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2016年1月27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5》中國北京發佈會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中國中心舉辦。
《全球智庫報告2015》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TTCSP項目連續第九年為全球打造的最具權威性全球智庫研究發展報告。該智庫研究報告旨在研究全球各國智庫在政府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客觀公正的智庫研究體系,每年對全球智庫進行跟蹤研究和綜合排名,以加強全球智庫的能力建設並提高智庫的表現。在中國北京的發佈活動是《全球智庫報告2015》全球系列發佈活動之一。2016年1月27-28日,《全球智庫報告2015》在聯合國總部、世界銀行等全球80多個地點同時發佈。
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主任詹姆斯麥甘(James G. McGann)教授通過遠端視頻對報告研究背景做了介紹,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中國中心執行主任張忠教授也通過視頻祝賀報告發佈。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中國中心副總經理何育萍女士對《全球智庫報告2015》在現場做了發佈介紹。
本次活動除了發佈報告成果和智庫排行、解讀報告外,還舉辦了主題為“智庫對政策制定者和公眾的重要意義”的智庫研討會,邀請來自政府、産業、學術、媒體等領域的專家參與本年度的發佈活動,並借此機會討論了智庫對我國政策市場建設的推動作用以及對公眾日常生活的影響。研討會首先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博士做了智庫發展與智庫創新的主題發言。接下來研討會分為“智庫對中國政策的影響力”和“中國智庫對輿論和公眾的影響力”兩個環節分別研討。專家們在研討中表示,中國智庫在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下,開始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代。轉型發展中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更多高品質的智庫為國家建言獻策。智庫發展關係到國家政策的制定和社會及國際影響力,需要加大創新的力度,參與全球智庫間的合作,培養更多一流的智庫人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智庫發展優勢。與此同時,智庫也需要發揮媒體的功能,通過媒體影響大眾,影響社會。
全球智庫發展概況:中國智庫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2015年,全球共有智庫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庫數量最多,擁有1931家;歐洲其次,擁有1770家;亞洲緊隨其後,擁有1262家。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擁有智庫數量最多的國家,有1835家。中國依然是世界第二智庫大國,擁有智庫數量達到435家。英國和印度智庫數量位列中國之後,分別擁有288家和280家。
2015全球智庫排名的方法介紹
為了提升智庫排名的品質和智庫指數的代表性,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每年進行大量智庫研究和智庫調查。自從2010年以來,上百位專家參與了排名標準的評估和提名及排名的過程。為了儘量避免偏頗、擴大排名的代表性,全面提升排名品質和提名過程的真實性,智庫指數在5年來經歷多次大的修改和完善。在今年的《全球智庫報告2015》全球智庫排名過程中,共有來自143個國家4677名記者、政策制定者、智庫專家和公共及私人捐贈者參與了智庫的評選和排名工作。其智庫的評選和排名主要分為三個過程:
第一階段,評選智庫提名:向全世界超過6500家智庫,大約超過7500名新聞記者、公共和私人捐助者以及政府政策制定者發送智庫提名的邀請。
第二階段,同行、專家推薦入選。獲得專家提名的智庫將被發送給所有同意參與到評選流程的智庫、新聞記者、公共和私人捐助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邀請他們參加評選。評選推薦結果以列表形式將提名智庫生成最終入選智庫名單。
第三階段,專家審閱和排名。向專家們發送要求排名審閱入選智庫的資訊,並要求專家們提交他們的最終推薦和排名。
2015年全球智庫指數(GGTTI)提名和排名標準包括智庫領導層的才能和責任感;智庫員工的素質和名譽;研究成果的品質和聲譽;招募和留住精英學者、研究員的能力;學術表現和聲望;媒體聲譽和智庫的社會影響力等。《全球智庫報告2015》並不將研究成果作為衡量智庫影響力的唯一方法。而是考慮了資源指標(能夠招募和留住領軍學者以及研究員的能力;財務支援的水準、品質和穩定性等);利用指標(在媒體和國內政策精英間的聲譽;知名學術出版物和會議嘉賓研究的引用情況等);成果指標(政策建議和觀點,出版物(書、期刊文章、政策簡報等);影響力指標(被政策制定者和社會組織考慮、採納的建議,論壇和網站的主導性等)。
2015全球智庫排名榜單解讀
1.中國智庫全球排名錶現不俗
根據區域分佈、研究領域、特殊成就三類標準,《全球智庫報告2015》共列出52個分項表單,比去年的49個分項表單有所增加。其中,中國智庫上榜的表單數量達到28個。
在全球智庫175強榜單中,有9家中國智庫上榜。亞洲大國智庫(中國、印度、日本、南韓)智庫排名60強中,18家中國智庫上榜。在最佳民營智庫、最值得關注的智庫、以及多個研究領域如教育政策、環境政策、國防和國家安全智庫排行榜單中,中國智庫均列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社會智庫在過去一年中發展迅猛,新興智庫中不乏優秀者涌現,受到國際關注。在今年的《全球智庫報告2015》的“全球最佳民營智庫排名” 50強榜單中,有6家中國智庫上榜;而在“全球最值得關注智庫排名”100強榜單,有4家中國智庫上榜。
2.全球智庫175強榜單,9家中國智庫上榜
《全球智庫報告2015》的2015全球智庫綜合排名榜單共列及175家世界智庫。其中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蟬聯榜單首位。這已經是布魯金斯學會連續4年排行第一。英國查塔姆社和美國的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分列第二、第三位。布魯金斯學會還被報告選為2015年度全球最佳智庫。美國入選全球十大智庫的數量最多,達到6家,與去年持平。2015全球智庫綜合排名榜單175強中,有9家中國智庫入選,排名如下:
2015全球智庫綜合排名175強榜單(中國智庫排名)
智庫名稱 |
名次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31 |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
35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
39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50 |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
64 |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
72 |
天則經濟研究所 |
103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
110 |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 |
150 |
3.亞洲大國智庫(中國、印度、日本、南韓)智庫排名60強,18家中國智庫上榜
《全球智庫報告2015》發佈的亞洲大國(中國、印度、日本、南韓)智庫排名60強榜單中共有18家中國智庫上榜,排名如下:
亞洲大國(中國、印度、日本、南韓)智庫排名60強榜單(中國智庫排名)
智庫名稱 |
名次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
4 |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
8 |
卡耐基中國中心 |
9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10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13 |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
15 |
布魯金斯中國中心 |
17 |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
23 |
天則經濟研究所 |
30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
34 |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 |
36 |
上海社會科學院 |
39 |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 |
40 |
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台灣)、 |
46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
47 |
中國金融40人論壇 |
51 |
察哈爾學會 |
55 |
中國(海南)改革與發展研究院 |
56 |
4. 6家中國智庫入選最佳民營智庫
全球最佳民營智庫排名50強榜單中共有6家中國智庫上榜,分別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察哈爾學會、中國(海南)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改革研究會、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思匯政策研究所。
5. 中國4家智庫最值得全球關注
在全球最值得關注智庫排名100強榜單中共有4家中國智庫上榜。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位列中國最值得關注智庫前三甲。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緊隨其後位列第四。排名如下:
全球最值得關注智庫排名100強榜單(中國智庫排名)
智庫名稱 |
名次 |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
27 |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 |
64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
75 |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 |
76 |
6. 新增亞洲國家和地區智庫排名
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2015》發佈中還有一大亮點就是新增加了國別智庫排行榜的發佈。今年新增加了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智庫排名,其中包括中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主要國家。中國頂級智庫排行榜如下:
中國頂級智庫排名 |
1.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
2.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
3.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 |
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6. 清華大學卡耐基中國中心 |
7.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 (CCG) |
8. 清華大學布魯金斯中心 |
9.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 |
10. 天則經濟研究所 |
11.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
12. 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台灣) |
13.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
14. 上海社會科學院 |
15.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 |
16. 思匯政策研究所(香港) |
17.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18.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
19. 中國金融40人論壇 |
20. 察哈爾學會 |
21. 中國(海南)改革與發展研究院 |
22. 中央黨校 |
23. 清華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
24. 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 |
25.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 |
26. 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 |
27. 香港經濟研究中心(香港) |
28. 中國社科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
29.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 |
30. 綜合開發研究院 |
31. 亞非發展研究所 |
32.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 |
33.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
34. 中國農村發展研究所 |
35. 經濟與技術研究院 |
更多詳情,請登錄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官方網站http://gotothinktank.com/查閱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