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智庫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發佈時間: 2016-05-25 11:09:57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光明日報記者    責任編輯: 毅鷗

原標題:做輔助決策的大學問真學問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智庫界熱議。“總書記此次重要講話,是時代發展的歷史必然,是中國強大自信心的體現,是對智庫界的極大鼓舞。”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陳寶生感受深切。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負責人,他將講話內容視為下一步智庫建設的“指路明燈”。

座談、研討、撰寫心得……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行動已經在各智庫密集開展。對照要求,明確定位,尋找差距,謀劃發展,新的出發由此而始,新的藍圖正在鋪陳。

責任意識更堅定:

智庫“反映了哲學社會科學所能提供的治國理政智慧”

17日參加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後,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興奮難抑。18日、19日,他組織全院師生連續兩次學習討論會議精神。

“講話將智庫建設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大局聯繫起來,讓我們對智庫作用有了更深理解。”胡鞍鋼進一步認識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是智庫産生學術影響、政策影響和社會影響的重要基礎,智庫研究在資政啟民的同時,也推動了哲學社會科學的集體創新。

中央黨校副校長黃浩濤同樣注意到,總書記重要講話點明瞭智庫對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獨特作用:“智庫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水準,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我們黨和國家運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準,反映了哲學社會科學所能提供的治國理政智慧。”

“哲學社會科學和智庫之間的關係,類似理科和工科的關係——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決定了其與現實政策之間存在一定距離,而智庫的應用性導向則恰如溝通理論和應用的橋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感言。

理論為國家而強,智庫因時代而生。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認識到:“智庫應當是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外腦’、思想理論創新的先導、引領社會輿論的‘嚮導’,應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努力讓智庫的‘文章’完善文件,讓智庫的謀劃引領規劃,讓智庫的對策融入決策。”

“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我們社會智庫也是其中一分子。”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深感自豪,“幾年來的資政研究讓我深深認同:智庫在推動科學民主決策、提高決策效益、引領核心價值觀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哲學社會科學戰略價值的‘放大器’。”

反思不足更深入:

研究品質偏低內容創新不足

“智庫最核心的是研究品質,要拿出既高瞻遠矚又切實管用的思想産品。然而當前,由於思維方式、問題意識等的不足,相當一部分智庫距國家要求、社會期待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説。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對智庫研究品質同樣頗為憂慮:“一些智庫研究人員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更有甚者不重視理論研究,只求高産、抓眼球、有曝光率,很難可持續發展。”

作為智庫産品的使用者,決策部門對當前的智庫“短腿”同樣感受頗深。“在廣東,智庫已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智力支援。但是,智庫人才不足、前瞻性不夠、對策研究不‘接地氣’等問題依然突出。”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蔣斌指出。

“智庫發展需要思想市場,而今天中國的思想市場仍不健全,甚至還未完全形成。”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坦言,“這直接影響了智庫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劇了智庫領域研究能力偏低、數據支撐不足等問題。尤其是社會智庫,亟須在資源配置、資訊開放、渠道開拓、政府採購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援。”

發展路線更清晰:

“緊緊圍繞國家發展需求開展創新研究”

習慣於為國家社會“號脈診療”的智庫專家們,也精研細思,為自身的提質發展開出“藥方”。

“在中國建設智庫,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導向正確、水準提升。這對智庫研究同樣適用。”中央編譯局局長賈高建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智庫建設的指導理念與價值取向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十分重視基礎研究對應用型研究的支撐作用。“智庫不能脫離理論研究。哲學社科工作者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為智庫的政策研究、戰略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並研究智庫自身的發展驅動機制,以使智庫更好地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有必要建立中國的智庫學學科體系,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有必要形成中國智庫學學術體系,建立各級智庫研究組織、專業學術期刊群。”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李剛視角獨到。“要想形成中國特色的智庫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就必須形成一系列針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獨特分析研究模式、範式、模型、演算法、數據平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決心繼續辦好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總書記特別提到了加強國內外智庫交流,支援和鼓勵建立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我們很受鼓舞。我們中心建立以來提供了很多高品質的政策研究,也為中美雙方學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國際化交流平臺,這對智庫國際化非常必要”。

“先天優勢”並不突出的地方高校如何建設新型智庫?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分中心主任李建平深有體會:“著力理論創新,打造學術精品是必由之路。只有緊緊圍繞國家發展需求開展創新研究,同時有效整合資源、構築高端平臺,才能用優質的思想産品贏得立足之地、發展之基。”

如果説智庫是咨政産品的“供給側”,那麼決策部門便是相對應的“需求側”。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燕爽對總書記重要講話中“加強決策部門同智庫的資訊共用和互動交流”這一點十分看重。“決策部門要尊重智庫、善用智庫,為智庫提供更多的數據資料,搭建開放的研究平臺,促進各級各類智庫提高研究能力。唯其如此,才能實現黨政部門政策研究同智庫對策研究的緊密對接。”

“要加強決策部門和智庫的人員交流。黨政部門和智庫機構應該建立穩定的人員交流機制,推動人才雙向流動、交換任職,有效增進雙方理解,使智庫機構的運作與研究更加符合政府部門需求。”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強調。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所長房寧對中國智庫的明天充滿期待:“要培育現代智庫,發展智庫型科研,把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從普通型、一般化的研究提升到專業化、職業化水準。”

種種建言,勾畫出智庫建設的壯美明天,也令年輕的人文社科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助理陳康令振奮不已。“我經歷了牛津大學等異國高校的學術體驗,也在研究中走過很多國家。這種充分的國際比較,更令我堅定了走好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道路的決心。我相信,萬千智庫人將並肩勉力前行,做輔助決策的‘大學問、真學問’,決不辜負時代重托!”(記者 王斯敏 楊謐 曲一琳 張勝)

評 論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