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全球命運共同體與中國企業發展新思路--2015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在北京銀泰柏悅酒店舉行。這是國內首次探討全球化與全球命運共同體的論壇,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新型智庫的一個有益嘗試。80余位官、産、學各界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把脈全球化浪潮,探尋中國企業全球化路徑。
中國中車副總裁余衛平在“圓桌論壇一:從本土公司到全球公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新路徑”中發表以下演講。本場議題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輝耀主持。
中國中車今年6月1日正式成立,由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合併而成。現有46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員工17萬餘人。總部設在中國北京,産品遍及全球六大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高鐵是中國中車最具特色的産品。
高端裝備走向世界要過的關口很多,從全球化的微觀層面,即企業全球化的層面,企業“走出去”有五方面的關卡,即標準關、文化關、社會責任關、品牌關或信譽關以及環保關。
第一,標準關。世界各個國家都有其自己的標準,軌道交通則是全球都在用的標準關,不能讓優秀的技術被程式性的標準所禁錮。
2002年法國罐車招標,濟南貨車公司中標了。濟南貨車公司在中國實力其實並不是業界領先,但卻抓住了機遇。其在2002年以前就開始法國進行認證機構項目TSI、TEBD等,TSI是一種跨歐洲大陸系統的貨倉操作的互聯互通規範,TBED是屬於移動式壓力容器的指令,RID鐵路危險貨物的運輸規則認證。由於其産品的性價比得到了當地的公認,使得之後一舉拿到訂單。
第二,文化關,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尊重和遵守其文化習俗。
工會在美國一些州很有勢力,底特律汽車城的關閉就是強大的工會造成的。在國際業務方面,大約1998年左右,我們在進軍中東市場時,不光是産品的輸出,技術、資本也都要都輸出過去。當地工廠的工人經常工作一會就會跑到外面,後來問了當地的工人才知道是文化信仰的關係。當地的工人比較虔誠,在特定的時間會進行祈禱。後來我們在當地其他地方設立工廠時會專門設置祈禱區,供工人進行祈禱。這樣的做法也使得雙方關係很融洽,都能為彼此著想,並且也提高了生産效率。
第三,社會責任關,企業“走出去”要真正落地,融合進當地的實際,要重視社會效益,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四,品牌或信譽,企業講信譽,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也會無形中擁有更多的機會。
2013年10月29日,央視直播了一條飛機運地鐵的新聞,主角是我們公司的原公司。原本,從成本角度考慮船運的成本比飛機要低的多,但當年原因受到颱風“海燕”的影響,船無法靠岸,已經耽誤了一個月。而土耳其方面,市領導則為了市政工程和連任則非常著急。後來我們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也形成了品牌的造勢並且獲得了良好的信譽和口碑。此後,土耳其的另一城市伊茲米爾也有輕軌招標,並且由於此次事件對我們有良好的印象,最後給了我方中標通知書。這就是企業講信譽形成的良好口碑所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收益。
第五,則是環保關,要重視環境保護。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中車目前已經在六大州全部覆蓋,有産品提供服務和産品的國家已經達到84個。而且整個走出去的方式也變了,從産品的等級看,已經從低端向高端和中端走出去;在市場看,從原來亞非拉國家現在已經到歐美了,唯一沒進入的是西歐市場,而東歐市場則已覆蓋,下一步的目標則是走進西歐市場;從産品的出口方式看,從以前單獨出口産品到現在産品、技術、資本、標準、管理整個産業鏈走出去,而下一步隨著“一帶一路”“走出去”,預計會在相應一些國家産業園的方式進行推進。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但要做到走出去、留下來,更要做到走上去,成為座上賓,融入當地的文化和背景。今年4月份我在美國哈佛演講時曾説,“我的夢想是為美國的高速鐵路從紐約到邁阿密,從西雅圖到聖地亞哥,從波士頓到舊金山,一張上萬公里的鐵路網,飛馳著我們製造和設計的時速300公里的動車組。”而現在,中國中車則要做世界高鐵的圓夢人。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舉辦的“2015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上的發言)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