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涵 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研究員
5月26日,中國官方發佈《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發表的第九部國防白皮書,書中強調要突出海上軍事鬥爭和軍事鬥爭準備,有效控制重大危機。這一白皮書的發佈不禁讓人將其與中國目前在南海的現狀緊密聯繫在了一起,近來,美國在南海動作頻繁,前幾天CNN報道的“中國警告美國P8-A海神偵察機”的新聞也引起國際媒體熱議,《環球時報》更是發表了“美國的南海底線若是中國停工,中美一戰將無可避免”的觀點,一時間,南海似乎繃緊了神經。
南海爭端現狀分析
近兩年,中國在南沙填海造陸的照片陸續被西方媒體曝光,並紛紛轉載。對此,中國外交部多次強調,這是中國自己的主權權利,在南沙建島不容外界質疑。中國在南海造島的施工能力卻讓西方國家大為吃驚,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控制的南海島礁面貌煥然一新。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研究員胡波在他新著的《2049:中國海上權力》一書中,對中國南海造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中國在南海造島嶼實際也是出於維持南海地區穩定的考慮。南海目前是一個多方博弈的綜合平臺,各方力量交織,形勢錯綜複雜。一方面,中國在南沙的力量長期缺失,造成了力量真空。越南在南威島、南子島、中礁等較大島礁上均有一些駐軍,在整個南沙群島的駐軍超過了2000余人。但相對而言,我國在南沙所控制的島礁上的設施是極為簡陋的,大多是高腳屋,在南海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已經運作了20多年,我們為了改善駐島官兵的生活狀況,不得不進行擴島;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中國外交也亟須轉型。在南海地區,越南、菲律賓等國不斷謀求改變現狀,通過造島以及遷移民眾上島,妄圖控制南海局面;他們一邊不斷進行擴島動作,一邊炒作中國威脅論,而中國通過外交途徑施壓效果有限。因此,中方進行造島也是為了制衡越南、菲律賓而進行的。此外,中國還有一層考慮就是打造中國在南海的基地,有利於中國海軍的發展,併為保障整個南海的航行安全提供條件。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南海動作頻繁。一些安全專家擔心,這可能引發擦槍走火的風險,特別是如果美國方面派軍艦和軍機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裏以內海域,將可能引發局面的失控。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特德·卡彭特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認為,美國不應該更深地捲入南海爭端。美國的行為方式很可能會使原本危險的安全環境繼續惡化,或許會變得更令人憂心,導致美國與中國有可能發生直接軍事對抗,這樣的結果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眾所週知,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一方面重申了長期駐紮日韓的決心,另一方面加強了與澳大利亞的聯盟關係,宣佈泰國和菲律賓為其非北約盟友,不斷提升與印度的戰略關係,並與新加坡簽訂一系列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美國也竭力支援亞洲其他力量作為第三根支柱,用以制衡中國。正是由於域外大國美國的不斷介入,造成了南海局面的失衡。
各國利益交織的博弈場
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不斷上升,中國在南海的控制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為了對抗中國,菲律賓、越南等國也開始抱團取暖,他們借助美國、日本的勢力來反制中國。美國、日本正是抓住了這一機遇,全方位地介入南海問題,希望遏制中國。自2009年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以來,東南亞區域一直是美國推動亞太再平衡的最重要的地區,也是美軍在亞太軍事部署的關鍵區域。美國也借助南海爭端迅速重返亞太。近兩年來,美國在南海的政策天平明顯出現偏移,轉向東南亞爭議國家,並且不斷污衊中國的“九段線”主張不合理,要求中國予以澄清。可以説,自2010年越南在南海諸島所有權上與中國産生爭議以來,圍繞中國南海領海權和公海航行自由等方面的爭議就不斷涌現出來。這些爭議本就難以厘清,而域外大國的介入更使得南海爭端被多邊化、國際化、複雜化,南部的爭端還在不斷升溫之中。學界稱之為“南中國海之冬”。對於美國的所為,日本非常樂見。眾所週知,中日近些年來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不斷發酵,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持續低迷,中日兩國關係降到了冰點。南海問題升溫後,日本發現有機可乘,希望將越南、菲律賓等國發展成制衡中國的盟友。
面對美日的合縱之術,我們更應該找到突破點來解決。目前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在南海問題上主張與中國談判來解決分歧,反對美國等外來勢力的干預。東南亞地區可説是中國和平崛起的一塊試金石。
中國在南海爭端上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兩方。一是域內南海主權爭議國家。目前南海諸島的情況是:越南佔據29個,菲律賓8個,馬來西亞5個,印尼和汶萊分別佔了2個和1個;中國實際控制的島嶼只有9個。其中越南、菲律賓兩國小動作不斷,在與中國的南海之爭中扮演了主角。中國一直採取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反而使中國在這場南海之爭中陷入被動的局面。南海周邊國家每年從南海爭議區開採的油氣資源達到數百萬噸甚至千萬噸,而中國在南海爭議海域卻沒有一口油井。二是域外宣稱在南海有“重大利益”的相關國家。這些國家主要包括美、日、印、澳這幾個與南海主權並無直接關係的國家。美國把介入南海爭端作為其“重返”亞太的一環,並借與域內國家菲律賓的同盟關係大做文章,大搞軍演,使美在南海地區的存在“合理化”。越南、菲律賓也分別同印度、日本建立和加強了軍事合作關係。域內外國家相互聯合,形成對中國的“合縱”局面,以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維持地區平衡的戰略目標。
南海穩定決定亞太和平
目前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國家雖然在經濟上的合作越來越緊密,但在政治安全上仍缺少戰略互信。在緊要關頭,國家最終關心的是安全而不是經濟利益。因此,一個國家擁有的權力太大或太小都會有風險,力量過於強大會刺激別的國家使他們增加軍備並聯合起來對付它,形成“軍備競賽”的可能性也會上升。中國國力日漸強盛,而東亞地區內也缺少能夠與之匹敵的力量,加上古代“朝貢體系”的影響,周邊國家的不安全感也日漸上升,便急需有一股能與之抗衡的力量來牽制中國,以達到地區平衡,這就是造成目前南海現狀的一個主要因素。
外交講究策略方法,不同的形勢有不同的應對策略。我們應該利用好周邊國家“兩面下注”的心理,尋找戰略突破口,分化對方陣營。在國際政治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當今國際關係也不僅僅是單純的非友即敵的零和關係。美國“重返”亞太能加大周邊國家對我國的離心力,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周邊國家認為比起單方面依靠中國或者美國來説,政治上投向美國懷抱、經濟上拉緊中國的政策更符合它們的國家利益。因此,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周邊國家基本會繼續實行雙軌制,即在地區安全上深化同美國的關係,在地區貿易合作上強化同中國的合作。
在歷史上,秦國解決“合縱”有“連衡”之道,對於南海區域的國家,我們也要根據不同的利益需求,區別對待,爭取更大範圍的支援。我們應該以加大彼此間的共同利益為杠桿,加大利益籌碼,構建雙贏的環境;或者增加彼此間的對抗成本,令其有所顧忌。“連衡”講究區別對待、各個擊破。在這一點上,中國倒是可以參考美國的“雁型安全模式”,從地區層次和問題領域來審視、劃分各個國家的政經方面的安全需求,以集合的形式將周邊及利益相關國分門別類,以便有區別、有針對性地制定外交政策,尋求塑造一個各大利益體在同一地區內能夠和平共處的更加均衡的地區秩序。
古語有雲:“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南海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一個焦點,各方力量博弈使得形勢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引發大的衝突。然而,南海的穩定將決定亞太的和平,因此各方勢力應該以和平為重,保持謹慎客觀的態度,尋求以對話方式來解決爭端。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