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莫開偉:協調是社會經濟持續有序發展的靈魂

發佈時間: 2015-11-02 08:59:10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莫開偉    責任編輯: 戴麗麗

——“十三五”時期五大發展理念專家談之三

莫開偉 財經評論人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這十個字包含的發展理念,是對中華民族發展更高要求的生動表述,無異於一次質的飛躍,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明確指導意義。

“十字”方針包含的五方面內容是一個既相互依存、相信包容,又相互促進和推動的、缺一不可的社會經濟發展有機整體,缺少任何一條內容或任何一項內容沒有執行到位,都表明中國社會發展是不完整的,或發展是不成功的。所以它要求全黨、各級政府在實施“十字”方針中,應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善用聯繫的、全面的觀點看待經濟,切忌顧此失彼,最終使經濟社會發展陷入被動;同時,又要堅持循序漸進,不能超越客觀現實,善於捕捉最有利經濟發展時機,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使經濟社會發展喪失良好機會。

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看,協調發展是“十字”方針中的核心和靈魂,具有承上啟下、帶動其他四項內容全面推進的融和功能。因為從“創新、綠色、開放、共用”全方位社會經濟角度看,都是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協調發展的産物,離開了協調發展,各吹各調,“十字”方針內部就會産生紊亂,也難以協調有序發展;從“創新、綠色、開放、共用”每項內容小範圍看,又都需各自內在因素的協調,沒有內在協調發展,就會出現無序惡性迴圈,每項內容都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經濟社會有機整體就無法形成,最終中國社會發展就難以擺脫失敗命運。因而,協調不僅是“十字”方針尤為重要的內容,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客觀現實需要,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和選擇。

當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至少應包括兩大內容:首先,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全民參與的、浩大的系統工程,需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各社會階層共同參與,才能匯聚力量,推進經濟社會進步與發展。這要求社會各種力量形成共識,塑造共同理念,樹立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國家意識和人民意識,才能步調一致,消除相互掣肘,化解各自利益矛盾,使經濟社會發展獲得有新力量。否則,各懷心思,打自己小算盤,離心離德,相互設置障礙,利用各自權力形成政策體制性“壁壘”,各項經濟改革就無法産生紅利,甚至停滯不前,經濟社會就無法形成巨大推動力。如我國當前施行的簡政放權、中小微企業減稅讓利等政策就需形成社會共識,需各級政府積極配合,打破部門利益樊籬,繆力同心,才能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合力。否則就會使各項改革功效消弭于無形。

其次,經濟社會發展需各種社會資源要素關係的協調,只有各種社會資源要素協調,才能處理好生産與消費、經濟增長速度與增長品質、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科學教育投入與社會發展能力等若干對經濟矛盾關係,推動經濟社會有序發展,實現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品質等高度契合,推動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品質、上檔次,又快又好發展。上述各社會資源要素關係協調要求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處理好四大關係:一是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係,實現二者利益最大化。這要求在未來經濟建設中全面放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消除“帶血”的GDP,杜絕環境染污,在實現經濟發展同時,不斷改善民眾生活環境,提高民眾生活幸福指數。二是協調好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品質之間關係,實現兩者同步提高。這需求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消耗過多資源為代價的粗放經濟增長模式,追求品質效益型、環境好友型的集約化經濟增長模式,降低每個單位GDP能耗,提高每個單位GDP科技生産含量,實現整個社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三是協調好生産與消費之間關係,實現生産發展與民眾收入提高同步。這要求各級政府進一步健全生産與消費引導機制,確保生産與消費之間比例平衡;並不斷改革收入分配機制,進一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消除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確保民眾收入與GDP增長率同步及民眾入水準能跑贏CPI增長幅度;並實施進一步擴大內需政策,讓內需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有效動力。

同時,進而協調好投資、出口與消費之間關係,讓三者在未來拉動經濟增長時能平衡出力,防止出現過分依賴單一的、片面的經濟發展方式。四是協調好社會財富增長與教育投入之間關係,實現財富增長與教育投入增加及全民教育程度提高同步。這要求積極政府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考慮教育投入穩固增長;因為一個國家要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最關鍵要靠教育實力,要靠全民綜合素質提高。而目前我國在教育方面投入還存在一定問題,中小學教育投入不足、教師工資過低等依然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短板,這需要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把教育投入放在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在經濟增長同時,確保教育投入增長,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活力。

此外,還要協調好財政收入與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之間關係、國防投入與其他投入之間關係、農村城鎮化建設與現有城市之間關係等等,只有協調好了經濟社會發展所有參與體的利益關係,才能拼發出社會創新發展巨大潛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有希望。因此,協調是經濟社會發展永恒主題,是經濟社會發展平衡的有效“燙慰”之手,一定要把協調貫穿經濟發展始終,讓其成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一切難題的有效“利器”。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