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有何亮點可期?專訪國經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
(中國網訊 記者張林)“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將於2015年6月26-27日在北京舉辦。屆時來自世界各國的數百名專家學者、智庫代表將圍繞“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後的新路徑”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全球智庫峰會”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創的國際化論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作為中國新型智庫的代表,將各國的著名智庫請到一起,圍繞國際熱點話題進行高峰對話。“全球智庫峰會”每兩年一次,今年將迎來第四次,這也是自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之後迎來的首次“全球智庫峰會”。本次峰會有何亮點值得期待?中國網為此專門訪問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的主題為 “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的新路徑”,是出於怎樣的背景?有何現實意義?
魏建國:聯合國已經推行了很長時間的“千年計劃”第一階段到2015年告一段落,千年計劃最主要目標就是扶貧和減少貧富差距。到2015年以後,世界到底往哪兒走?
第一,當前全球的最主要問題是發展不平衡和發展可持續。發展仍然是解決當前整個全球所有問題的關鍵之關鍵,所以2015年之後,下一步全球的整體聚焦點放在什麼地方,這是各國智庫都很關心的。
第二,環境和全球氣候變化是一個全世界的大事,如何通過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網際網路運用、中美合作等來進行環境保護和發展綠色經濟是這次全球智庫峰會需要討論的,這個議題也會聯繫到年底的全球氣侯大會。
第三,中國即將進入“十三五”,如何通過“一帶一路”使各國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最後到責任共同體,通過中國的不斷的發展,繼續做世界發展的引擎,這是本次峰會的一個重要背景。
因此,在聯合國大會、全球氣候大會、“十三五”發展規劃出臺之前舉辦“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將主題定為“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獲得新途徑”,下設“氣候變化和綠色增長”和“國際關係和全球治理”兩個平行主論壇。
全球智庫峰會是否起到了一個全球性平臺的作用?讓國外智庫來了解中國的意願和模式,共同尋找解決思路。
魏建國:基辛格曾説過,全球的智庫,無論是企業的智庫,大學的智庫,政黨的智庫,國家的智庫,都依附著政黨、國家、企業。
所有的智庫都是出思想産品的,思想産品如果是對立的話,今後各國採用對立的思想産品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提出一個口號叫做“共用人類智慧,共謀全球發展”,就是人類的智慧,大家來共用,每個人都有好處,但是不搞對立。中國在走向世界的時候,絕對不是像有的專家講的“大陸的板塊碰撞”,我認為是融合,利益的融合,命運的融合,責任的融合,在這種過程中應該看到中國走的比較好。一個守成的大國跟一個新興的大國不是一定要通過戰爭,更不是要通過激烈的衝突來解決之間的矛盾。
美國智庫這次來的特別多,他們一方面想聽聽全球的事情,第二更想聽聽中國智庫的聲音。“全球智庫峰會”就像一個茶館,大家在一起交流市場資訊、社會資訊、共同研討。各國智庫帶著各自的態度到這兒來了解對方,試探對方,同時也在摸索對方,共同來尋找解決的路子。
大家的目標一致,就是2015年以後全球到底怎麼走。全球的智庫到這兒來談,各國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儘管他的背景不同,目的不同,甚至理念和對全球看法不同,但是不會影響到我們2015年以後解決全球的一些共同性的矛盾問題。
本次峰會的議題設置是一大亮點,為何選擇這幾大話題?
魏建國:首先,我們將“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長”作為峰會的第一個主題,因為當前經濟的不平等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沒有最終在全球的水準上面得到體現,一些小國還在遭受著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他們的聲音我們需要傾聽。另外,我們應該看到,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讓大家都能受益和共贏,不是單純的零和遊戲的博弈,所以“包容性增長”就要仔細地研究,不能排斥其他人,要有一種“共商、共建、共用”的思想,要有一個全球利益的考慮。“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長”這是一個重要的事情,這個沒有解決其他問題解決不了。
第二個分論壇主體是“國際金融危機與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當前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金融領域,包括金融的監管,金融的改革。這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事情,發達國家更要做。此次美國金融危機就是因為監管不好,IMF和世界銀行的金融改革還在進行,這需要全球智庫的共同討論。另外,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包括氣候變化、結構調整等問題,中國正在提升加大自己的消費能力,拉動內需,中國人在外購買力強大,對國際經濟發展都有巨大作用。
第三個是“全球能源變革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能源變革涉及到各個國家,各國如何應對?如何發展利用清潔能源?如何幫助城市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這些都需要深入探討。還要把能源範圍擴大,探討整個生産鏈條、生活鏈條及整個自然鏈條的影響。所以能源變革有很多種,國際上特別重視,特地派來了國際能源組的組長,這其中智庫的作用很關鍵。
第四個分論壇是“智庫的作用”。智庫作為一個分論壇是第一次。智庫的關鍵是它的思想産品,智庫不僅僅對領導者、決策者起到重要作用,對企業決策也起作用。智庫出招不是一般的高招,有可能是絕招。智庫起到了出招、解惑、指路的作用。我們把智庫思想放在一起交鋒,然後提出共識。
還有“企業的責任”和“市場的力量”。我們始終認為當今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企業是動力。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它的責任可以分為五個:第一,企業是發展的動力,扮演著一個積極的火車頭的角色;第二,企業要擔負著氣候變化、能源變革、減排等責任;第三,企業有一種社會責任;第四,企業的公信力;第五個最關鍵的是企業的創新,包括産品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思想創新、渠道創新等等。
本次峰會的規模和參會嘉賓與往年相比有何不同?
魏建國:目前來自國外的學者有120多位,40多個國家。這些人都是各智庫和機構的著名人士。比上一屆規模更大了,平行主論壇就有兩個,同時進行,主要是想讓更多的人有發言機會。
本次峰會的嘉賓都是當今在這個領域裏的權威人士和著名學者,有的甚至是前政要,當然我們是以智庫為主。
為何“全球智庫峰會”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魏建國:我們的議題是經過學者還有專家反覆研究考慮的,並不是只從中國視野,中國角度出發,而站在全球的視野,站在未來的視野,站在全人類發展的視野考慮,所以得到聯合國的認可,也得到各國的認可。你站的高度怎麼樣,就決定你的題目怎麼樣。
“全球智庫的峰會”,它是一種首創,在全球當今治理模式中一種非常民主同時又非常科學平等自由的創新,也正是因為中國是發起國,參加的人才會更多。
一個論壇的好壞,最主要看兩個方面,一個它的“選題”對不對。我認為“全球智庫峰會”到今年是第四屆了,從第一屆到現在選題都選的很好,都是從大的視野,都是我們經過深思熟慮的。
選好題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智庫要“接地氣”,我們很多論壇做的不好就是接地氣不好,要讓最有權威的人講最權威的話,比如基辛格曾講中美關係:“中美關係他説想當初美國代替英國的時候,這個過程是和平的,我相信今後中國代替美國這個過程也是和平的,但是這是一個長時間。”和“中美合作不見得能解決全球一切事情,但是中美不合作全球一件事情解決不了。” 什麼叫權威的人講權威的話,就是針對一個話題做到三點,首先是發現問題,然後分析問題、破題,最後起到解惑指路的作用。
“全球智庫峰會”之所以越來越有吸引力和國際影響力,基本上就是選題選的好,並讓權威人講權威的話。國外的一些智庫和專家對“全球智庫峰會”寄予越來越多的希望,而原來只是參與。雖然很多國外智庫來報名參加,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法進行更大規模的接待。國經中心努力打造一個新型的智庫,運營也不拿國家一分錢。
舉辦活動的資金從何而來?
魏建國:我們有一個智庫基金,準備達到5個億,在5個億基礎上它的增值部分來作為我們的研究。作為我們國經中心來講,不只是辦幾個論壇,衡量一個智庫也是三個標準:首先就是獨立性,要獨立地思考,不是依附於誰,拿誰的錢替誰説話,拿政府的錢肯定要為政府説話,因此我們比較公正。
第二個要有影響力,影響力靠什麼呢?靠高品質的思想産品,所謂“思想庫”,庫裏面有很多産品,庫是各種不同的庫,有民間的庫,有學院的庫,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政策研究室這種庫,有像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這種庫,也有像我們這種社會智庫或者民間智庫,這種庫的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在關鍵時候提出一些新的東西,在國外的影響力比國內還要大,跟媒體關係也很重要。
第三,就是認真對待每一次會議的組織。國經中心成立時間不長,財政獨立,我們又集中一批退下來的老幹部,到底能拿出什麼高品質的思想産品?經過研究,我們決定把這種大型國際化會議做好,從頭到尾認真對待,得到了越來越多來自國務院和部委的鼓勵,我們也是把它看作是一個重任和信任,一個巨大的鞭策。
在中國舉辦全球性會議,一般先是立足中國,之後放眼世界,但是“全球智庫峰會”先是放眼世界然後再立足於中國。
魏建國:這要深度的理解——首先是責任,我們有責任,從責任再聯繫到我們的命運,從命運想到發展,再想到利益。應該説利益共同體打造成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打造成責任共同體,這是我們目標。
中國在全球是一個“大塊頭”,而且各國都很重視我們,非洲、拉美、南亞、中亞甚至歐洲都在看中國這個發展模式行嗎?美國的全球發展模式跟中國提出全球發展模式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多外國的領導人,都在注意著中國的發展模式,最終得出來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可行的。中國發展模式的核心是“共建、共用、共贏”,這個模式他們認為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威脅,而是讓更多的國家搭中國發展的快車,搭中國發展的機遇。以一帶一路為例,一帶一路就是中國整體的第三次改革開放,這是我們國家再一次以博大的胸懷對外開放,在對外開放中再來倒逼我們的一些機制。
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逐漸地壯大,無論是一帶一路、亞投行,還是全球智庫峰會,中國都願意推動,這一切也都是以公平為前提。包括美國國內的智庫,窮國和富國的智庫,俄羅斯和美國的智庫,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智庫,全球的智庫因為種種原因很少有機會能夠聚到一起。我們認為接觸總比不接觸好,對話總比對抗好,中國來做這件事比較公正,讓大家都來説話。
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到責任共同體,符合大家的想法。現在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國,在很多全球治理的事務上不發揮作用是不行的,中國也應該有責任。
中國一直注重包容性,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企業和當地企業可以參與,全球企業都可以,我們歡迎美國、歐洲、日本、南韓、台灣等地的企業,也不僅僅是國家資本,所有的社會資本,民間資本都可以。
中國是包容的,開放的,互利的,共贏的,但是在一帶一路投資要堅持五個選對:選對國家,選對項目,選對市場,選對夥伴,選對原則(互利共贏的原則)。歷史將考驗大國智慧。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