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構築供給側改革新動力,扭轉經濟持續下行趨勢

發佈時間: 2015-12-07 12:09:54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戴麗麗    責任編輯: 戴麗麗

《宏觀經濟展望》第8期:

內容提要

全球經濟增長仍顯疲軟,恐怖主義、難民問題等地緣政治衝擊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復蘇進程的脆弱性。美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就業好轉,通脹平穩,12月加息概率上升;歐洲經濟復蘇放緩,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雪上加霜;日本經濟陷入衰退,通縮壓力仍存;新興市場仍面臨經濟減速、滯脹和資本流出壓力,並繼續受到美國加息預期和中國需求下降兩大外部因素的困擾。整體看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負面因素較多,外需恢復仍需時日。

我國經濟仍處在下行區間,但結構有所改善。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增速繼續下滑;官方製造業PMI與上月持平為49.8%;投資繼續探底,1-10月同比增長10.2%,房地産投資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外需不足導致出口持續負增長,10月同比下降6.9%;通縮壓力增大,10月CPI同比增速下降至1.3%。但經濟結構有所改善,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産業保持較快增長;新興消費模式推動消費增速穩步加快,10月份消費名義增長11%,連續三個月加快。

新增貸款季節性跳水,貨幣增速再創新高,外匯佔款轉為增加。10月份新增貸款僅5136億元,社會融資規模超預期下降至4767億元。 10月末M2同比增長13.5%,貨幣增速提高與貸款回落形成背離,反映“雙降”釋放的流動性在銀行惜貸的偏好下依然未能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10月外匯儲備凈增113.9億美元,外匯佔款新增533.4億元,在加入SDR預期下,前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已大幅緩解。

扭轉經濟下行趨勢的政策重點,將轉向加快構建“改革開放創新+財政貨幣政策”新型宏觀調控政策框架。以新“三駕馬車”(改革開放、創新創造、生態民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突破需求側的不合時宜制度性障礙,核心是通過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來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和民生水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推動全球和平發展。

構築供給側改革新動力 扭轉經濟持續下行趨勢

——2015年10月宏觀經濟分析月報

目 錄

一、10月份中國經濟外部環境分析

1.美國就業好轉,通脹平穩,12月加息預期上升

2.歐洲經濟的脆弱復蘇飽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

3.日本經濟進入衰退,通縮壓力仍存

4.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增長回落

二、10月份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1.實體經濟築底企穩,結構持續優化

2.投資繼續探底,消費穩步提升,出口降幅擴大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放緩,工業價格指數企穩

4.新增貸款季節性跳水,貨幣增速再創新高

5.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觸底反彈,資本外流壓力大幅緩解

三、政策回顧與展望

1.貨幣政策空間受制,金融改革將加速推進

2.積極財政政策延續,但將受到赤字率的制約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築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

一、10月份中國經濟外部環境分析

四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仍顯疲軟,恐怖主義、難民問題等地緣政治衝擊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復蘇進程的脆弱性。美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就業好轉,通脹平穩,12月加息預期上升;歐洲經濟復蘇放緩,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雪上加霜;日本經濟陷入衰退,通縮壓力仍存;新興市場仍面臨經濟減速、滯脹和資本流出壓力,並繼續受到美國加息預期和中國需求下降兩大外部因素的困擾。整體看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負面因素較多,外需恢復仍需時日。

1.美國就業好轉,通脹平穩,12月加息預期上升

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下滑。美國三季度GDP環比折年增速從二季度的3.9%大幅下降至1.5%。儘管私人消費增長依舊強勁,貢獻了2.19個百分點,政府支出也貢獻了0.3個百分點,但私人投資和凈出口拖累了增長,其中私人投資貢獻了-0.97個百分點,凈出口貢獻了-0.03個百分點。

10月份經濟緩慢復蘇,通脹符合預期,就業大幅好轉。從生産端看,10月份美國ISM製造業PMI從9月份的50.2%小幅下降至50.1%,工業産出同比增長0.3%,比9月份低0.4個百分點,形勢並不樂觀。私人消費方面,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在連續3個月下降後於10月份回升至90.0,11月份繼續上漲至93.1,但10月份零售與食品銷售同比增速下降至1.7%,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通脹水準符合預期,美國10月份CPI同比、環比均上漲0.2%,與預期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漲1.9%,環比上漲0.3%。就業大幅好轉,10月新增非農就業27.1萬人,遠超18.5萬的預期,創今年以來最高增幅。失業率從9月份的5.1%小幅下降至5.0%,創7年半以來最低水準,勞動參與率維持在62.4%。通脹與就業數據增加了美聯儲在12月份啟動加息的可能性。

儘管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有所上升,但仍存不確定因素。一是加息預期的增強推升美元走勢,大宗商品價格承壓增大通縮風險。二是將於12月初公佈的11月份的非農就業數據是美聯儲加息最為關注的就業數據,可能還存在一定的變數。三是全球整體經濟環境低迷也將影響12月份加息的概率。目前歐元區經濟復蘇減弱、日本經濟陷入衰退,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回落都對美聯儲加息決策形成制約。

2.歐洲經濟的脆弱復蘇飽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

三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減速,除法國外主要國家增速均放緩。當季GDP季調環比折年增長1.2%,低於二季度1.4%的增速。英國增長2.0%,較二季度放緩0.6個百分點;德國增長1.3%,較二季度放緩0.5個百分點;義大利增長0.8%,較二季度放緩0.4個百分點;希臘受資本管制影響,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至-1.9%,較二季度下降3.5個百分點。只有法國增長加快,由二季度的0.2%上升至三季度的1.4%。

10月份歐元區整體仍保持脆弱復蘇態勢。10月份歐元區整體PMI為52.3%,較9月回升0.3個百分點。消費保持溫和增長,9月份零售同比增長2.9%,較8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但消費者信心繼續回落,10月份為-7.7,較9月份下降0.6個百分點,預示未來消費增長可能放緩。進出口增速大幅下滑,9月份歐元區出口同比增速由8月份的5.5%下降至0.9%,是今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準;進口同比增長-1.0%,是今年2月份以來的首次負增長。物價水準仍然低迷,10月份CPI同比持平,環比增長0.1%;核心CPI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0.1%。

年初以來的QE政策雖提振了歐元區的復蘇水準,使歐元區免遭通縮困境,但歐元區的復蘇進程始終脆弱不堪。近期的巴黎恐怖襲擊可能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和旅遊業發展,使歐洲經濟雪上加霜。從年中的希臘債務問題,到目前的難民涌入以及恐怖襲擊,歐洲經濟復蘇始終磕磕絆絆。近期歐央行表達了進一步擴大QE規模的意願,並有可能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通過。

3.日本經濟進入衰退,通縮壓力仍存

日本經濟再次陷入技術性衰退。日本三季度GDP季調環比折年率為-0.8%,不及預期的-0.2%。連續兩個季度收縮使日本陷入2008年以來的第五次衰退。其中,私人消費貢獻為1.2個百分點,政府消費貢獻為0.3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貢獻為-0.6個百分點,凈出口貢獻為0.4個百分點,存貨變化貢獻為-2.1個百分點。投資積極性疲弱與私人企業去庫存是三季度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經濟增長動力仍不足。工業産出保持低位,9月份工業産出同比下降0.8%,但10月份日本製造業PMI指數上升至52.4%,創今年新高,預示在經歷三季度的去庫存後,製造業可能有所回暖。但消費仍疲弱,9月份商業消費額同比下降2.1%,較8月份大幅回落1.8個百分點;10月份日本消費者資訊指數為41.1%,較9月份小幅回升0.2個百分點,預示未來消費可能稍有回升。海外經濟的疲弱進一步拖累復蘇,9月份日本出口增長0.6%,較8月增速回落2.5個百分點。通縮壓力仍存,9月份日本CPI同比持平,環比上升0.1%,但核心CPI當月同比下降0.1%,環比持平。總體來看,日本經濟仍將在衰退和微弱復蘇的邊緣反覆徘徊。

10月30號日本央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主要源於9月份CPI略有上升、工業産出好于預期,以及勞動力市場收緊有望推升薪資刺激消費等。但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1%,而且,從中期看,能源成本下降以及出口疲軟等因素可能使日本通脹率遠低於2%的目標水準,安倍已經提出新的刺激政策,日本央行仍有加碼寬鬆的可能。

4.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增長回落

受需求回落與資本流出困擾,新興市場國家增長普遍回落。俄羅斯三季度GDP同比下滑4.3%,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10月份通脹水準15.6%,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滯脹問題仍然嚴重。巴西自去年二季度以來一直是同比負增長,三季度數據預計仍不樂觀;10月份物價同比上升9.9%,環比上升0.8%。為了抑制通脹及防止資本外流,巴西今年連續加息6次,目前其隔夜利率已經上升至14.25%的十年來最高水準。南非今年來增速逐漸放緩,但通脹仍然居高不下,9月份仍維持在4.5%,南非央行今年也加息一次以抑制通脹。金磚國家中,只有印度經濟基本面較為穩健。目前經濟增速維持在7%以上,9月份通脹水準為5.14%,較8月份擴大了0.8個百分點。

新興經濟體形勢仍不樂觀。由美國加息預期引發的資本外流,以及美元升值導致的大宗商品熊市與外債激增,對新興經濟體造成了巨大衝擊。再加上內部基礎設施短缺、産業機構不合理、經濟政策空間受限、增長模式缺乏後勁等結構性問題,新興經濟體普遍增長乏力。不久前,高盛悄悄關閉了其旗下的“金磚國家基金”,這可能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二、10月份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1.實體經濟築底企穩,結構持續優化

工業增速下行壓力增大。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較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已連續兩個月出現放緩。季調後的環比增長率為0.46%,折年後增長5.66%。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6.1%,較1-9月回落0.1個百分點。從主要工業門類看,10月當月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製造業增長6.7%,與上月持平;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下降0.3%,較上月大幅回落1個百分點。10月工業增速放緩一方面是由於內外需缺乏持續改善基礎,前期需求擴張政策未完全發揮效力,另一方面是由於傳統工業依然面臨嚴重産能過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時間。

製造業PMI環比企穩。10月份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PMI為49.8%,與上月持平,已連續三個月處於榮枯線下方,顯示實體經濟仍未走出低迷態勢,但企穩跡象開始凸顯。分項來看,需求方面小幅回暖,新訂單指數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至50.3%,而新出口訂單指數僅47.4%,環比下跌0.5個百分點,達到2013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反映外需拖累嚴重,出口面臨較大風險。供給方面,生産指數為52.2%,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産成品庫存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均為47.2%,環比分別上升0.4個百分點和下跌0.3個百分點,表明需求端的復蘇尚未完全傳導至生産端,企業被動補庫存,主動生産意願不足,生産擴張趨勢有待鞏固。大型製造業企業整體經營趨勢好轉,中小製造業企業壓力依然較大。10月財新中國PMI環比大幅提升1.1個百分點至48.3%,擁有更多中小企業樣本(佔60%)的民新製造業PMI也較上月提升0.3個百分點至43.3%,都反映出一定的回穩跡象。

實體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成亮點,工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興産業逆勢崛起。一是裝備製造業增速回升。10月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較9月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加快1.2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受購置稅優惠政策作用,當月增長7.3%,增速加快4.6個百分點。二是高技術産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0月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比9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高於整個工業5.2個百分點。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10%,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2.7%,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3.9%。

2.投資繼續探底,消費穩步提升,出口降幅擴大

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繼續探底,房地産投資負增長,基建有望回升。1-10月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同比增長10.2%,增速較前三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10月當月的同比增長9.3%。投資增速再創新低主要源於房地産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下滑。房地産投資1-10月累計同比增速僅2%,較前三季度大幅下降0.6個百分點,10月當月同比下降2.4%。10月當月銷售面積同比上升5.5%,表明受前期降息、降準、房地産信貸政策及限購政策放鬆等短期刺激政策影響,房市銷售出現回暖。然而1-10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3.9%,土地成交面積累計同比下降33.8%,表明由於房地産去庫存壓力較大,即便銷售持續好轉,房地産企業拿地開工的熱情依然不高,無法傳導到房地産投資端。基建投資增速下滑。1-10月累計同比增長17.4%,較上月下跌0.7個百分點,主要由於穩增長政策的推進和項目落地還需要時間。隨著專項債和PPP等新融資方式拓展基建融資渠道,國家預算內資金來源已出現改善,基建投資有望加快成長為穩增長的主力。服務業投資增速繼續小幅放緩。1-10月累計同比增長11%,環比繼續下滑0.2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增速企穩。1-10月累計同比增長8.3%,增幅與上月持平。

新興消費模式推動消費增速穩步加快。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較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個月出現回升;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經季節調整,10月份消費環比增長0.83%,較上月下跌0.4個百分點,折年後增長10.4%。從結構看,商品銷售同比增長10.8%,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2.4%,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表明過去“三公”消費大幅壓縮帶來的衝擊正在逐步消化。同時,電影、旅遊等娛樂休閒類的消費産品和服務爆髮式增長,網上消費等新興消費模式不斷刺激消費需求,1-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高達34.6%,高出同期整體消費增速20個百分點以上。未來隨著中央一系列推動消費的穩增長政策落地,社會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繼續上升。

出口同比降幅繼續擴大,對主要國家出口規模與其復蘇步伐一致。10月我國出口總額為1924億美元,同比下跌6.9%,降幅較上月擴大3.2個百分點,季調後同比下跌4.3%,降幅較上月擴大2.9個百分點,季調後環比下跌1.2%。出口萎靡不振主要源於主要出口國家的需求疲弱。10月當月我國對俄羅斯、巴西的出口同比分別大跌33.2%和40.5%,對東盟國家出口整體下跌10.9%,對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同比也分別下跌7.7%和2.9%,跌幅較上月均有顯著擴大,對美國出口下跌0.9%,反映8月份匯改帶來的出口紅利並不明顯。整體來看,我國對美、歐的出口好于其他發達國家和各新興經濟體,這與當前的經濟復蘇格局相關。此外,部分“一路一帶”沿線國家出口保持增長,如對印度、泰國的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8%和6.1%。

進口同比降幅收窄,衰退式順差創新高。10月當月我國進口總額1307億美元,同比下跌18.8%,降幅較上月收窄1.6個百分點,季調後同比下跌15%,季調後環比增長2.6%。分産品看,對原油和鋼材的同比進口增速有提升,而對大豆、鐵礦石和成品油的進口增速下滑。國內需求不足、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等因素持續拖累我國進口,目前已連續四個月出現進出口“雙降”態勢,衰退式順差升至616.4億美元,較上月提高13億美元,達到歷史高位。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放緩,工業價格指數企穩

10月食品價格下跌導致CPI漲幅繼續放緩。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1.3%,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並且低於1.4%的市場預期。環比來看四個月後首現負增長,跌幅為0.3%。10月CPI漲幅放緩主要是受食品價格拖累,食品價格同比漲1.9%,漲幅較上月放緩0.8個百分點,而非食品價格漲幅與上月相比僅放緩0.1個百分點。食品項下的豬價、蛋價及菜價下跌是10月食品價格漲幅放緩的主因。豬價同比下跌1.9%,蛋價大跌6.9%,鮮菜同比跌5.6%,分別較上月回落2.3、9.8和4.6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前期豬價快速上漲導致生豬出欄加快,生豬供給壓力緩解,豬價上漲週期宣告結束;二是10月全國平均氣溫高於歷年同期,有利於蛋菜生産,導致價格下降。

10月工業生産者價格繼續下降,降幅未變。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與上月持平且符合市場預期,但依然連續44個月呈現負增長,環比來看下降0.4%,降幅與上月持平。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6.9%,較上月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連續43個月呈現負增長。10月PPI繼續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仍然是國內産能過剩,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等過剩行業製造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9.9%、22.5%、19.1%和8.3%,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總水準同比下降約3.4%,佔總降幅的58%左右。

CPI和PPI持續低迷加劇了國內通縮壓力,一方面需要繼續通過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繼續適度擴大需求,另一方面應加快去産能進程。近期習總書記在第十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明確提出,“要促進過剩産能有效化解,促進産業優化重組”。

4.新增貸款季節性跳水,貨幣增速再創新高

新增貸款季節性跳水。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僅5136億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8000億元。儘管貸款環比驟降部分源於國慶假期影響,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少增了347億元,降幅為6.3%,反映10月國內貸款需求疲弱,而銀行基於不良率攀升風險考慮也開始“惜貸”,並且轉向票據融資。10月新增票據融資1836億元,同比多增665億元,環比多增1552億元。

居民中長期貸款逆勢增長。由於居民消費需求乏力和企業投資意願不足導致居民短期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幅放緩,是造成本月新增貸款同比下跌的主要原因。居民短期貸款減少327億元,同比少增717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1519億元,同比少增713億元。而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1998億元,同比反而逆勢多增803億元,主要同房市需求回暖有關。

人民幣存款轉向增加。10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存款5785億元,一改上月存款減少的態勢,主要源於財政存款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分別新增5111億元和4848億元。財政存款增量環比大增主要與稅款集中入庫有關,但由於財政支出力度不斷加大,財政存款增幅較去年同期減少172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大增可能由於10月份股市轉好導致的居民存款流入。企業存款僅增276億元,而居民存款大幅減少5921億元。10月外幣存款減少14億美元,同比、環比降幅均顯著收窄,一定程度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對外幣存款偏好上升。

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超預期放緩。10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767億元,增幅較上月顯著減少8523億元,並且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10500億元,較去年同期也減少2040億元。新增社融規模環比大幅放緩主要源於新增人民幣貸款遭遇季節性“腰斬”,同比放緩主要源於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跌幅擴大和人民幣貶值預期下新增外幣貸款大幅放緩。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減少3694億元,跌幅同比擴大1283億元,外幣貸款減少1317億元,跌幅擴大628億元,主要由於企業和個人在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下持續減少外幣負債。此外,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分別新增2516和121億元,同比分別減少74和158億元,以上也是構成社融規模增速同比放緩的重要因素。從其他項目來看,人民幣貸款新增5574億元,同比多增53億元;委託貸款新增1390億元,增幅擴大347億元;信託貸款下跌201億元,跌幅收窄158億元。

貨幣增速再創新高。10月末M2餘額136.1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5%,達到過去15個月的最高水準,較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也提升0.9個百分點。M1餘額37.58萬億元,同比增速達14%,創下2013年2月來最高紀錄,較上月提升2.6個百分點,較去年更是大幅提升10.8個百分點。本月貨幣增速創新高主要受去年基數較低影響,而同期貿易順差創新高帶來新增外匯佔款的回升、財政存款同比增幅放緩、央行對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貨幣增速。貨幣增速提高與貸款回落形成背離,反映“雙降”釋放的流動性在銀行惜貸的偏好下依然未能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

5.外匯儲備與外匯佔款觸底反彈,資本外流壓力大幅緩解

10月末外匯儲備為35255億美元,凈增113.9億美元,結束了過去五個月連續下跌的局面。外匯佔款繼9月暴跌之後,10月份也一舉終結過去四個月的連降態勢,開始觸底反彈,10月末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為274361億元,當月新增外匯佔款129.4億元,央行口徑外匯佔款新增533.4億元,反映資本外流壓力大幅緩解。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衰退式貿易順差再創新高為外匯儲備和外匯佔款的增加提供了前提;二是由於“8.11”匯改使得人民幣貶值壓力得到有效釋放,加之美聯儲加息預期推遲,使得人民幣匯率自9月份開始逐漸穩定,10月份一度出現小幅升值,導致企業和個人對外匯的持有偏好下降,這一點從同期銀行結售匯逆差大幅收窄也能得到印證;三是10月份國內股市反彈,以及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有較大概率在11月加入SDR,均會導致資本外流顯著放緩。

三、政策回顧與展望

10月經濟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濟仍處在下行區間。通縮壓力的加大、進出口的進一步疲弱、過剩産能的消化,以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都給中國經濟造成壓力。而“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完成小康社會建設的目標要求年均增長率不能低於6.5%,因此,實體經濟對於“穩增長”的政策需求仍然強烈。未來一段時間,穩增長政策的重點將逐步由需求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轉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定向刺激並舉,形成“改革開放創新+財政貨幣政策”,標本兼治、長短結合、中西醫結合式的新型宏觀管理框架,從而促進“釋放新需求,創新新供給”,進而實現新發展。

1.貨幣政策空間受制,金融改革將加速推進

10月份“穩增長”政策需求依然強烈,但貨幣政策空間有限。一是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貨幣政策不能過度放水,要加強預期引導。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目前流動性並不緊張,只是資金向實體經濟流通的途徑仍不順暢。四是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大幅上升對我國央行降息空間有所抑制。在這種情況下,當前貨幣政策重點在於維持流動性的穩定,而非大規模刺激。

金融改革將在“十三五”期間加速推進。近期監管層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一是10月23日央行在降準降息的同時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後一步,同時在11月19日下調隔夜及7天SLF利率,使利率走廊系統更加清晰;二是10月27日由國家政策性銀行發行的萬億專項金融債以“點對點”注資的方式緩解民營企業、製造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四十條發佈;四是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目標和服務對象、發展理念和實施路徑以及法制規範和監管體系。預計未來的重點還是在於“進一步完善利率形成機制,並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提高金融運作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積極財政政策延續,但將受到赤字率的制約

2015年財政赤字或逼近3%。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491億元,同比增長36.1%,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9.2個百分點。對應公共預算收入則繼續延續低位增速,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435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2015年的全年預算支出是171500億元,今年1至10月份全國財政支出總額已達134154億元,已執行全年預算支出的78.2%。因此,若嚴格按照預算支出控制全年財政支出,11月份和12月份可以支出37346億元,同比將負增長。但另一方面,現階段穩增長需求依然很高,嚴格按照財政預算控制財政支出的將不利於維持經濟穩定。另外,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第六屆財新峰會上表示“要反思3%的赤字率紅線和60%的負債率紅線是否是絕對科學的標準”。因此,預計決策當局將在控赤字與穩增長之間進行折衷,11月份和12月份或將保持財政支出的同比正增長方向,但增長速度較前三季度將有所放緩,最終今年財政赤字將逼近3%。

“十三五”期間財政赤字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一是目前貨幣政策空間相對受限,要實現“十三五”期間年均6.5%的經濟增長率,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鬚髮力。二是受經濟增長放緩和財稅改革深化的影響,財政收入壓力增大。三是中央政府的低負債率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提供了空間。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築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

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下簡稱“會議”)通過了《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這一建議稿同“十一五”、“十二五”對比,具有兩個特點: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擔任起草小組組長,而以往都是由總理擔任;二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取代了以往對於具體事項的安排。

“十三五”期間,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政府將在國企、財稅、金融、民生等領域推出一批力度大、接地氣的改革方案。目前政府已在國企、民生領域發佈了一些改革方案。國企改革方面,國務院于11月4日發佈了《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這是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的進一步落地,同時也是國有企業改革在體制設計上的一大進步,後續有關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人員任命、激勵和監督機制的指導文件將會陸續出臺。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會議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預計將會每年帶來新增人口300-800萬,一定程度上可以扭轉勞動力凈下降的趨勢。醫療養老方面,會議提出理順藥品價格,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新的表述,標誌著中國宏觀管理思路的重大變化,從發展理念到宏觀調控思路的變化,將會構築起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

扭轉經濟下行趨勢的政策重點,預計將轉向加快構建“改革開放創新+財政貨幣政策”新型宏觀調控政策框架。以新“三駕馬車”(改革開放;創新創造;生態民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突破需求側的不合時宜制度性障礙,核心是通過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來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型驅動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和民生水準,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推動全球和平發展。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