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實現強國強軍的高遠戰略謀劃

發佈時間: 2016-08-01 09:47:13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任天佑    責任編輯: 毅鷗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站在時代和戰略高度,圍繞實現中國夢的戰略目標,深刻洞察當今世界之大變局和新軍事革命發展大勢,科學把握當今中國發展歷史方位和安全環境新變化,深刻揭示新形勢下我國強國強軍規律,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今年“八一”前夕,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再次就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發表重要講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改革強軍戰略思想,對於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對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洞察大國崛起規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運籌

當今中國正處在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實現國家和平發展,必須從更大視野來思考如何建設強大軍隊。習近平同志洞察大國崛起規律,以宏闊的戰略視野看待國防和軍隊改革,緊緊圍繞強國強軍運籌全局、謀篇佈局,確立了強軍興軍新的時代坐標。

以軍隊強大求得國家強盛,是近代世界大國崛起的基本規律;以改革成功求得軍隊強大,是當代世界軍事發展的普遍規律;以改革強軍為我國和平發展提供戰略支撐,是當今中國發展的重要規律。15世紀以來,先後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稱雄一時,而其背後都有一個普遍規律:強國必強軍,強軍必改革。西班牙抓住開闢新航路的歷史機遇組建“無敵艦隊”,確立了海上霸權。英國從16世紀後期到資産階級革命時期,在海軍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其稱霸海洋300年的大英帝國基礎。法國拿破侖執政時期,對軍隊進行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改革編制體制和兵役制度,其軍隊一度橫掃歐洲大陸。普魯士在法軍佔領下臥薪嘗膽進行軍事改革,終於反敗為勝,實現德意志統一;19世紀中後期繼續推進軍事改革,到一戰前成了歐洲軍事強國。18世紀初,俄羅斯彼得大帝為打通俄國出海口,進行了多年軍事改革,最終確立了俄羅斯的強國地位。二戰後,美國已成為世界霸主,但為了保持其絕對優勢地位,仍然持續推進軍事改革和軍事轉型,保持了新軍事變革領頭羊地位。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強大軍事實力是國家由大向強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是破解國家崛起“安全困境”的保底手段,而軍事改革往往是新興國家軍隊實現“彎道超車”的爆發點或力量轉捩點。

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中國發展壯大成為推動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刻調整最重要的動因之一。我國作為超大規模國家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會被一些國家視作不確定因素和挑戰,並且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一些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壯大,阻滯我國發展的圖謀一刻也未停止,對我國的戒備和防範心理越來越重,明裏暗裏聯手對我進行牽制和遏制。尤其是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加快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強化在亞太軍事存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是我國發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軍事力量始終是保底手段。在目前的情勢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必然對軍事力量保底手段的運用提出更高要求。

基於對大國崛起規律的深刻洞察和中國由大向強躍升的戰略要求,習近平同志站在強國強軍高度籌劃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首先,堅持把強軍放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來運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國防和軍隊建設要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習近平同志著眼實現中國夢,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從而確立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戰略制高點和根本著眼點。其次,堅持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放到治國理政大格局、國家改革大棋盤中來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這個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這個戰略佈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圍繞這個戰略佈局來謀劃、來推進,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再次,創造性地把改革昇華為強軍的核心內涵,把改革強軍提升為國家和軍隊發展帶有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時代課題。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構建能打贏資訊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打下更為紮實的基礎。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站在強國強軍高度狠抓改革強軍的雄才大略和深謀遠慮,在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把握新軍事革命大勢、深度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選擇

一個國家對軍事改革規律的不同認識和把握,影響其形成不同的戰略判斷和戰略抉擇,決定其走上迥然不同的道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並在軍事領域廣泛運用,直接引發了軍事領域的技術革命,促使人們從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來研究和把握其影響,由此開始了從技術發展向軍事改革的演進,開啟了各主要國家你追我趕、搶佔潮頭的軍事改革浪潮。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各主要國家都加快了軍事改革步伐,改革力度之大、組織體制調整涉及面之廣,為二戰結束後所罕見。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戰略新興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持續突破、新式武器陸續問世,新型作戰力量成為軍事能力跨越式發展的增長極,成為軍事強國競爭的新寵兒。各主要國家都在通過改革,加快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尤其是太空、網路和新概念作戰力量建設。目前,網路作戰、太空作戰、無人作戰、智慧作戰、混合戰爭、全維戰爭等新概念、新技術手段快速發展,新作戰樣式漸露端倪,新的戰爭形態蘊藏其中。

新軍事革命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改革強軍的時代。新軍事革命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以資訊技術為主導的先進技術和武器裝備發展;二是軍事理論尤其是作戰理論創新;三是以創新軍事理論為指導的體制結構改革,即軍事體系重塑;四是官兵素質大幅提升。這四大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推動軍事革命的合力。其中,主要和關鍵環節是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只有通過這樣的改革,才能實現軍事領域的整體飛躍,佔領未來戰爭制勝的戰略制高點。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軍緊跟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在技術武器裝備發展、軍事理論創新、組織體制變革、領導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取得許多重大成就。但總的看,仍然存在“兩個差距還很大”問題,即我軍現代化水準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準相比差距還很大。應當看到,新軍事革命既是挑戰更是機遇。美國蘭德公司的格倫·巴肯認為,“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軍隊來説,軍事變革最大的吸引力就在於它們有可能使其在軍隊發展中‘跳過幾個階段’。這也是變革的本質所在。”也就是説,對那些原本落後的軍隊來説,只要抓住機遇,既把握規律機理,又立足自身實際,就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強軍制勝的目標。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基於對新軍事革命大勢和當今中國變革強軍規律的深刻把握,習近平同志深刻揭示、科學判定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時代要求、主客觀條件和屬性定位。首先,深刻揭示了新軍事革命的本質就是爭奪戰略主動權。世界軍事革命風起雲湧,各主要國家紛紛調整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調整軍隊組織形態。在這場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大潮中,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於戰略被動。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其次,明確指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面臨難得的機會窗口。新軍事革命為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主客觀條件十分有利。我們必須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抓住機遇、奮發有為,不僅要趕上潮流、趕上時代,還要力爭走在時代前列。我們必須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再次,創造性地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定位為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新一輪改革要以強軍目標為引領,以能夠打贏資訊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為根本要求,圍繞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對軍隊組織形態進行重塑,努力建構基於打贏資訊化戰爭甚至更新戰爭形態的全新軍事力量體系。這就決定了改革推進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深、影響範圍之廣前所未有,既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又是決定中國軍隊未來的關鍵戰。這一重大戰略抉擇,在黨的軍事指導上具有獨創性貢獻,將引領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的歷史跨越。

破解我軍深層次矛盾問題、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戰略舉措

我軍傳統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對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發揮了歷史性作用。但這些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主要是在傳統機械化戰爭條件下形成發展起來的,是與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轉型,不可避免地會形成和積累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越來越不適應國防和軍隊建設要求。這些年來,我們在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調整改革上採取了一系列舉措,但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比較突出的是: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相對滯後。這些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從根本上制約了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同時,由於在權力制約和監督方面,我們的制度設計和制度落實還存在一些問題,給權力“任性”、權力“出籠”留下了不少漏洞。如果不通過改革從制度上根本解決問題,在一定條件下這些問題就有可能死灰複燃,久而久之軍隊就有變質變色的危險。

人民軍隊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我軍從成立到今天,在黨的領導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始終充滿蓬勃朝氣,就在於著眼時代發展和使命任務要求,立足國情軍情,與時俱進地推進改革創新;就在於通過破解矛盾問題實現軍隊建設品質的不斷躍升。紅軍初創時期,通過“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創造性確立了黨對軍隊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開啟了人民軍隊建設嶄新征程。新中國成立後,適應使命任務和軍隊發展要求,我軍歷經幾次調整改革,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這是我軍建設發展史上的一次歷史性躍升。上世紀80年代中期,適應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要求,順應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變化,我軍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實施百萬大裁軍,開闢了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面對新的時代條件和使命任務,必須通過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對長期以來形成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加以革命性解決,對傳統思維定勢、利益格局進行全面性衝破,對沉疴積弊、陳規陋習予以根本性革除,重塑體制機制,再造功能結構,才能使我軍開拓創新、再鑄輝煌。

基於對我軍現實問題和改革要求的深刻認識,習近平同志在科學把握改革強軍在國家和軍隊全局中的戰略定位、科學判定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屬性定位基礎上,圍繞深化改革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觀點,大大深化了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比如,通過一系列體制設計和制度安排,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固化並加以完善,深化了對堅持黨指揮槍規律的認識;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使作戰指揮和部隊建設管理職能相對分離,深化了對領導管理和聯合作戰指揮規律的認識;抓住治權這個關鍵,構建嚴密的權力運作制約和監督體系,深化了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規律的認識;打造精銳作戰力量,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深化了對軍隊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規律的認識;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培育戰鬥力新的增長點,深化了對新質戰鬥力生成規律的認識;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深化了對軍事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使用規律的認識;打破軍地二元分離結構,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深化了對軍民融合發展規律的認識;等等。在此基礎上,提出和確立了改革的總體指導、目標任務、突破重點、戰略舉措、科學方法、組織實施等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形成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全新頂層設計,明確了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所有這些,繪就了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宏偉藍圖,為推進整體性、革命性軍事變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現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已經全面展開。只要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同志改革強軍戰略思想,堅定信心、凝聚意志,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打贏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由大向強的中國軍隊一定能夠贏得更加輝煌的未來。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

 

評 論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