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進程中的中國宏觀經濟
2015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步入新階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其艱難期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結構分化、微觀變異、動蕩加劇的一年。GDP增速的“破7”,非金融性行業增速的“破6”,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0增長”,GDP平減指數、企業利潤和政府性收入的“負增長”,“衰退式順差”的快速增長以及“衰退式泡沫”的此起彼伏,都標誌著中國宏觀經濟於2015年步入深度下滑期和風險集中釋放期。隨著2季度中國“穩增長”政策的全面加碼,中國宏觀經濟將於四季度短期趨穩。但是,由於“通縮-債務效應”不斷發酵,宏觀經濟內生性收縮力量不斷強化,去産能與去庫存不斷持續、基層財政困難陸續顯化、部分行業和企業盈虧點逆轉,以及“微刺激”效果遞減等因素,“穩增長”政策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本輪“不對稱W型”週期調整的路徑。2015年3-4季度不是本輪“不對稱W型”週期的第二個底部。
2016年是中國經濟持續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經濟週期、中國房地産週期、中國的債務週期、庫存週期、新産業培育週期、政治經濟週期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將在2016年出現深度下滑,本輪週期的第二個底部在3-4季度開始出現。但是,世界經濟是否將在2016年出現二次探底?房地産投資是否會在明年二季度成功反轉?中國的債務重組是否能夠緩解企業的債務壓力?中國存量調整是否能夠大規模啟動?增量擴展是否足以彌補不平衡逆轉和傳統存量調整帶來的缺口?宏觀經濟政策的再定位是否有效改變微觀主體的悲觀預期,並有效化解“通縮-債務效應“的全面顯化?新一輪大改革和大調整的激勵相容的動力機制是否得到有效的構建?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並將一起決定著本輪中國經濟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下行的深度和持續的長度。2016年不僅要面對探底的不確定性,同時還將面臨兩大類風險:一是微觀主體行為整體性變異帶來的宏觀經濟內生性加速下滑的風險;二是各種“衰退式泡沫”帶來的各種衝擊和系統性風險。因此,我們必須對於改革動力體系的構建、房地産市場的復蘇、世界經濟的變異以及經濟探底進程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再定位等四大問題進行高度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經濟探底與以往下行期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蕭條期有本質性的區別。這就是,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大量的新産業、新業態和新動力,在低迷中有繁榮,在疲軟中有新氣象,在舊動力衰竭中有新動力,在不斷探底的進程中開始鑄造下一輪中高速增長的基礎。經過2015-2016年全面培育新的增長源和新的動力機制,中國宏觀經濟預計將在2017年後期出現穩定的反彈,並逐步步入中高速的穩態增長軌道之中。
根據模型預測,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GDP增速為6.9%,CPI為1.4%。2016年GDP增速為6.6%,CPI為1.3%,其中個別季度GDP增速可能跌破6.5%。
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探底決定了2016年必須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再定位。一是要從全球不平衡逆轉和全球危機傳遞的角度來認識需求管理政策與供給側政策的作用,明確供給側管理和改革在增量調整和存量調整中的主導作用;二是2016年供給側政策必須在增量調整的基礎上全面強化存量調整的力度,盤活存量、清除宏觀經濟運作的各種毒瘤是中國經濟轉型和復蘇的關鍵;三是需求政策一方面需要配合供給側調整採取積極的取向,另一方面也要在下行壓力突破底線之前採取更寬鬆的定位,經濟探底進程中的宏觀經濟定位要打破慣常思維;四是在將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的基礎上,積極財政要向定向寬鬆的方向調整;五是探底進程中的貨幣政策應當有適度寬鬆的導向;六是必須抓住2016年觸底的時機,尋找大改革的突破口,並以該突破口為出發點,重新梳理大改革的實施路徑和操作模式。構建新的激勵相容的改革動力機制是2016-2017年調整的關鍵。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