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禮群 國務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院長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任務和內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時,我國的社會治理與社會狀態應是什麼樣的情景?認清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幾個方面因素,包括古代先人對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當代人民群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期待,我們黨和國家設計的宏偉藍圖和作出的莊嚴承諾,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包括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根據這些因素綜合研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的中國社會治理與社會狀態,將會呈現以下七個方面“更加顯著”的景象特徵:
“和諧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進一步實現國家大治,政通人和;社會全面進步,民主更加完善、公平正義更多體現,全體社會成員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建共用發展成果;區域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財富差距縮小,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更好地實現古代先人們追求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進一步實現我們黨多次重申的使廣大人民群眾“學有所教、業有所就、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會普遍崇德尚禮,篤親興仁,修身律己,尊長愛幼;更好地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和諧、家庭和睦、人際和順、心態和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平安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普遍過上更為平安祥和的生活;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寧穩定;正義普遍得到伸張,邪惡受到懲治,“盜竊亂賊”現象大為減少;立體化公共安全體系健全,維護公共安全能力得以提升,公共安全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顯著增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居住安全、環境安全等公共安全狀況不斷改善,整個社會秩序明顯好轉。
“信用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準普遍提高,自覺“講信修睦”,誠實重諾,“欺騙詭異”現象減少;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基本建成,社會信用法律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信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市場比較完善,信用監管體制不斷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社會信用環境明顯改善,信用文化和誠信之風蔚然興起。
“法治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社會全面強化法治,社會生活進一步納入法治化、規範化的軌道,社會活力不斷迸發又依規有序運作;全社會法治觀念和法治信仰普遍增強,憲法和法律得到更好實施和遵從;社會依法治理能力不斷加強,社會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和服務保障逐步完備,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法、學法、信法、守法、用法和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風尚。
“健康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全民健康水準進一步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普遍增強,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提高;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普遍建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城鄉衛生環境普遍改善,“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全民健身型社會基本建成。體魄健康的主要指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社會道德建設全面推進,全社會成員心理素質和精神健康全面增強,社會風氣明顯凈化,整個社會全面健康向前發展。
“幸福社會”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發展更好造福人民,社會更加溫馨,幸福指數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生活品質明顯提高,家庭財産普遍增加,民主權利廣泛享有,各項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精神生活豐富充實;人的尊嚴普遍受到尊重、不斷全面發展;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成就感,生命價值得以更好實現;幸福環境全面營造,生活、勞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家庭美滿安康,幸福諸要素生成機制不斷擴大;“幸福快樂”變為人民群眾的普遍追求,幸福體驗感、滿意度普遍增強。
“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即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更大進展;社會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治理體系趨於完善,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多元社會主體參與治理格局進一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治理基礎制度更加完備、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總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國社會結構、社會形態將呈現更大的進步,社會治理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將有明顯提升,社會建設和社會文明將達到更高的水準,進一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體現時代要求、順應人民期待的中國特色社會治理之路。同時要看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充分考慮中國現階段基本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可以預見,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時,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不會改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會改變,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地位不會改變。特別是當前國內仍然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國外環境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們面臨的社會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這就決定了推進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既要積極進取,又不能急於求成,不能脫離現階段基本國情和當前的實際情況去追求過高目標。全面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還需要全體中國人民長期艱苦奮鬥。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