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實習記者 楊堯)10月31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長傅瑩出席“世界秩序與中國的角色——2015京城國際論壇”上併發表講話。她表示,中國正有意識地參與到國際體系的重塑中來,並力圖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
傅瑩説,基辛格博士的《世界秩序》這本書在中國受到推崇,首先是出於中國人對基辛格博士淵博學識和外交實踐經驗的景仰。同時,對中國來講,這本書的出版可謂恰逢其時。經歷了30多年快速發展的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環境變化。例如:
首先,世界再次站在歷史性重大變革的新關口,既發生在傳統領域、也發生在非傳統領域,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地區性和國家內部的,既在實體層面上發生、也在精神層面上産生。人們需要很好地認識這些變化從何而來,我們要向何處去?
其次,在中國,許多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國家成為世界之變的最主要動因之一,對國際事務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中國正有意識地參與到國際體系的重塑中來,並力圖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
再者,中國公眾有日益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建立廣闊的國際視野。當奧巴馬總統説到“如果我們不去制定規則,中國人就會去制定”時,這句話反而刺激了中國人去探索,去了解這些“規則”到底是什麼?它們對中國有什麼影響?中國又當如何應對?
傅瑩説,對當今中國來講,如何參與全球治理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圍繞全球治理的集體學習後指出,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捩點上,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是大勢所趨,他特別提醒國人,“不僅要看到我國發展對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國際社會對我國的期待”。
傅瑩説,現存的、美國聲稱領導的“世界秩序”之所以存在,不是無緣無故的,也不是沒有取得過重要成就。但它目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中國的問題是:中國在現存世界秩序中的位置是什麼?未來應是什麼?
中國當然在很多方面都是現存秩序的組成部分,比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等。中國也是改革的推動者和新機制的參與者,比如G20和氣候變化。中國也在積極創建國際體系新的延伸,比如倡議一帶一路和亞投行。
但是,在所謂的“世界秩序”中,在某些方面是對中國採取排斥態度的,在有的方面甚至隱隱地把中國視為潛在假想敵,比如作為其安全支柱的軍事同盟體系。對於這些問題如何處置是我們探討未來秩序時必須思考和面對的。
她説,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一書中涉及中美關係的闡述是中國讀者最感興趣的部分。比如説,這本書中寫道:“美國和中國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基辛格博士也善意提醒中國:“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在現代探尋新的世界秩序的努力中如何定位自己。”
傅瑩也認為,中國確實需要思考,並且需要儘快地想明白,我們希望的未來世界秩序應該是怎樣的?它與現存的世界秩序是什麼樣的關係?我們需要告訴世界,中國將在未來世界秩序的塑造中要扮演什麼角色?我們能為此做些什麼?
最後,傅瑩引用孟子名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表示,還不能説中國目前已經完全實現了“達”,但是,當世界進入對全球秩序的新的思考之際,中國人是時候,本著共贏、包容以及和平的精神,加強與世界的互動,攜手共同努力。她還提到,也許用“全球秩序”這個詞可以更好地反映現代國際社會對新的秩序的需求。
之後,傅瑩與基辛格博士圍繞世界秩序進行了對話。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