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王文訪美手記三:中國不是東郭,美國不是狼

發佈時間: 2015-09-22 11:00:2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王文    責任編輯: 王琳_觀點

 作者王文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2015年9月17日(星期四),晴,初稿于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半,紐約彭博社大樓某會議室。


  在紐約彭博社大樓高層會議室,鳥瞰整個紐約市貌,與一些研究中美經濟、貿易的美國專家、一線市場分析人士交流後,我的心情明顯比在華盛頓時的好很多。


  在華盛頓三天,拜訪了近10家著名智庫,幾乎每天都在爭辯、甚至是爭執,那些被政治氛圍和利益集團所圍困的美國智庫,張嘴就是挑逗那些相較大國戰略而言的細小議題,如中國通過網路盜竊美國智慧財産權、中國在南海上太強硬、中國的商業環境變壞等等,以至於9月16日中午在商業圓桌會上奧巴馬總統對華的表態相當強硬,這明顯不利於營造完美的國事訪問氛圍。


  面對那些華盛頓智庫界所謂“公眾很關注,華盛頓必須借這次習主席訪問解決具體問題”的陳辭爛調,我不至一次地回應:那些挑那些子虛烏有的議題,而且現在兩國也不缺乏逐漸解決那些議題的渠道,領導人的國事訪問要談的是戰略大問題,為什麼要淪入那些細枝末節呢?


  那時,我不禁想,內心甚至有一些憤怒:當初你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時,那個低姿態呢?“同舟共濟”的話你們忘了?你們是狼嗎?中國被愚弄成了“東郭”了?


  直到一位美國前高官對我説了悄悄話,我才有些恍然。他説:“那些肆無忌憚的聲音只是美國公眾輿論的一部分,卻被放大進而綁架了美國高階政治(highpolitics),甚至正在形成對美國的中國政策壓力與衝擊。”


  然而,在紐約,那些真正做實務、實實在在在與中國交往中得到利益的美國金融圈、貿易圈的人眼裏,完全是另一個邏輯。他們在反思,美國為什麼不加入亞投行?為什麼不讓中國加入TPP?他們還在自我批判,美國的投資環境遠不如中國開放,那些美國政客誇大了那些支流問題,等等。


  在午餐會上,黑石集團主席蘇世民(StephenA.Schwarzman)更是當著我們30多個參會者的面,唱多中國,講述中國對美國、對世界的重要性,還闡述為什麼捐了3億美金給清華大學,以新世紀的方式教育下一代民眾,云云。這些敘述多少讓人感慨,做生意的怎麼想得比搞政治的更長遠、更務實。


  幾天來,穿梭兩個重要的美國城市,我真實感受到國際政治理論中“美國有N個”的認知。“華盛頓的美國”和“紐約的美國”是不一樣的,“輿論中的美國”和“現實中的美國”也是不一樣的。


  “華盛頓的美國”更講政治正確,“紐約的美國”更講利益正確;“輿論上的美國”常糾纏著一些負面的議題,誠如他們對本國政府的一貫批判與鬥爭態度一樣,而“現實中的美國”的真實民意,並非像輿論所傳言的那麼糟糕。據芝加哥全球事務理事會今年6月的民意調查,67%的美國民眾主張對華進行“友好合作和接觸”,僅有29%的美國民眾主張應“制約”中國崛起。


  由此看,與其説目前中美關係的氣氛不好,或説,兩國政治關係正在呈現逆轉之勢,不如説美國少數政治精英或利益集團的一小戳人內心存在的心理陰影和利益動機在作梗,像是唐吉訶德鬥風車,硬要塑造一個中國影子,並裝著與“中國影子”鬥。換句話説,目前的中美關係,並沒有呈現政治危機,而只是美國輿情在特定時間點的狀態。


  當然,説遠一點,美國決策層目前缺乏的,是有責任感的政治精英,以及敢於與輿論週旋的、對華政策的高明團隊。當年尼克松骨子很反華,冷戰氛圍更差,美國政府尚且能夠繞開輿論,主動構建中美元首會晤的良好基礎,創造了首位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紀錄,開始了新的世界歷史進程。現在的美國政治精英,缺的不是管控中美輿情危機的能力,而是缺少足夠的戰略勇氣,去積極塑造未來相當長時間的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關係的輿論氛圍。


  所以,對中國而言,現在恐怕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戰略毅力,去影響和塑造“華盛頓的美國政治精英”的責任感,讓他們認真判斷國際時局,以及內心的主動調適。美國精英需要知道,中國已經是全球大國,不是美國輿論吼兩聲就能嚇倒的小國。營造好的中美關係,不只是中國的利益,同樣也是美國的利益。通過一些小伎倆,很有可能是因小失大,撿了芝麻,扔了西瓜。對此,美國政治精英應該有氣魄,主動引導美國對華輿論向好的方向發展。


  對中國而言,還要與“紐約的美國”建立利益統一戰線,讓“華盛頓的美國政治精英”敢於面對一些基本的事實。這包括:今年初,美國勸説西方各國拒絕加入亞投行,是一記相當惡意、且損人最終損己的“臭招”。作為二戰盟友,美國總統不願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反法西斯戰爭70週年紀念活動,甚至連高級代表也沒有派,這更是暴露了美國的小家子氣。美國需要知道,對華釋放善意,不只是體現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氣量,更重要的是,是提升與保障美國根本利益的最佳途徑。


  對中國而言,還要慢慢教會“華盛頓政治精英”學會客觀地看待中國對美國的貢獻,以及發展中美關係對美國實際利益的推動。“中國來了”不是威脅,而是利益與合作。近年來,已破産、敗落多年的“汽車城”底特律重現生機,原因就在於中國企業持續不斷的投資。正如王毅外長最新所説的,未來五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將達到200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了4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崛起的中國不只是為美國帶來投資,更重要的是,成為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堅定支援者、改革者。中美關係有太多超越那些具體議題的全球事務與合作空間,如反恐、氣候變化、國際安全、經濟持續增長、國際網際網路安全等等。


  相比于中美穩定發展對全球利益、人類利益的重要性,當下美國輿論所炒作的中美難題,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一些美國政治精英並沒有那麼長遠的歷史責任感與未來使命感,也還沒有記得半個世紀前美國“頭號中國通”費正清教授的教誨:“美國人若是不能認識中國──她的歷史、她的道德、政治與哲學傳統,勢必會造成美國錯誤的決策,也會影響了國際安定。”


  幸好,在紐約的商業精英更能左右美國的未來,正如他們過去30多年主導著中美合作,並讓雙方都得益一樣。


  果然,最新的商業好消息很多。9月16日,美國94位CEO聯名呼籲“習奧會”重點討論《雙邊投資協定》(BIT),共同提升合作的利益。現在雙方相互投資均只佔本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1%左右,這是相當不正常的現象,也正是兩國合作的巨大潛力所在。


  9月17日,美國全國商會會長多諾霍、史尼澤鋼鐵公司總裁倫德格倫、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布魯金斯學會主席桑頓等代表在北京出席第七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當著習近平主席的面表示,美國各界熱烈歡迎並期待著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


  同日,三項中美實質性經濟合作的重要成果公佈:一是中美合作在美國西部建全長370公里的高鐵,2016年秋季開工;二是中美合作共同開發的非洲清潔能源項目。三是由中美企業共同投資設立的建築節能基金項目。


  看來,“東郭先生與狼”故事並沒有重演,美國不是狼,中國不是東郭。這個觀點只有長遠眼光的人才能承認,也只有用戰略邏輯的視角才能深切理解。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