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智力支撐

發佈時間: 2016-04-07 14:12:14    來源: 中國記者    作者: 陳燕 孫敬鑫    責任編輯: 戴麗麗

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智力支撐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的智庫建設之路

陳燕 孫敬鑫

​2004年1月,經中央批准,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式成立。成立12年來,中心以打造對外傳播領域的國家級智庫為主線,在咨政建言、引領研究、引導輿論、服務社會、培養人才、對外交流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開展國際輿論研究,為講好故事提供方向指引

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國逐步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話題在世界輿論場中的比重越來越大。更加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國際涉華輿論,成為我們做好對外交流和國際傳播的必然要求。鋻於此,中心自成立伊始,就將國際輿論研究確定為自己的主體業務之一。通過自主研發獨立的輿情數據庫,並與國際知名的數據公司開展合作,我們將研究的對象覆蓋到全球上千家主流媒體、上百家主要智庫和數十家民意調查機構。不僅如此,我們也嘗試對海外社交媒體上的海量資訊進行抓取和分析,對海外涉華圖書進行定向跟蹤,用“大數據”和“小數據”相結合的理念,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使我們的輿情研究一方面日益精細化、差異化,同時也更加立體化和多元化。

經過十多年的積累,中心已經成功打造了“海外傳統媒體中的涉華輿論”“海外民調中的涉華輿論”“海外社交媒體中的涉華輿論”“海外圖書中的涉華輿論”“國際智庫報告中的涉華輿論”等系列産品。這些輿情成為上級部門的重要工作參考,也確立了中心“輿情國家隊”的地位。

二、推動傳播理論研究,為講好故事提供學理支撐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作為一個應用型研究機構,中心開展的理論研究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學術研究在研究方法和重點上有較大不同。中心先後承擔和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對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設計”(2005)、 “中國在非洲國家形象及影響力傳播研究”(2014)和社科重大項目“新形勢下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戰略研究”(2010),都是從破解外宣難題出發,重在提出有價值、可操作的對策建議,切實發揮理論研究服務決策的重要作用。

近幾年,中心更加重視圍繞現實問題,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儲備性研究。我們不僅著力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也在積極引導國內外學界開展相關話題的研究,不斷提升議題設置的能力。自2009年以來,中心連續舉辦了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邀請國內政界、業界和學界人士進行跨領域的對話交流,每次研討會的主題和分議題設置,都是基於國家亟需和大局要求。比如,第三屆的主題是“全球傳播:新趨勢、新媒體、新實踐”,第四屆的主題是“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2015年底,在外文局支援下,中心正式推出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究課題招標機制”,首批15個選題方向,包括: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話語創新實踐研究、全球性議題中的中國話語體系建設和話語權研究等,全部圍繞國家外宣工作的重點和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吸引了來自中央黨校、人民日報、中國社科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北大、清華等國內20多家單位的近百個申報書。我們還通過內部委託課題的形式,與美國、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學者開展課題合作,引導他們開展中國問題研究。上述研究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我們也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報給決策部門參考,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

三、引領翻譯行業發展,為講好故事架起溝通橋梁

翻譯的重要性無需贅言,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説,“只要語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個國家或民族內,還是在眾多的國家或民族間,翻譯都是必要的。否則思想就無法溝通,文化就難以交流,人類社會就難以前進”。幸運的是,中國翻譯協會的秘書處和中國翻譯研究院的辦公室均設在中心,這就為我們加強內外溝通,解決了語言層面的障礙。

中國翻譯協會成立於1982年,是翻譯領域唯一的全國性社團組織,主要工作是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翻譯行業的指導與管理,促進翻譯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開展與國內外相關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促進翻譯事業與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國翻譯研究院成立於2014年7月,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翻譯和對外話語體系應用性研究、重大對外翻譯項目策劃實施和高端翻譯人才培養為特色的專業研究機構,致力於組織國內外專家研究中國時事政治及經典中國文化翻譯中的重大問題,策劃實施國家級重大翻譯項目,培養多語種高端翻譯人才,搭建翻譯與國際傳播領域的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是已經有多項成果受到業界和媒體廣泛關注。例如,“中國關鍵詞”多語種對外資訊傳播平臺,被人民日報譽為“讓世界讀懂中國的支點”。

四、搭建內外交流機制,為講好故事提供渠道平臺

“酒香也怕巷子深,酒好還需會吆喝”。自成立以來,中心一方面關起門來,坐得住“冷板凳”;另一方面,也注重加強與國內外學界和業界的聯繫,主動搭建或參與了多個層面的機制和平臺。比如,通過主辦《對外傳播》、《中國翻譯》等國家級專業期刊,引導學界和業界的研究話題;通過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和機構共建研究基地,加強與學界的互動;通過主辦或承辦中美智庫高峰論壇、中國夢國際研討會、中國政治話語傳播研討會、世界翻譯大會、亞太翻譯論壇、中國語言服務業大會等,加強與國內外智庫間的交流對話,爭取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

中心還與國際知名調查公司合作,定期開展“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和“中日關係相互認知調查”等調查項目,不斷提升中方調查項目的國際認可度和公信力,同時引導外方認識一個更加全面的中國。

此外,中心也正在面向海內外招聘兼職研究員和訪問學者,希望能凝聚起更多研究力量,助推中國理論走出去。

五、謀劃特色發展路徑,為講好故事提供源頭活水

2015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支援中央重點新聞媒體先行開展高端智庫建設試點,這為媒體型智庫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結合對外傳播研究中心10多年的發展歷程,筆者體會,媒體型智庫的建設,確實不同於社科院和黨校行政學院智庫,也不同於高校智庫,更不同於企業所屬的智庫。而且,即使同屬於媒體智庫,但各自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也有很大差異。在新一輪智庫建設的大潮中,如果想要找到立足之地並能保持持續發展,或許要兼顧好以下幾點:

一是走專業化的路子,找到立足之本。專業化是智庫發展的內在規律,即使是世界頂級智庫,也大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比如美國蘭德公司擅長軍事戰略,美國企業研究所擅長經濟研究,等等。

二是走差異化的路子,找到方向重點。要時刻想著與眾不同、不可替代,不能都搞“大而全”,也不能做“小而全”,需要練就自己的“一招鮮”和“招牌菜”,不僅技高一籌,更要獨樹一幟。

三是走市場化的路子,找到動力源泉。要引入市場的機制和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才,使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使自己的研究産品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

四是走合作化的路子,創造外部環境。要主動跟政府合作,跟學者合作,甚至可以考慮跟自己的競爭對手合作,在合作中求壯大。

五是走持續化的路子,做好頂層設計。智庫建設絕非一日之功。內外環境變化越來越迅速,各方面要求和需求越來越多樣,需要做好頂層設計,保持戰略定力,方能行穩致遠。

六是走精細化的路子,加強內部管理。智庫運作同樣也需要精細管理,這樣才能提高生産思想産品的效率,也能不斷提高智庫機體的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

(作者分別是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和傳播戰略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評 論

中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