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智庫熱點新聞追蹤(總第10期下)

發佈時間: 2015-06-11 09:08:14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 張林

編者按:《智庫熱點新聞追蹤》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摘譯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庫觀點集。自201411月起,不定期發送。期盼得到讀者的支援、批評和建議。

智庫熱點新聞追蹤(總第10期下)

日本研究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安倍開闢新戰線(05.15

2015年初,日本開始密切與東南亞地區互動。日本越來越關心南海的緊張局勢,並且開始與越南和菲律賓合作增強海岸巡邏及海軍實力。日本還與印尼簽署了一個新的防衛協議,並建立了海上安全高級對話,這都更明確了對中國的防範。為了制衡中國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對中南半島欠發達國家的影響,日本開始啟動一系列計劃,包括與寮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等。但是鋻於日中關係的複雜性,以及雖然更積極但也並不簡單的日美關係,也許日本應該在東南亞謹慎行事。(陳宇慧摘譯)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日本的歐亞挑戰(05.12

上世紀90年代,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曾經提出一個歐亞戰略的框架。20年之後,這一政策已歷經浮沉,但是日俄之間的貿易包括能源領域的合作都得到了增長。現在是開始下一步的良好時機。中國最近提出的“新絲綢之路”正是在向鄰國擴張影響力,將會使亞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與中國在政經領域密切互動,這是自成吉思汗之後所沒有過的。烏克蘭危機之後的俄羅斯也在轉向亞洲。日本不能完全依賴美日同盟的安全庇護,應該保持與莫斯科交流渠道的暢通。拉近日俄之間的距離,無論對美國還是對俄羅斯都是符合戰略利益的。(陳宇慧摘譯)

歐洲研究

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歐盟的抉擇

2009年,歐盟國家積極與東歐以及高加索南部的國家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繫,顯示了歐盟在地緣政治上從“俄羅斯優先”到“東進戰略”的轉變。而烏克蘭危機則暴露了俄羅斯在東歐國家方面的“硬實力”以及對歐盟“東進戰略”的抗議。歐盟國家需要就此反思自己與東歐國家現有的高度不穩定、缺乏互信的關係。

就此,作者提出了歐盟國家可能採取的兩種策略:第一,戰略合作。這一選擇是基於俄羅斯在東歐國傢具有根本的利益和影響的考量,因而歐盟國家需要與俄羅斯和東歐國家達成利益的協調,但這一政策可能會引起歐盟內部親美成員的抗議;第二,制約平衡。這一政策致力於通過戰略封鎖制約俄羅斯在東歐和歐盟的影響,但需要歐盟與美國加強合作,且這一戰略在短期內可能引發俄羅斯進一步主導東歐地區,同時東歐國家被迫選邊站的後果。(張亮摘譯)

卡內基歐洲中心:歐洲該做決定了(05.19

歐洲還沒有擺脫烏克蘭危機帶來的動蕩,歐洲必須儘快決定採取怎樣的措施對待這一問題。悲觀主義在歐盟東部夥伴關係峰會上蔓延,許多國家質疑歐盟力圖維繫其東部夥伴關係的能力及意願。

為此,歐盟需要採取以下措施,首先將其自身視為地緣政治中的重要行為者,為整片大陸謀劃藍圖;其次,歐盟的行動必須有先後順序,因為它不可能面面俱到;最後,在歐盟重視的領域不排除與俄羅斯的對話,例如中東、伊朗、利比亞、反恐、打擊販毒、氣候變化問題等等。(洪葉摘譯)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歐盟與俄羅斯共存的代價(05.13

如果説1989年以來歐洲安全秩序的主要缺陷是,從長遠來看該秩序不適合將俄羅斯容納進來,那麼重新考慮俄羅斯的主張,修改規則的時代到來了嗎?作者認為顯然沒有,西方國家如果這樣做,會過早地妥協它們的基本價值觀。

蘇聯解體確實是自由主義的勝利,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民主對共産主義的勝利,但這並不能證明硬權力政治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實際上,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並沒有完全接受冷戰後國際秩序的框架條件。暫時接受新遊戲規則只不過是因為它們的實力相對薄弱,這並不意味著它們贊成西方的秩序原則。

有學者把當前的國際形勢與20世紀50年代相提並論,顯然是有瑕疵的。目前,俄羅斯國內的政治發展預示著該地區將會長期處於相對不穩定的狀態,緊張局勢的反覆出現將不可避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冷戰時代的到來。西方應隨時敞開對話的大門,對話內容不僅體現在烏克蘭問題上,還應包含大量的全球性問題。對於建立泛歐新秩序,俄羅斯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因此,西方不應過早地妥協自己的基本價值觀,幼稚地認為這樣做便能夠“確保(與俄羅斯)長期和平共處”。(趙建偉摘譯)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法德能源合作的新模式(05.20

法德兩國都在追求能源改革,目標一致,路徑不同。故而,兩國的能源體系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這一話題已經成了兩國間磋商的熱點,不僅是因為兩國地理接近,同為歐洲最大的能源市場,而且兩國經濟一體化的更趨深入也為此提供了契機。(陳宇慧摘譯)

中東和非洲研究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護刃”行動給哈馬斯的軍事教訓(05.21)

儘管哈馬斯為以色列的“護刃”行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它並沒有停止準備下一場戰爭。對哈馬斯而言,與以色列開戰是其戰略變革的工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其在加沙地帶的統治,從而使哈馬斯在巴以“競技”中發揮重要作用。以色列若想盡可能長久地拖住哈馬斯,避免與之很快再次發生衝突,需要做以下兩個方面的努力。第一,阻止哈馬斯獲得先進武器,或者獲取能夠製造先進武器的原材料。第二,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也就是,改善加沙地帶糟糕的經濟與人道主義狀況。緩解當地居民的生存困境將有助於增強哈馬斯在該地區實行統治的可持續性。一旦哈馬斯實行統治的實質性威脅不存在了,那麼它將很可能不再急於挑起戰爭。然而,在上述背景下,哈馬斯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之間不穩定的敵對關係,將會妨礙重建取得進展。(趙建偉摘譯)

美國蘭德公司:葉門成為阿伊較量的受害者(05.12)

近日,葉門幾乎變成了沙特和伊朗競爭的新舞臺,葉門內部的派系鬥爭已然成為兩國之間的角力。什葉派的代表胡塞武裝成功奪取了重要城市據點,刺激了沙特進行軍事干預。在此過程中,伊朗並未將胡塞武裝視作戰略同盟,而是利用該武裝對抗區域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支援沙特一方,打擊胡塞叛軍的行動,則是為了消除阿拉伯國家對於即將達成的美伊核協議的擔憂。作者認為,這種博弈更大程度是零和的,沙特不可能把本國的意願強加給葉門,而伊朗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將其影響力擴大至整個阿拉伯半島,至於美國則也不得不處理“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AQAP)蠶食葉門領土的問題。(羅燁摘譯)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美阿同盟:將熄之燭?(05.15)

奧巴馬近日在戴維營與阿拉伯領導人進行了會晤,他闡述了自己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意見,並表示此舉將有助於維護半島和平與穩定。雖然奧巴馬認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簽訂伊核框架協議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阿拉伯國家似乎將其看作是黑暗的前兆。對於奧巴馬的中東政策以及核問題政策,阿拉伯人並不買賬,從這次邀請阿領導人遇冷即可管窺,有了敘利亞的前車之鑒,阿拉伯人現在需要的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實際的行動。(羅燁摘譯)

美國蘭德公司:誰掌握了伊斯蘭國的頭號交椅?(05.22)

在過去的一年中,伊斯蘭國像病毒一樣在世界範圍內蔓延開來。大部分恐怖主義研究專家認為,伊斯蘭國已經超過基地組織成為世界上最為邪惡和臭名昭著的聖戰組織,但對於誰掌握了伊斯蘭國的頭號交椅,爭論依然存在。根據最新報道,伊斯蘭國組織的領導層由原薩達姆復興黨政權中的高級軍事和情報官員組成,但伊斯蘭國的機構架設、對未來的期望等與薩達姆時代的復興黨政權大相徑庭。如何對內部組織緊密的伊斯蘭國進行打擊是一個困難的問題,與伊斯蘭國和解或者從其內部進行分裂是不可能的。但希望依然存在,那就是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進行軍事打擊,依靠聯盟的力量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進行遏制,同時美國與其盟友幫助溫和的敘利亞武裝分子,削弱伊斯蘭國在敘利亞的影響力。(羅燁摘譯)

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21世紀南非外交的重點:南大西洋區域合作(05.19) 

南大西洋區域包括南大西洋及沿南大西洋一側的拉美和非洲國家組成的區域,這一區域有著巨大的戰略和經濟合作潛力。同時,劃分這一區域的構想也為拉美和非洲的南大西洋沿岸國家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構築了一道橋梁。南非外交政策白皮書對拉美和非洲的相似性做了詳細列舉,發現二者有著相似的發展軌跡,即同樣依靠資源開發和單一商品輸出發展經濟,一樣飽受貧困的折磨,這些相似性為二者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儘管白皮書指出,二者的合作多為雙邊的但其最終目的在於為多邊貿易發展做好準備。此外,安全合作也是二者合作的一個重點。(羅燁摘譯)

中亞研究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貫通歐亞的中亞地區(05.11)

隨著阿富汗戰爭逐漸落下帷幕,美國對於中亞國家的政策也將進入第三階段,現在美國迎來了修正對本區域政策的黃金期。為此,美國應該側重發展本地區貿易、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的聯繫,以幫助中亞國家更快地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中。中亞內部的一體化和希望擺脫俄羅斯影響而更加獨立的思想早已開始並漸成潮流。美國應該與中亞發展更高層次的安全關係,並適度側重貿易和投資,要正視“新絲綢之路”規劃的影響並努力在其中發揮實質作用,鼓勵區域內和跨區域的合作。(陳宇慧摘譯)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