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日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近日在新加坡發表公告,各方已就《亞投行章程》文本達成一致,將於今年6月底在北京舉行簽署儀式並擬於2015年底正式運作。在此之際,《和訊網座談會》第八期“亞投行與中國戰略”舉辦,中國國際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兩位嘉賓參與討論。
基建項目特點很明顯,回報穩定、週期比較長,如何保證項目的持續性,規避有可能面臨的政治風險?徐洪才表示,亞投行在考慮本身的資金安全性和投資回報的同時,也要考慮民生發展的導向,這裡面政府在一定意義上要起到隱含的擔保作用。張建平認為,總之,國際性的金融機構之間協同合作和PPP的模式很關鍵。
“特別是最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往往最缺少資金,恰恰項目風險也是最大的”,徐洪才説,這裡面當然要扶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在一定意義上要起到隱含的擔保作用,該地區經濟、政權穩定,項目也會受益;反之,動蕩不定、社會不穩,項目承擔很大風險。所以,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考量,還有政治等綜合方面。
説到回報問題,張建平説亞投行未來肯定不會追求太高回報,保本微利即可,因為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共産品,而項目訴求國發展水準差異很大,地方市場秩序差異大,或者甚至有內部不穩定的因素,都會影響到項目未來的運作、安全和回報。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應合作,共同識別和防範風險,在項目運作過程當中商討機制,以保證設施項目保本微利。
兩位都力推PPP模式,張建平説,除了一帶一路,像2014年APEC在財長會議大力推動的就是PPP模式,中國大量特許經營的項目都在做用該模式,從中央到地方,有關PPP的公司合作的中心在設立,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制定。
但未來亞投行支援的項目中,不僅需要中國有規則、體系、制度,也要求相關國家出臺相應的規則和制度,以保證PPP項目能夠保本微利,實現可持續。這也就是為什麼把其開發性金融機構,甚至於包括日本國際協力開發機構引進來,中日之間在未來金融開發還有區域合作方面,仍要合作、還需包容。
另外,國際組織和機構的運作多依靠發達國家發展到今天,但現在他們都債臺高築,美國政府預算吃緊,這就意味著其在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援國際機構運作這方面捉襟見肘,日本政府債臺高築、歐盟更甚。中國形勢完全不一樣,7%左右的增長速度以及對全球經濟貢獻;財政收入水準,整體低於發達國家的債務水準,意味著中國現有能力和條件來在國際性的金融機構的設立方面發揮作用。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