材,汲取思想養分,提出真知灼見,創造學術精品。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評 論

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