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懿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老年長期照護研究所所長
近兩年,在“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框架下,上海有大量社會力量投身養老服務領域,養老服務的供給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從由政府供給為主向更多社會力量供給轉變,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批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養老服務創新模式。本次養老服務創新實踐案例大賽的提名項目,就是其生動體現與典型代表。
持續照護,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不同衰老階段的養老服務需求有所差異,單一服務無法滿足老人不同生命階段的差異化需求,建立從家庭到社區到機構的持續照護體系成為必然。入選創新實踐案例提名的項目,既有以居家老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護老者之家、專業化喘息服務,和旨在促進正式和非正式服務整合的社區長期照顧項目;又有依託于社區的宜家照護模式和送服務送家的綜合為老服務合作社;還有專注于提供整合性持續照料服務的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向社區居家延伸項目,智慧化社區養老小微機構。入圍的機構養老項目以其護理介入失智老人腦動力體驗服務、照護重度老人“六位一體”服務模式和針對護老者減壓訓練系統等特色服務勝出。
醫養結合,提升養老服務的內涵與結構。入圍項目中,將醫療資源嵌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大養老體系成為亮點。如醫養結合的專業康護進萬家、將康復和護理送到府的綜合為老服務合作社等,這些嘗試延伸了養老服務産業鏈,提升了養老服務的內涵與結構。
科技助老,虛擬網路與實體服務雙輪驅動。線上上有大數據支援的養老服務資訊管理平臺,可供養老資訊查詢、健康檔案記錄、服務精確匹配、服務品質監控“四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線上下,呼叫中心成為“網上敬老院”的實體部分之一。熱線根據老年人致電情況,調配服務人員為之提供服務。科技助老的實體切入點還有“智慧護理床”,它整合多種傳感設備和護理功能,把專業養老服務“搬”到老人家中。
長者照護之家,社區嵌入式小微機構前景看好。自2014年上海開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試點以來,其多功能、小型化、輕資的優勢愈發明顯,行政區劃跨界資源整合能力比較突出。如入圍項目中的“以大帶小”連鎖模式、長者照護之家資源連結到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同一個團隊運營相鄰兩個街道不同的服務設施,管理效率倍增,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
提供個性化服務,關注老人精神慰藉等特殊需求。老年人的需求是個性化、多樣化的,參評項目中提供了很多個性化選擇,比如個性化養老服務功能表,還有專門針對臥床老人的攜帶浴缸到府沐浴護理項目等。除了生活照料之外,社會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提供了支援力量。
因地制宜,建設農村睦鄰幸福老人村。為滿足農村老年人“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愁”的“不離家”情結,需要考慮農村老人養老方式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提供受農村老人歡迎的養老服務模式,提高農村老人養老生活的品質。“幸福老人村”養老服務模式和宅基睦鄰“四堂間”模式就是典型代表。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