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第四屆中國與全球治理論壇:建立機制非常必要

發佈時間: 2015-06-15 12:31:1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蒲俊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網訊 實習記者蒲俊)6月12日,第四屆中國與全球治理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中國與全球經濟治理:機遇與挑戰”。與會專家學者與師生、媒體就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取得的進展、G20組織和亞投行在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影響以及中國如何設計和規劃2016年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此次論壇由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主持。

第四屆中國與全球治理論壇:建立機制非常必要

原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孫振宇回顧了G20峰會的作用,分析了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中國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的議題提出了具體建議。

孫振宇認為,G20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前三屆峰會,各國集團全力以赴應對挑戰,加強各國的金融監管,共同出資,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取得了很大成績,在經濟政策方面加強協調,對把世界經濟從災難邊緣拉回來作出了很大貢獻。第二階段議題越來越多,峰會的進程相對平穩,隨著結構改革和調整,各種分歧顯露出來,取得的成果比較有限。

他認為,G20反映了世界格局從“一超獨大”到“一超多強”的變化,儘管美國在G20內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但是新興國家也擁有了發言權。G20峰會機制的建立,代表著強國單獨治理的時代結束和多元治理時代的開始。

最後,他希望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各國領袖要強調多邊貿易的重要性,把現有的多邊談判結合起來,關注發展中國家訴求。希望國際區域金融機構能提供更多的融資服務,制定一個國際多邊的貿易投資協定,把不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協議再延長三年。此外,G20杭州峰會應該強調與聯合國的合作,支援聯合國及其機構在相關領域的作用,推動發達國家完成其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佔GDP的0.7%的義務,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免關稅待遇等。

亞投行的創建得到了域內域外發展中和發達國家的支援,與此同時,金磚銀行的籌建工作也已進入程式,亞行、亞投行、世行、金磚銀行能共同為亞洲互利互通建設發揮積極作用。在對亞洲投資的瓶頸下,建立新機構的必要性問題上,財政部亞太中心副主任周強武表示,首先是需求問題,從2010年開始到未來六年,每年還需要7500億基礎設施投資,現有的開發機構,無法滿足這麼巨大的需求。

其次,提高亞行、世行等的貸款率難以奏效,多邊機制有多邊機制的規則,要提高貸款率,必須增資,還要開源節流,作出改革,但有些國家無法達成一致。因此,籌建新的開發機構成為新選項。新機構不是去挑戰現有機構,而是要與他們形成一種合力和互補的優勢,共同促進亞洲地區可持續性發展。

周強武還對全球治理水準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現今的體系依然是二戰後形成的體系,幾大銀行存在一些問題,政治上以偏概全,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使其聲譽受損,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與權力也未能得到相應的反映。亞行等能否與時俱進,進一步推進改革,未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是否會因AIIB和金磚銀行而又發生改變,值得我們期待。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當前G20工作機制在全球治理與改革問題上的進展進行了梳理。王勇提出,在經濟方面,G20已經成為國際政治經濟的主要治理平臺,推動了全球治理體系加強。另外,中國總結參與G20的經驗,這是一個更大的平臺,更具代表性。中國擴大參與學習全球治理,是希望中國和G20 能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新興經濟體都有需求,要繼續推動全球GDP增長,看到“一路一帶”的風險,採取更有效措施防止新風險的發生,促進世界市場繼續開放。

王勇最後提出,要應對G20峰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就要正確把握與各主要經濟體的關係,加強和發達國家的交往與合作,避免相互猜疑,加強與不發達國家的對等交流,要考慮怎樣增加公眾和國際社會的活動,以親切、人文主義的辦會理念與風格籌辦2016年的G20杭州峰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外交部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張宇燕致力於全球治理的理論研究,希望尋求一套完整的全球治理邏輯。他認為,全球問題的出現,使得全球治理機制的建立成為必要,通過克服集體治理的難題,達到一種全球治理均衡,從而使得全球問題得到解決,進而總結和評價這種治理模式。他指出,全球治理問題的一個核心難點就是集體行動,要克服集體治理難題,就要為不同國家提供激勵的機制,一種方法是制定“非中性”的規則,另一種則是尋求共同利益。

會議最後,來自首都各高校、研究機構的師生觀察員和媒體就G7和G20的效率與代表性、在全球治理上的行動力問題、中國在亞投行是否擁有一票否決權、G20峰會議題的設置等問題等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

專家認為,G7隻是發達國家治理難題的機制,而G20使得新興經濟體發揮了更多作用,因而比G7更具代表性,體現了一種負責任、有擔當和做貢獻的精神,同時這些經濟體也會從中受益。針對“隨著亞投行參與國家的增多,中國的份額和話語權是否會被稀釋”的提問,周強武主任説,中國無特殊的利益訴求,不刻意追求高份額和高投票權,也不會刻意放棄否決權,而是努力建立一種集體協商的機制。至於亞投行首任行長,也應是先制定行長人選的標準,再去選擇符合標準的人,並非一定是中國人。目前,G20想要建章立制還有一定困難,因而需要積極發揮現有機制如B20、T20等會議以及智庫的作用,加強監督,提高效率,共同推動全球政治經濟治理改革。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