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記者 王琳 實習生 王瑟)8月16日,由歐美同學會和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承辦的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隆重召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竺、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劉延國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並做了主旨發言。
本屆論壇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充分探索、總結了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創新、拓展發展機遇的新趨勢、新經驗、新成果,匯集了海內外留學人員以及參會嘉賓的真知灼見,為留學歸國人員群體提供了一年一度的聯誼交流的高端平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圍繞海外留學人員對社會企業創新的作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主要內容如下:
海歸回國創業可以分為三個浪潮,第一個浪潮是帶著技術回來創業,這仍然是大多數海歸創業人員的特點。第二個浪潮是帶著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回來創業。而第三個浪潮還沒有到來,它應該是帶著全新的社會價值和公共理念回來創業,它的到來將會使中國的社會企業蓬勃發展。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真正的高潮還沒有到來,第三波的浪潮真正到來之時才是中國創業者創業高潮來臨的標誌。
中國社會主要有兩大類需求,一類是個人産品,也就是個人衣食住行需要用的産品,這類産品中國並不缺乏;另外一類是公共産品,良好的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治安、乾淨的空氣,這些都是公共産品。在提供公共産品方面政府已經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從1986年就開始的義務教育體系,從2009年開始的基本醫療服務保障體系。雖然政府已經做了很多,但公共産品的提供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填補,而這就是社會企業需要做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到的國家治理體系裏面非常重要的一塊是社會治理,目前在中國群眾抱怨最多也是與這方面相關的問題,例如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的問題。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完全靠政府效率可能很低,但是市場又沒有意願去做,因此這裡就有巨大的創業空間。
然而在國內社會企業的創業環境還很差,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融資難的問題,這些領域募集資金不僅需要基金會籌款的模式,更需要商業運作模式的支援,需要資金的扶持。其次是缺乏人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社會企業既不是體制內的鐵飯碗,又不是進行盈利的商業公司,有些不上不下,因此社會企業很難吸引到高端人才。最後是公司成立過程中的障礙,在中國社會企業註冊會面臨許多人為的壁壘和困難。希望在未來,國家能夠為海歸回國進行社會企業創業提供更好的環境。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