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聯繫趨於密切,確保全球陸海戰略通道安全暢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有鋻於此,對全球陸海戰略通道沿線國家的外交戰略予以全面系統的分析與評估,已成為當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最為急迫的任務之一。
中國網策劃推出“世界戰略要地外交走向分析”系列,關注全球範圍內十余個重要陸海戰略通道區域,分析其沿線重要國家的外交戰略,展示地緣政治背景,凸顯國際層面的機遇與挑戰。
——世界戰略要地外交走向分析之哈薩克
李志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2012年哈薩克GDP躋身世界50強。2014年哈薩克在全球國家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32位。作為新獨立的後蘇聯國家中經濟發展最為成功、外交活動最為活躍、國際影響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哈薩克成功的外交戰略不僅值得後蘇聯國家學習借鑒,也值得各國學習借鑒。自1991年底贏得獨立以來,哈薩克在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帶領下國家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國家主權不斷鞏固、政治局勢逐步穩定、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社會局面安定有序,這一切有賴於其持續推行的全方位自主平衡戰略的成功。這一自主平衡戰略的基礎是保持併發展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重點是積極融入西方國際社會以獲取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關鍵是在中美俄大國間維持巧妙持續的平衡。21世紀以來,在成功推進大國平衡外交的基礎上,國家自主性正成為哈薩克新的突出外交目標,自主外交正成為哈薩克繼續提升其國際地位的新的外交取向。在中國大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中國不僅應該關注其大國平衡外交的傳統,更應該關注其自主外交的訴求,以更好地實現中哈戰略對接。
一、自主平衡戰略的資源基礎
任何國家的外交戰略都必須以本國的地緣政治經濟文化為基礎,以本國國家利益為根本目的。哈薩克之所以能夠在各大國間縱橫捭闔,成功地實施自主平衡戰略,就是因為哈薩克充分且有效地利用了其獨特的外交資源。
首先,以獨特的地緣聯通歐亞大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地處歐亞大陸結合處,是世界大國戰略爭奪的重點國家。重要的戰略地緣為哈薩克實施平衡戰略提供了地緣基礎。
第二,以交通樞紐貫通歐亞大陸。西伯利亞大陸橋、新歐亞大陸橋和喻新歐大陸橋三條歐亞大陸橋橫跨該國,便捷的國際交通網已將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的劣勢轉化為交通優勢,橫跨該國的歐亞大陸橋大大提升了哈的區位優勢,極大地便利了沿線公路運輸和國際商品貿易。
第三,以豐富的能源縱橫于各大國。哈薩克的礦産油氣資源非常豐富,境內有90多種礦藏,一些重要礦産蘊藏量進入世界前10名。據估測,哈薩克石油蘊藏量170億噸、鐵礦石1480億噸、錳礦47億噸、鉻礦近30億噸、銅1.82億噸、鉛1.08億噸、鋅2.20億噸、鋁土礦12億噸、鎢480萬噸、鉬620萬噸、黃金1.5萬噸、鎳480萬噸、鈦2.91億噸、錫170萬噸、鈾60萬噸和煤炭900億噸等。以豐富的能源為基礎,哈薩克幾乎開展了與所有大國的能源合作,從而保障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最後,以多元的文化聯通世界各國。在地緣、能源、交通這些“硬資源”之外,多民族多宗教的哈薩克還有諸多促進其與世界各國情感相連、民心相通的“軟資源”,成為哈薩克與世界各國強化聯繫的社會基礎。作為多民族國家,哈薩克境內生活著130多個民族,其中哈薩克族約佔57%,俄羅斯族約佔26%,此外還有烏茲別克族、維吾爾族、烏克蘭族、日爾曼族等。哈全民普遍信仰宗教,主體民族哈薩克族信仰,屬遜尼派,為哈第一大教派。東正教是哈第二大宗教,主要為俄羅斯族。其他各少數民族分別信仰各自民族的傳統宗教,全哈共計有45多個宗教派別,4000來個宗教組織。多元且和諧的文化正在成為哈薩克新的外交資源。
二、以哈俄特殊關係保障基本安全
獨立之初,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就提出,“沿著我國整個周邊建立某種睦鄰信任帶是哈薩克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在1997與2012年分別發表的《哈薩克-2030戰略》和《哈薩克-2050戰略》國情咨文中,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均提出與鄰國的對外政策的重點首先應當是“加強和維護地區安全”。受制于特殊的歷史、政治、地緣、安全與經濟因素的影響,為了保障國家主權安全、促進經濟發展,哈薩克一直將俄羅斯置於外交的最優先地位,維持並深化著與俄羅斯、獨聯體的特殊關係。獨立二十多年來,在經濟領域,哈薩克強調與俄羅斯以及獨聯體國家的經濟一體化,俄羅斯以及獨聯體各國也一直是哈薩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2011年俄、白、哈關稅同盟生效,哈俄經濟聯繫進一步增強。2012年,儘管中國成為哈薩克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但俄羅斯仍然是哈薩克第一大進口國,中國位列第二。2015年歐亞經濟聯盟正式運作。哈俄經濟關係進一步強化。在安全領域,哈薩克需要俄羅斯提供幫助和保護。1992年哈薩克加入了《集體安全條約》。1994年雙方簽署《哈俄軍事合作條約》,哈俄結成同盟,哈薩克的邊境由兩國軍隊共同駐防,其領空由俄羅斯負責保衛。在外交領域,哈薩克的立場與俄羅斯基本相近,是俄羅斯的重要支援者。
持續膠著的烏克蘭危機已經表明,具有大國傳統的俄羅斯對前蘇聯地區具有敏感的情感寄託與特殊的安全需求,任何脫離俄羅斯政治影響的“西化”傾向均可能遭到俄羅斯的懲罰。獨立以來,哈薩克一直重視並保持了與俄羅斯以及獨聯體的特殊關係,贏得了俄羅斯的外交信任,確保了本國主權安全以及地區安全,為哈薩克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交往提供了穩定的國際環境。與俄羅斯以及獨聯體的特殊關係構成了哈薩克全方位自主平衡戰略的外交基礎。當然,面對俄羅斯外交中存在的一些大國主義、沙文主義做法,哈薩克也展開了爭取平等的外交努力,積極融入西方、加強與美歐的政治經濟聯繫,強化區域安全合作、不斷提出新倡議都是哈薩克試圖在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中尋求平等與自主的外交嘗試。
三、融入西方保障經濟發展
獨立之初,哈薩克與前蘇聯尤其是俄羅斯經濟聯繫緊密。20世紀末與21世紀以來,爭取進入世界最發達國家前50強(1997年)與30強(2012年)成為哈薩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為了獲得西方尤其是美歐較為發達的技術、管理經驗,哈薩克逐步確立了融入西方國際社會的外交目標。2001年發佈的《哈薩克對外政策構想》就突出了發展與歐洲國家的全面合作的戰略意義。2008年8月29日,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批准了哈外交部制定的《2009-2011年“通往歐洲之路”國家計劃》。這一計劃的頒布和實施旨在確定哈薩克外交在歐洲方向的重點任務,加強哈歐關係,汲取歐洲在一體化進程和法制改革方面積累的經驗,深化雙方在技術、能源、交通、貿易、人文和投資等領域的合作。這一計劃已經成為哈薩克解決國內發展困難和密切哈歐關係的重要步驟。2014年1月21日,哈薩克發佈《2014~2020年對外政策構想》。新構想調整了哈薩克外交的優先方向,將與俄、中、美、歐等世界大國的關係置於獨聯體、中亞這些周邊國家之後。這表明,在重視與俄羅斯的傳統關係之外,強化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外交聯繫已經成為哈薩克新的外交重點。
四、在大國平衡中謀求國家自主
借助獨特的地緣、豐富的能源、便捷的交通與多元的文化資源,哈薩克斯一直努力在東方與西方、歐洲與亞洲、遠鄰與近鄰之間尋求平衡。為了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福利、提升國際地位,哈薩克在繼續保持併發展與俄羅斯特殊關係的同時,積極融入西方獲得經濟發展動力,巧妙地實現了東西平衡、歐亞平衡與中美俄大國利益平衡。二十多年的外交實踐表明,哈薩克自主平衡戰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事實上,哈薩克不僅尋求大國平衡,還在平衡外交中積極伸張國家自主性,以最大限度地維護、拓展其國家利益與國際地位。自主外交正在成為21世紀以來哈薩克新的外交戰略訴求。不斷地在國際社會發出新倡議進行議程設置是哈薩克自主平衡外交的另一面。
首先倡議併發起亞信會議。就在剛獲獨立後不到1年的時間,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在1992年10月的第47屆聯合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關於建立一個全亞洲範圍的地區性安全合作組織的倡議,獲得了亞洲各國的積極響應。經過哈薩克的不斷努力,截至2014年5月亞信會議已有成員國26個、觀察員國和組織12個,橫跨亞洲各區域,涵蓋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發展階段,具有廣泛代表性,已經成為亞洲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國際安全多邊論壇。
首先倡議併發起歐亞聯盟。歐亞經濟聯盟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啟動,已經成為歐亞區域最重要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儘管俄羅斯是歐亞經濟聯盟最經濟的推動者,但作為一個概念,首次卻是由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于1994年在莫斯科大學演講期間提出的。
首先倡議併發起“禁止核子試驗國際日”。身處戰略要地的哈薩克是世界上第一個自願放棄核武器的國家。利用其在核不擴散領域的國際聲望,根據哈薩克的倡議,從2009年起的每年8月29日在世界範圍內慶祝“禁止核子試驗國際日”。哈薩克將設立這個日子的提案提交給了聯合國第64屆大會並獲得一致通過。
首先倡議併發起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自2003年起,哈薩克國內開始舉辦世界及傳統宗教大會。大會由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倡議,哈國政府籌辦,每三年召開一次,旨在推動世界各宗教教派進行對話,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尋求和平共處模式。2015年6月第五屆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開幕。來自中國、沙特、伊朗、土耳其、哈薩克、俄羅斯、瑞典、泰國、印度、日本、以色列等42個國家的80個宗教代表團出席大會,分別代表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道教、東正教、印度教等宗教。可見,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已經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哈薩克和諧繁榮和平穩定的重要象徵和名片。
哈薩克在從政治安全、經濟發展到核不擴散、宗教文明等不同領域的積極外交舉動,乃是其從傳統的保守性的大國平衡外交走向積極進取的自主外交的標誌。21世紀以來哈薩克國際影響力的穩步提升表明,基於大國平衡戰略的自主外交正在重塑哈薩克的國際形象。
五、“一帶一路”與自主平衡戰略的對接
哈薩克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點國家。建交以來,中哈政治關係從當初的睦鄰友好關係到戰略夥伴關係再到2011年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一直穩步提升。中哈經貿關係從當初1992年的3.68億美元的貿易額到2012年創紀錄地超過250億美元,一直迅速增長。2013年9月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正式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當場即表示,哈方完全贊同中國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願同中方加強經濟、交通、人文互聯互通,共同構築新的絲綢之路。為此,如何在政治經貿關係良好的基礎上實現中哈戰略對接是“一帶一路”建設成功的關鍵。根據《哈薩克-2050戰略》,爭取進入世界最發達國家前50強是哈薩克最重要的外交目標,而自主平衡戰略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手段。為此,“一帶一路”建設與哈方戰略對接應該注意三點:首先,“一帶一路”建設必須有利於幫助哈薩克實現國內經濟發展,以共同發展獲得哈方的持續支援和參與;其次,“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在不損害哈方長期堅持的大國平衡戰略的基礎上推進,以防止其他大國的反彈;最後,“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是中國外交戰略的抓手,還必須同時成為哈薩克推行自主外交戰略的重要平臺。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