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發佈暨研討會成功舉辦

發佈時間: 2016-07-06 09:03:5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察哈爾學會    責任編輯: 王琳_觀點

2016年7月5日,察哈爾圓桌第42期:《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發佈暨研討會在察哈爾學會成功舉辦。于洪君、姚培生、王海運、張國斌、周洪波、鄒明等來自外交、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十余位專家共同出席,就“一帶一路”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探討。本次會議由察哈爾學會和商務印書館聯合舉辦,會議由察哈爾學會副秘書長馬文生主持。

張國斌秘書長在致辭仲介紹了察哈爾學會的發展及學會與王義桅教授的淵源。張秘書長指出,作為非官方智庫,察哈爾學會自成立以來,為中國的公共外交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王義桅教授作為察哈爾學會的高級研究員,為學會的工作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世界是通的》一書在“一帶一路”研究中是很有分量的作品。

商務印書館總編周洪波指出,王義桅教授關注社會的重大話題,關注國家的戰略和需求,體現了中國學者的胸懷和擔當。《世界是通的》超越了其第一本專著,縱觀世界文明,但處處體現著中國視角、中國風格,中國關懷。是對西方中心論的顛覆,也是對“世界是平的”邏輯的超越。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既有歷史的合法性,還有現實需求,並能夠引領未來,從中可以挖掘出中國模式和中國智慧。

中聯部前副部長,察哈爾學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于洪君指出,一帶一路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大戰略。《世界是通的》一書的出版可以引領“一帶一路”研究走向更高層次,“一帶一路”的推進,首先是要以創新的思維和模式提升區域合作水準。世界是通的,但我們也需要直面問題,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是不通的,互聯互通意願還不夠強烈。“一帶一路”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振興計劃,推進該項目的困難是可以想見的,對此要有清醒的估計。

前駐哈薩克大使姚培生指出,“一帶一路”主要是要實現兩個方面的通,實的“通”指貿易、貨幣等相通,虛的“通”指民心相通,這些我們都在推進了,推進過程中會遇到挑戰,但越是困難的情況下,我們越是要做。中國需要走向世界,擁抱世界,要營造合作共贏的局面。

王義桅教授對察哈爾學會和商務印書館的努力表示了感謝。他以參禪的三重境界,即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重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為喻,講解自己對“一帶一路”認識的深入過程。他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要第一時間拿出自己的解讀,這是中國學者的擔當。他強調,我們在思想上不要對西方思想迷信,本書主題是“一帶一路”,但講的是整個人類。過去的全球化是部分全球化,或者説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中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對全球治理,對整個世界做出文明的貢獻。“一帶一路”的靈感來自五千年文明,在對其研究的過程中要有中國視角,東方智慧,體現人類關懷。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引領未來,探索包容、均衡、互惠的合作模式。

討論環節中,中國駐俄羅斯前陸海空武官王海運指出,“一帶一路”研究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要和中國現實相結合,並增添正能量。要講好中國故事,積極推動亞歐大陸整合。路權時代已經到來,推動“一帶一路”的發展不僅對中國有利,更對整個世界有利。

鳳凰網總裁鄒明指出,王義桅教授已成為“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的頂級學者,《世界是通的》一書不單講“一帶一路”,還講了互聯互通環境下,中國的國際責任,這為世界問題的中國解決方案做出了貢獻。“一帶一路”是偉大的戰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

人類共贏研究院院長馬國書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目前還處於單邊倡導階段,尚未達成多邊共識。要將單邊引領至多邊,需要更多對外交流,需要爭取話語權。目前的世界秩序處於轉型之中,中國需要構建自己關於“一帶一路”的多邊主義理論。“通”在構建這種理論中佔有核心地位,關鍵在於打破西方的零和博弈思維。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金相淳結合中韓關係對“一帶一路”戰略發表了看法,他指出,中韓關係總是因為外部問題而非常被動。這要求我們告別西方視角,要增強主動性,主動促進雙邊關係,最實際的方法就是一帶一路和歐亞倡議。他並且指出,《世界是通的》在南韓出版後,對讓南韓理解“一帶一路”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石海明指出,《世界是通的》為一帶一路的安全邏輯起到了啟發作用。察哈爾學會研究員王毅指出,理解“一帶一路”要在整個人類的框架下理解,本書為打破西方中心主義打開了一扇窗。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朱峰指出,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要注重青年交流。會上,與會嘉賓還就“一帶一路”及當今世界重大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