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首屆全國“信訪制度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該研討會由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信訪法治化專業委員會、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信訪法立法”課題組共同主辦,旨在搭建信訪理論研究與實務工作的交流平臺,推動信訪制度的改革創新與完善。這是信訪工作的又一次創新,今後將逐步形成常態,每年定期召開,從而實現“以信訪理論研究提升信訪工作實務、以實務工作推動信訪理論創新”的目標。
首屆研討會共設置“信訪理論研究新發展”、“信訪工作法治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與創新”三個主題,來自中國信訪與社會穩定研究中心、當代中國信訪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信訪法治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信訪與公共政策研究所等全國知名信訪研究機構的60余位專家學者,以及北京、天津、湖南、浙江、湖北、河南、廣西、黑龍江、貴州、安徽、廣州市、濟南市、深圳市等部分省市信訪局領導及信訪工作者,共約150余人蒞臨參會。與會信訪領域專家和信訪一線工作者共同就信訪工作實際、理論研究以及信訪改革創新等問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吳鏑鳴以“北京市信訪理論研究新發展”為題,闡釋了信訪理論研究的新視角、新理念;西南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田阡教授做了“城鄉統籌發展中的信訪與公共政策研究”的主題發言;北京市社科院法學所副所長張真理研究員則從“信訪的政治參與化改革”方面談了最新研究理念,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傅廣宛教授談了運用大數據技術量化信訪工作、量化公共政策的相關研究;湖南省信訪局局長許忠建從信訪實踐出發,介紹了湖南省信訪工作的創新之舉。這些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實現了前沿信訪理論研究成果和當前信訪工作實際的有機結合,彼此推進。
信訪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群眾工作的重要平臺,信訪工作的實際成效是考察社會治理水準的重要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已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具體到信訪領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因此,要更好地發揮信訪的作用,有效緩解社會矛盾,必須走法治化道路。信訪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化解當前信訪困境的現實路徑。有關信訪法治化的研究成為此次研討會最受專家和信訪工作者關注的議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紅教授提出在信訪法治化進程中的若干問題和具體建議,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江利紅教授則從“信訪立法的理想與現實”角度談了自己的觀點,貴州省群眾工作中心(信訪局)政策研究室主任朱華琪從基層信訪實踐出發,對信訪立法問題展開深入思考。這表明,無論是信訪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已在信訪法治化方面展開了有益探索。
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自2009年成立伊始,就將“信訪法治化”研究作為信訪理論研究的重點。截至目前,研究中心共開展“信訪法治化”相關課題研究23項。其中,受國家信訪局委託開展的信訪立法可行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此外,研究中心非常重視信訪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推動成立了“全國信訪高等教育聯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信訪博士培養方向——“信訪政策量化分析”博士方向;開設信訪領域國際性、常設性高端論壇,對外推介我國信訪制度。鋻於研究中心6年來取得的成果,2015年,研究中心被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中國網認定成為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機構齊名的國家級官方智庫,成為國內信訪和社會矛盾領域唯一的高端智庫。
作為高端智庫,研究中心非常重視信訪法治化的相關理論研究工作,此次研討會的主辦單位之一——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信訪法治化專業委員會,就是在研究中心的積極推動下成立的。該委員會隸屬於中國行政法學會,旨在構建信訪理論與實踐交融的平臺,圍繞信訪法治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進一步確立信訪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應有地位,推動信訪法治化水準的不斷提升。該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填補了國內沒有信訪法治化專業研究機構的空白,有利於推動理論與實務界對信訪法治化研究的深層關注,開啟了我國信訪法治化專業研究的新階段。
圍繞“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這一基本遵循,全國信訪機構的改革意識明顯增強,創新舉措層出不窮,法治化進程不斷加快。為總結各地信訪法治化工作的有益經驗,客觀評價、推廣信訪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信訪法治化專業委員會、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牽頭髮起全國“法治信訪進步獎”評選活動。在此次研討會上,“法治信訪進步獎”評選正式宣佈啟動,今後擬每兩年組織評選一次。該評選活動將積極促進各地信訪法治化建設的經驗互鑒;作為成果轉化媒介,將廣泛推廣重點地區探索出的新形勢下信訪治理的成功模式;作為創新激勵機制,將有效促使各地信訪機構加快推進信訪法治化進程。目前全國“法治信訪進步獎”評選委員會已經成立,預計今年11月宣佈評選結果並舉行頒獎儀式。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