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全球命運共同體與中國企業發展新思路--2015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在北京銀泰柏悅酒店舉行。這是國內首次探討全球化與全球命運共同體的論壇,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新型智庫的一個有益嘗試。80余位官、産、學各界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把脈全球化浪潮,探尋中國企業全球化路徑。
香港恒隆地産董事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席主席陳啟宗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以下演講。開幕式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理事長,國務院參事王輝耀主持。
中國經濟國際化道路不可盲目跟風
中國未來的創新主要是商業經濟的創新,但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創新。
中國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西方的體系有其先進性,也有其缺點。中國未來的發展應該借鑒各個國家發展的先進經驗,但又不完全照搬照抄,甚至有一些地方是完全跟以往的範式是相違反的,要形成一個混合的符合實際國情的創新道路,並且在興盛起來以後能為全世界、全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
講到商業的創新,世界上並不是只有美國模式,美國的模式也並不是不無條件地適用於任何國家,例如德國和日本沒有跟隨美國的模式,但也取得了成功,德國的每人平均收入要超過美國高,日本則不一定。美國的模式是有其特定的文化歷史背景,還有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國有這個背景,別的國家沒有這個背景。
關於德國和日本,有人特別談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很了不起。比如在歐洲、德國、日本,工匠在社會的地位,他們的工資待遇等都是相當高的。當然,在某一個過程中有這樣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這樣的需要,但發展到另一個階段的時候,可能社會上會有不同的聲音和不同的模式,這就很值得研究。
總而言之,無論是政府的創新或是企業的創新,都是既有挑戰又有機遇,中國不能走西方的老路,也不能不走,具體的方案需要智庫的力量去研究,並且需要各方面的支援,需要一個綜合性的群體才能夠得出相關的結論。
全球化過程中中國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其實全球化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就已經有了簡單意義上的全球化,如今則是因為科技的原因實現了更廣範圍內的延伸。
過去,強盛的國家在被超越或打敗後就走向沒落,但現在,中國已經崛起但美國依然強大,這是一種新的格局,中美兩國的關係則是命運共同體。
從經濟上看,以往中國製造是不良産品的代號,但現在中國製造卻在市場環境中越來越重要,中國的經濟在不斷崛起。從政治和軍事上看,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恰好填補了該區域全球化進程中的空白。
在全球化的過程裏,中國要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文化創新和慈善、智庫等等這些領域。中國崛起之前,世界上缺了20%人的腦力和創造力。而現在,中國經濟的崛起、政治的崛起,也開始帶動在其他的領域的創新和崛起,從文化、慈善、智庫等方面逐漸影響世界,和世界融入在一起。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崛起仍面臨很多挑戰,但也擁有很多機遇,關鍵看戰略如何把握,但其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本文摘自作者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舉辦的“2015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上的發言)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