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看清中國智庫發展的“勢”

發佈時間: 2015-06-30 10:43:1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    責任編輯: 戴麗麗

——全球智庫專家聚焦中國智庫發展

在剛剛閉幕的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第四場專題論壇“全球可持續發展:智庫的作用”吸引了眾多國內智庫“操盤手”到場學習。來自國內外多位重量級智庫代表嘉賓出席論壇,專家發言聚焦在幾個中國智庫最關心的話題上,併為中國智庫發展建言獻策。

聚焦發展模式:不必學美國

“全球大多數的智庫都在美國。”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負責人詹姆斯• 麥甘認為,美國智庫上非常多元化的,它們是非常積極活躍的組織,我們要進一步了解到它們的活躍之處。在整個趨勢方面,在整個戰略層面上,在整個構架層面上,這些智庫如何是組織在一起,他們使用什麼樣的戰略進一步影響到政策,對政策制定産生積極影響。在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環境當中得以借鑒,這是一些重要的原則,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國家會關注美國,來吸取經驗。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智庫應該照搬美國模式。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將這個過程與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對比: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某種程度上是大部分保留,小部分改動,再過一段時間再小部分改動,逐漸變成大部分改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建議,我們要改善公共教育,有自己社會的自己智庫,有自己的特殊習慣和國家情況。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照搬照抄,我們要鼓勵不同類型的智庫,互相聽取不同的意見。

不能按照美國智庫模式來建設中國的智庫,所以我們要走中國道路,那麼中國道路是什麼呢?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趙可金認為,現在儘管有很多的研究機構都幹關於智庫名義事,但是本質上不是智庫。中國需要獨立智庫,要想獨立智庫,要想能夠為國家做出貢獻,需要從立法,制度創新和籌款機制三個方面努力。

聚焦獨立性:研究獨立和資金獨立

智庫的獨立性一直是學者和媒體討論的焦點。這個獨立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研究的獨立性,一個是資金的獨立性。

有專家認為中國很少有脫離政府的智庫,所以不太具有獨立性,按照垂直系統,按照上面領導的意圖來做研究。所以一級一級領導的意圖加到智庫頭上,智庫越來越多的缺乏獨立性。

怎麼樣取得研究獨立性呢?黃仁偉介紹了三個情況,一個是國家或者是政府已經想到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裏頭帶有很多的空白點,要由智庫來填補;第二個獨立性,就是國家政府沒有想到的問題要由智庫來提出;第三個就是國家政府想到而且做了的問題,智庫要發現裏頭的問題,發現裏頭的錯誤,來糾正,提出糾錯的辦法。他表示,如果有這三個獨立性,足可以改變目前完全按照領導意圖來研究的現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強調學者的“獨立心態”,他認為:中國也並不是産生不了知識,沒有人可以限制你思考,沒有人可以限制你到社會去做觀察,知識分子這個獨立心態很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提出智庫“職業化”的重要性,他認為,大鍋飯是成不了智庫的,最終還要走向市場,用實踐來檢驗你行不行,能不能獨立生存,這是最高的一個標準。

如何怎樣取得資金獨立?黃仁偉建議,財政錢不能作為智庫的主要來源,應運用社會上的資金。但是他也提出中國社會資金不能隨便進,進了智庫不能隨便免稅,所以這要有一個大的稅制方面的財富分配方面的改革,就是社會資金能夠合理合法進入智庫。智庫越來越減少對財政的依賴,這是根本性的,如果沒有這一條智庫也做不成。

印度賈瓦哈拉爾• 尼赫魯大學教授謝剛則提出,在資金來源方面,這並不是特別主要的問題。“如果我們看一下大多數的智庫,大約20%的人是切實的工作,這是一個全球的常識了,不僅僅是智庫,哪怕是在部委或者在很多政府部門也是這樣一種情況,只有20%的人是切實工作。我們要精益,未來的智庫需要更加的精益,我們要進一步減少過度的人力資源,進一步增加數據庫,減少圖書庫等等,這是在國際方面智庫的發展趨勢。”他這樣建議。

聚焦人才:重視跨學科專業人才

房寧表示,我們成立很多的智庫,但是智庫當中的研究人員是不是能夠適應智庫的要求,這實際上是很大的。現在需要培養一些智庫學者。我們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就是專門化,第一步是專門化。就是前世今生、左鄰右舍,從頭到頂,行之上下,對這個研究問題都應該了解,這就是專門化。

前羅馬俱樂部秘書長、人大重陽外籍高級研究員馬丁• 李斯在討論中説:“我們需要那些非常有資質,有水準的人才,我們要尊重特殊人才,我們也需要看到跨學科的技能,這是全球系統的挑戰,我們需要有這種特殊的專長和技能。在各個領域專長人才和跨學科人才整合到一起,我們要看到各個學科之間的重要關係。”

麥甘也提倡跨學科的研究,他表示如果不開始拆掉各個學科之間的界限,不管是各個學術學科還是各個其他領域學科的界限,我們就無法發展。這種學術學科的界限,讓我們很難或者無法來進一步設想一個跨學科的方法來進行研究。

中國銀行前副行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張燕玲鼓勵,智庫應該是只爭朝夕拿出彙報,起點要高,智庫和智庫研究人員起碼應該在一個行業或者是多個行業,在行業裏面項目裏面應該是世界領先級別的,或者在一個或多個國際組織裏面有話語權或者有這方面經驗。

聚焦國際化:中國智庫建設必須與國際接軌

論壇主持人傅瑩女士提出,中國的智庫建設需求跟中國自身發展有直接關係,現在中國在世界上的參與介入比較多,世界上對中國期待也很高,無論從決策角度,還是從對外交往角度,都需要有更多的智庫的支援,前瞻性的研究參考意見。所以,從決策角度對智庫需求是上升了,跟我們國家本身的發展有關係。中國智庫建設肯定要走一條中國道路,適合中國的需求,但同時也應該是開放性的,是跟國際接軌的一種智庫建設。

與國際接軌是中國智庫的必經過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袁鵬提出中國智庫的國際溝通與交流還不夠,跟美國比較起來還差得很遠,中國智庫主要是讀書和從網上查詢資訊,但是如果面對面地跟美國和國際專業進行溝通時候,這些機會還很少。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觀點並不是很受人歡迎,如果他們寫了一本書,如果沒有被中國媒體出版可能影響力不會那麼大。

對此,謝剛建議,中國智庫應該把英語作為溝通語言,並且跟全球社區進行溝通,中國的經濟越來越發展,中國的項目也越來越多,非常必要的就是要中國和世界社會融合起來進行更多溝通。

聚焦方法論:找對辦法,少走彎路

麥甘建議進一步促進智庫競爭,與此同時要進一步支援和鼓勵,其他領域獨立智庫群體的增長。比如説在很多重要的業務領域和商業領域要發展獨立智庫增長,要進一步發展和促進以學校為基礎的智庫經濟增長,也要進一步鼓勵中國智庫的多元化發展,這樣才能滿足中國智庫的需求。要進一步創造一個法律、金融和一個空間,促進獨立的智庫群體發展,要專注法律、金融和整個治理層面,這三個是重中之重。

另外,他認為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能夠獲得政府數據的需求,這樣才能夠進一步解決數字和數據問題的高質性和可靠性。我們需要權衡這一點之後,讓智庫能夠獲得更好的,更高質的數據,政府也應該提供經費來進一步完善學者在網路上的利用能力。

歐洲改革中心外交政策中心主任伊恩·邦德分享他的智庫管理時的時間管理經驗:英國政策分成四個種類,而且要把政策進行一些重要性的評級。第二,緊急而重要。第三,不緊急而重要。第四,不緊急和不重要。首先要完成緊急而且重要的事,這是比較難的問題。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坎普很關注工具的使用,他表示:“我們所使用的工具非常好,作為政府必須要快速回應,必須高效運作。我們不僅僅是要從媒體角度上做非常有效和高效,我們也必須進一步深入挖掘,不僅僅是關注表面的文章。如果在整個政策方面非常緩慢,我們很難看到初見成效,我們可以為政府的疑難雜症提出建議,過去幾十年來關注理事會的戰略決策,做出政策,制定政策。我們現在很多重要的決策必須要發揮作用,所以智庫要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關注工具問題,必須是跨境的,跨學科的。”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認為,我們需要看清中國智庫發展的“勢”,即中國智庫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智庫之間應該更多地團結與合作,為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添磚加瓦。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