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中國的文明型崛起》
ONE BELT ONE ROAD:China's Civilizational Rise
中信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全書觀點
一、全書亮點
“一帶一路”究竟是什麼?“一帶一路”對我們有何影響?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發展機遇?
很多學者用地緣政治學或政治經濟學的工具去分析“一帶一路”,但本書以文化經濟學的視角解讀什麼是“一帶一路”,糾正了對“一帶一路”的錯誤認知,解答了怎樣的城市和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吸引力等具體問題,並指出“一帶一路”在經濟、文化層面對於中國崛起的意義。“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個經濟事件,更是一個文化事件,是中國文明型崛起的標誌。
本書將“一帶一路”置於國際視角下,探討了美國、日本及俄羅斯、印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此有何認知與需求。此外,在多年調研數據及大量國內外案例的基礎上,本書針對“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指導建議,為“一帶一路”沿線地方政府及企業規劃了全面詳盡的對接方案。
中國不僅要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更要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國家;中國不僅要有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更要把令人振奮的經濟成就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帶一路”的意義正在於此。“一帶一路”作為一條務實合作的經濟走廊,其重大意義不僅在於經濟發展,更在於增強中國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從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再造中國文明。“一帶一路”是中國文明型崛起的一個大事件。
二、主要觀點
國內外很多學者常用地緣政治學或“政治經濟學”的工具去分析“一帶一路”,但筆者更願意將“一帶一路”視為“文化經濟學”的典型案例。什麼是“一帶一路”産品,只有同時實現經濟收益與文化收益,即實現“雙收益”的,才是中國想要的、真正能夠贏得國際社會尊重的“一帶一路”産品。換句話説,“一帶一路”的受歡迎,不僅因為她是一個給各方帶來實惠的經濟事件,更因為她能夠成為一個備受關注、引起共鳴的文化事件。
痛點經濟學,就是文化經濟學,因為找痛點就是讀心、暖心、攻心的過程,就是打造文化與經濟精品的過程。人們體驗中的痛點,就是市場的營利點以及體制機制的完善點。
這是最差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因為周圍差的、不入流的事務比比皆是,因此只要有人用心做、好一點,就會立即被大家所認可、所珍視。
文化是行走的經濟,經濟是可持續的美好,美好是認真展現的態度,態度是由內而外的文化。
什麼是“一帶一路人”(OBORer),即老在路上,總倒時差,常換水土,不停找思路,時時被刺痛,但頻頻被感動~
有思路才有絲路。
基本框架
第一章 “一帶一路”提升中國綜合國力
“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
提升中國絲路硬實力
提升中國絲路軟實力
第二章 “一帶一路”的文化安全與文明再造
“絲綢之路”詞彙的由來
“一帶一路”的基本內涵
“一帶一路”展現中國外交新常態
國家文化安全與中華文明再造
第三章 “一帶一路”進入戰略推進階段
煙花三月下“洋洲”:解讀絲路願景與行動
糾正“一帶一路”建設的十大錯誤認知
“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應儘早明確
第四章 “一帶一路”的國際回應與區域突破
“一帶一路”的國際回應
西歐板塊是“一帶一路”的突破口
“一帶一路”的新加坡思路:輕巧精準
“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亞投行
第五章 “一帶一路”的機遇:痛點經濟學
從痛點中找出路
要找準“一帶一路”的痛點
“一帶一路”需要什麼樣的中國企業
“一帶一路”需要什麼樣的中國城市
爭取青年:“一帶一路”必須惡補的功課
“一帶一路”的稀缺資源:人才
“一帶一路”的特殊單元: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附錄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新疆發展
作者簡介
趙磊,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國際關係與臺港澳研究室主任、中央黨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亞太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聯合國協會會員、中央企業青聯委員、中央黨校第四屆【十傑青年】。中央黨校“一帶一路”重點研究課題主持人,【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發起人、首席專家。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網路智庫”專家委員,“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研究方向為國際關係、中國外交、多邊外交與文化軟實力、民族衝突管理、“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擔任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媒體的時評嘉賓。
先後赴加拿大、英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瑞士、美國、南韓等國家和地區訪學交流。2010-2011年參加中組部、團中央第11批博士服務團,挂任寧夏黨校校委委員、校長助理一職。
為中央黨校省部班,清華大學總裁班、北京大學總裁班、文化部黨校、國資委黨校講授:社會主義文化與軟實力建設、大國崛起的外部挑戰與戰略應對、中國國際戰略與世界一流企業,等等。
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般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出版專著《一帶一路:中國的文明型崛起》、《中國夢與世界軟實力競爭》、《國際視野中的民族衝突與管理》、《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實踐:中國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等等。
數十篇“一帶一路”研究報告上報中央,是多部委與省市“一帶一路”規劃的特聘專家,併為數十個省市委中心組、央企中心組講授《“一帶一路”與中國跨越式發展》、《“一帶一路”的文化經濟學》。相關研究成果包括:《糾正“一帶一路”建設的十大錯誤認知》、《找準“一帶一路”建設的十大痛點》、《“一帶一路”需要什麼樣的中國城市》、《“一帶一路”需要什麼樣的中國企業》、《“一帶一路”英文譯法應儘早明確》、《在西歐尋求“一帶一路”突破口》、《“一帶一路”的新加坡思路》、《文化經濟學中的“一帶一路”》,等等。
專家推薦
“一帶一路”是我國有史以來首次提出的最宏偉的創意,涉及60多個國家和幾十億人口的發展問題。這個倡議的核心是什麼,就是尋求合作共贏。時代主題變了,遊戲規則變了,從零和博弈轉變為合作共贏。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把歐亞大陸聯通起來,為全球發展與穩定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我非常贊同趙磊教授的觀點,“一帶一路”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標誌,中國的崛起不僅惠及中國和周邊鄰國,而且會惠及全世界。
吳建民,中國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前駐法大使,歐洲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
“一帶一路”順應了中國進步以及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方方面面的具體需求,為中國甚至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發展藍圖,有可能創造人類歷史上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機遇。趙磊教授主持中央黨校“一帶一路”重點研究課題,長期在沿線國家和絲路城市調研,研究成果接地氣,相信趙磊教授的專著能夠為讀者提供紮實的分析視角和鮮活的“一帶一路”知識。
周延禮,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建設,是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按照我國與時俱進的需要提出的全新的改革開放戰略。這個戰略的落實,能夠讓中國有一個更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也可以給中國有一個更好的對外環境,並且不僅能夠幫助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可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他們國家現代化的夢想。趙磊教授從文化經濟學視角剖析“一帶一路”,有觀點、有案例,有思考、有啟發,故強烈向大家推薦此書。
林毅夫,國務院參事,前世界銀行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中國與世界友好交往的大門,開闢出一條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從此之後,在這條超過7000公里的漫長道路上,中國與世界相連,用文化、用手工藝技藝、用科技文明,把不同的民族串聯起來。絲綢之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國土有界,文化無疆。文化可以突破國土的界限,跨越由於宗教、語言、生活習俗不同而所造成的隔閡和誤會,讓人們變得寬容。今天,中國再度開啟“一帶一路”的航程,這不僅僅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的機遇,它承載了新的使命與任務,那就是世界將會由此而獲得更多的益處。趙磊先生一直致力於“一帶一路”經濟、外交與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工作,帶著思考與行動走在這條路上,身體力行,創辦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努力讓理想與現實融合,讓理論與實踐結合,讓民眾與政府,企業與資本形成互動與互補,是“一帶一路”的實踐者、耕耘者,這本書凝聚了他的努力,以及所有“一帶一路人”的智慧與心願。
陳平,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國區主席,國際古遺址理事會ICOMOS專家,貴州大學國際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
序言
從2013年9月開始,筆者深入研究與調研“一帶一路”,並主持了中央黨校“一帶一路與邊疆穩定”重點研究課題,2015年5月又推動成立了“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從西北地區的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到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從沿海省份的遼寧、山東、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海南到內陸省份的內蒙古、山西、河北等,“一帶一路”使筆者有了全面深入了解中國的機會。與此同時,從歐洲的英國、義大利,到中東的以色列以及亞洲的南韓等,“一帶一路”也使筆者有了深入了解國際社會的機會。“一帶一路”給很多中國人創造了打通己學和彼學的機會。
2015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的最大收穫是“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的發佈,由此“煙花三月下洋洲”。在筆者看來,“一帶一路”的成功不僅在於務實的經濟項目,更在於人心、在思想、在思路、在文化、在制度,甚至包括宗教信仰等。從本質而言,“一帶一路”的受歡迎,必然是“中國風”、“人文情”與“國際范”。“一帶一路”的成功,不僅是經濟事件,更是文化事件,是中國文明型崛起的標誌。
19世紀,德國法學家耶林曾評價,“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那麼,今天每一個中國人要認真思考,我們靠什麼“征服”世界。筆者兩次赴以色列訪問,一位近80歲的以色列著名學者對我講,他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以色列,因為中國影響了整個東方,而猶太人影響了整個西方(西方基督教信仰的源頭是猶太教)。但他同時強調,這種影響更多是過去時,中國要反思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將中國的影響範圍由東方擴大到整個世界,影響的時間坐標由傳統帝國延展到現實中國,影響內容由文化吸引擴大到價值感召。
目前,對“一帶一路”的前景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甚至極端樂觀與悲觀並存的評價,一個是“新版的朝貢體系”,另一個是“國際關係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其實不需要預設“一帶一路”的最終結果是什麼,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中國人是否能夠凝神聚智,群策群力,不斷成長,展現一個不斷進步的中國。在中央黨校的課堂上,筆者常常在想,崛起的中國需要什麼,如何超越“崛起困境”,即中國不僅要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更要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國家;中國不僅要有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更要把令人振奮的經濟成就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國不僅要經濟成長,更要贏得民心和人心,其中,民心是全體中國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忠誠,人心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人心向背。
文明型崛起的重要衡量指標就是“議程設置”能力的提升,所謂“議程設置”就是“我不能決定大家內心想什麼,但能決定大家一段時間集中討論什麼”。2010年,中國GDP成為世界第二,歷史規律往往是“老大拉著老三,收拾老二”。由此,2011年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日本、菲律賓等美國的盟友也開始蠢蠢欲動,向中國施壓。其結果是,中國西北邊疆的民族問題與南海、東海等海疆問題幾乎同時升溫。這一時期,美國主導了亞太話語,核心詞彙(高頻詞彙)如中國威脅、軍購、軍售、軍演以及軍事衝突等“冰詞”。2013年9月之後,“一帶一路”概念的提出,伴隨著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等一系列組合拳的使用,使周邊國家甚至西方國家開始熱議互聯互通、經貿合作、金融支援、人心相通等“暖詞”。在短期內,中國依然不能確定周邊國家以及西方世界能否從內心接受“一帶一路”理念,但這一理念顯然已經成為各方的話語焦點,有很多人開始談論甚至慢慢喜歡上了這一中國詞彙。“議程設置”能力的提升是擁有國際“話語權”的前提條件。
辜鴻銘曾經指出,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的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的確,一方面,我們可以隨時聽到古人、名人對中國的好評如潮。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頻繁感受到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糾結情緒。例如,在非洲有這麼一則笑話,一位非洲母親問孩子:“上帝在哪?”孩子答道:“上帝在中國”,“既然上帝創造了萬物,他一定住在中國。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中國製造”。有朋友對筆者講,他在非洲超市問中國製造口碑如何。服務員告訴他:“對有錢人來説,中國製造是最後的選項,一般先問有沒有其他國家産的。”其結果是,為了提高銷售業績,售貨員會把中國製造的標簽撕掉。
只有樂觀的人,才會用悲觀的視角看問題、審視自己。只有正視自己的無知,才能擴大自己的知識。目前,中國的文明型崛起依然有很多障礙,“一帶一路”的真正落地依然有很多瓶頸:1、原則性倡議多,可操作的細則少;2、對絲路沿線國家總體了解不夠,對相關國家于“一帶一路”的具體期望了解不足;3、中、美、俄、印、歐等大國合作的利益共識嚴重缺乏。
2015年3月,筆者在國防大學國際學員班講授“一帶一路與國際安全”,對像是非洲國家的軍官。我問他們一個問題:“來中國之前,聽説過一帶一路嗎?”絕大多數人回答:“沒有,但知道兩千年前的絲綢之路。”可見,“一帶一路”才剛剛上路。我們不僅要重視內容,也要重視外宣。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1、目標明確是關鍵。首先自己要從內心想明白,什麼樣中國城市和企業對“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有魅力、有吸引力,同時要認真思考:中國城市和企業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什麼。目的不明確,率先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先鋒就會一個個倒下,成為中國企業先烈。2、統一定位是起點。不要一方面提防別人政治化“一帶一路”(如強調“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另一方面又自我陶醉在“一帶一路”的“政治化”語境中了(如強調“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佈雷頓森林體系”)。3、國際表述是要點。“一帶一路”既不是升級版的“中國威脅”,也不是新版的“中國雷鋒”。有一位領導在開會時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今天中國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聚光燈打在中國身上,中國的形象好比一個人,穿著衣服、打著領帶,但身上背著個麻袋,麻袋裏面都是錢,衝著麥克風不會講話。因此,我們要切實提升“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能力。
早在2015年年初,筆者就指出,在今天的中國,要堤防三種泡沫:第一是股市泡沫,人們將房地産的錢轉到股市,但基本是蜂擁而至,不是理性購入;第二是網際網路泡沫,認為在網路世界全都是財富;第三是“一帶一路”泡沫,認為“一帶一路”上都是金子。要防止泡沫的發生,尤其是要防止三種泡沫的疊加,關鍵是不能將全民投資、大眾創新變異為“全民投機”。現在中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項目,要靠項目生錢,而不是完全靠錢生錢。“一帶一路”的真正落地,必須要靠標誌性項目的啟動和建設,但目前亮點不多。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靠兢兢業業,而不是浮誇虛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常常被轟轟烈烈的成就所打動,很少被兢兢業業的極致所感動。“一帶一路”考驗我們的戰略定力,考驗我們的文明底蘊,考驗我們的精細與韌性。
有一位朋友的話很有道理:“中華文明曾經被富強(列強)征服,今天我們不能為了富強而放棄文明。”筆者在“一帶一路”的調研過程中,常常感嘆:“中華文明如此偉大,可我們如何讓沉睡的文明甦醒呢”,“中國人如何充滿自信地去探索推動社會進步的各種可能,逐漸擁有被國際社會所分享的文化與價值”。“一帶一路”就其目標而言,不是要和別人競爭,更不是要同美國爭奪霸權,而是要挖掘中國自身的潛力,提升自我,“一帶一路”不是轉移財富的過程,而是創造財富的過程。
本書希望各位讀者不僅能夠獲取“一帶一路”的基礎知識,更希望有更多的國人能夠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來,在服務國家的同時,做到自我價值的實現。筆者最敬佩的人,是實現了個人的價值,又對國家和世界進步有貢獻的人。
文化自信是三大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那麼文化自信的基礎是什麼?是經得起時間檢驗和歷史考驗的人民滿意。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