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趙明昊:習主席訪英——“點穴式”外交再續新篇

發佈時間: 2015-10-26 08:38:30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楊公振    責任編輯: 楊公振

作者趙明昊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本文刊于10月22日華夏時報。

習近平主席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正值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啟第二個10年,也是中國國家元首10年來首次訪英,受到各方矚目。近年,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中國對外關係呈現很多新的特點,尤以“點穴式”外交的靈活運用較為突出。所謂“點穴”,即找準影響中國外交總體佈局的關鍵穴位,通過若干非常規的外交操作模式以及彰顯“特惠”色彩的政策舉措,大力深化與相關國家的聯繫,將“穴位”打通,並使之為中國外交發揮積極的輻射作用。

英國: 中國外交佈局中的“穴位”

習主席此訪,行程中只有英國,而不是像通常那樣順訪幾個國家,並且將在英國停留長達5天。2014年2月,習主席曾專程赴俄羅斯參加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同年7月和8月,他又分別專程出訪南韓和蒙古。這些“點穴式”訪問務實靈活、不拘一格,具有“抓住一個點、影響一大片”的獨特功效,體現了中國領導人順應中國外交實際需要、緊抓外交戰略機遇的深遠考量。俄羅斯、南韓和蒙古都是中國周邊國家,而此次“點穴式”外交的應用對象則是遠隔重洋的英國,而且英國又是典型的發達國家,因此,習主席此訪可以説蘊含不少值得玩味的深意。

當今,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路”已成為中國外交的核心任務之一,彰顯了中國應對“網路化”世界政治發展趨勢的主動作為。“夥伴關係網路”與“夥伴關係”有著微妙區別,前者顯然需要一種更具縱深感的“大棋局”思維,也需要一些能夠在網路中成為“結點”的關鍵角色。英國既是西方發達國傢俱樂部和歐盟的核心成員,也是與美國具有所謂“特殊關係”的盟友。雖然它早已失去百年前“日不落帝國”的光彩,但憑藉其突出的經貿、技術、創新、金融實力和文化影響力,英國仍是全球政治中的重要玩家。此外,英國還通過英聯邦國家體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獨特作用。英聯邦至今仍有50多個成員國,2013年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簽署的《英聯邦憲章》就民主、法治、可持續發展、國際安全等規定了共同原則,推動英聯邦發展邁入新的階段。

正如近年來南韓不斷向中國“靠近”一樣,英國卡梅倫政府也在盡力拉近與中國的關係。2015年5月,卡梅倫領導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擊敗工黨等其他黨派,爭得英國議會330個席位,他本人也成功連任英國首相。此番勝選主要是由於卡梅倫政府的經濟政策得到選民認可,而未來幾年其施政之路是否平順,也將首要取決於它能否繼續帶領英國走出經濟陰霾。除了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應對蘇格蘭分離主義勢力、處理英國民眾“脫離歐盟”情緒等等,也都需要卡梅倫政府採取更加務實的舉措,穩住經濟大盤。此外,英國近年在應對烏克蘭、敘利亞危機等國際問題方面展現“孤立主義”姿態,其“內顧”傾向受到一定批評,如何以明智的全球戰略重振英國的大國影響力,也是擺在卡梅倫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卡梅倫政府2013年以來顯著調整對華政策,不斷向中國靠攏,甚至國內政要聲稱應與中國建立類似與美國那樣的“特殊關係”。卡梅倫今年5月連任後表示,期待未來5年打造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英國下一任首相熱門人選、財政大臣奧斯本於今年9月訪問中國期間表示,中國會成為全球經濟的中心,英國不但應歡迎中國的崛起,還應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夥伴”。

儘管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英國國內仍普遍看好中國發展前景,認為英國有必要也有條件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巨大機遇。康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近日在《金融時報》撰文稱,西方不能因GDP數值而看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因為深層結構調整,要看到中國的服務業佔比、就業率均穩步上升。英國渣打銀行則預測,中國經濟在2010-2020年間仍將實現6.8%的平均增速。今年10月初,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上,奧斯本再次強調了對中國發展的信心,他認為中國經濟會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未來5 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將相當於日本經濟總量,也將超過英國經濟總量。顯然,卡梅倫政府對中國發展前景的積極看法,為中英雙方相向而行、創造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奠定了基礎。

英國緣何可以成為“戰略支點”

而從中國視角看,通過“點穴式”外交順勢而為,大力深化與英國的關係,也將具有進一步帶動中國外交轉型的重要意義。

一是探索與發達國家構建合作共贏關係新模式。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實際上給中國經略對外關係也帶來新的挑戰,既要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鞏固與相關國家的“利益捆綁”,又要為中國經濟轉型、中國企業國際化拓展新的戰略空間。為了應對國內發展不平衡,卡梅倫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英格蘭北部地區振興計劃,包括建設“北方電力中心”、完善交通網路、發展新型能源、升級城鎮建設等內容。英方希望這一計劃能得到來自中國的投資支援,歡迎中國企業積極參與一些標誌性項目,比如連接倫敦、伯明翰和英格蘭北部地區價值118億英鎊的高鐵二號線(HS2)工程。此外,中國核工業集團、廣核集團公司將幫助英國在薩默塞特郡、薩福克郡兩地建立核電站,中國企業預計持有30%-40%的股份。英國政府則為這些項目提供20億英鎊財政擔保。

二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增強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方面的影響力。雖然二戰後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喪失,美國後來居上,但在金融領域英國仍長期佔據重要地位。人們常常開玩笑説,英國人最能嗅到金錢的味道。如今,英國則迫切希望將人民幣離岸交易引向倫敦,從而不斷強化其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金融家們普遍相信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當前美國在全球出口總額中佔比不到10%,但全球超過80%的出口仍以美元結算,這種狀況遲早會得到再平衡。隨著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立等,出口商品將會更多以人民幣計價。英國是首個與中國進行貨幣互換的國家,也是首個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的國家。今年4月,英國不顧美國的百般阻攔,率先成為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並帶動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加入,對中國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金融機制意義重大。

三是強化英國在中國外交中的“戰略支點”作用。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僅是處理諸多國際熱點問題的直接參與者,也在國際發展援助、貿易規則制定、反恐、氣候變化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中英雙方在應對伊朗核問題等方面加大了政策協調力度,有助於充實中英關係的全球性影響。英國在推動中歐關係方面的作用也在凸顯。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簽署的協議,中國將在2016年底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對於中國企業免遭西方國家不當反傾銷調查等歧視性對待意義重大。然而,美歐方面正針對這一問題,對中國打響“阻擊戰”。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9月發佈的報告稱,如果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喪失超過300萬個就業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英國能夠克制歐方的貿易保護主義,為中英、中歐發展健康的貿易關係“站臺”,則勢必有事半功倍之效。明年中國還將主辦“二十國集團”峰會,提早與英國就推進各國結構性改革、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等問題進行溝通,殊為必要。

當然,打造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也不會一帆風順。比如,在人民幣離岸交易問題上,美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對英國都頗有意見,歐洲銀行管理局(EBA)、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預計將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有關貨幣互換交易的新規定,這將會增加中英就此問題拓展合作的成本和法律阻礙。

無論如何,加強與中國的全方位聯繫,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在英國國內具有廣泛的共識基礎。英國反對黨工黨的重量級政要、曾擔任商務大臣和歐盟貿易委員的彼得·曼德爾森近日就任英中協會主席,他表示將大力推動兩國建立“信任和理解”。習主席此訪無疑也具有同樣考量,“點穴式”外交在英國會結出怎樣碩果,值得期待。(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網志:@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