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內政局發展密切相關。由於一路一帶地區上的許多國家對外深陷大國博弈的戰場,對內面臨領導人交接、民主政治轉型、民族衝突等多重矛盾,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中國國家戰略推進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風險。因此,對於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最為急迫的任務之一。
中國網將以每週發佈兩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對一路一帶地區的60余國的政治風險進行簡要的概述與分析。本系列將持續發佈30余周,共計60余篇文章。具體內容主要圍繞該國的一般情況、投資環境、政治結構、各方政治勢力、相關政治風險以及可能的國家戰略動向進行分析。
徐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白俄羅斯是一個位於世界上第二平原東歐平原的內陸國家。東歐三大國俄羅斯聯邦、烏克蘭、波蘭分別從東、南,西三個陸地方向圍住白俄羅斯,僅西北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個波羅的海鄰國相對弱小。白俄羅斯國土面積20.76萬平方公里,和英國面積大約相當,在歐洲排名第13位(2014年)。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為獨聯體總部所在地。白俄羅斯是獨聯體成員國,歐亞聯盟創始國。
白俄羅斯人與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同屬東斯拉伕人,同源於9至11世紀的基輔羅斯。12世紀,白俄羅斯境內出現了一些封建公國,但至14世紀起基本上處於鄰國立陶宛和俄羅斯的管轄之下,在一戰中還一度被德國佔領。1919年1月1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一戰後其西部領土與西烏克蘭一起被割讓給剛複國的波蘭。1922年12月3日白俄羅斯作為創始國加入蘇聯並於1939年恢復對西白俄羅斯的主權。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宣佈脫離蘇聯獨立,憲法國名定為“白俄羅斯共和國”。
一、白俄羅斯的政治結構:“強總統、弱政府、小議會、弱反對派”
白俄羅斯現行憲法于1996年11月24日經全民公決通過。2003年10月,再次通過全民公決方式取消憲法中關於總統任期連續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憲法規定:白俄羅斯共和國是統一的、民主、社會的、法制的國家;人、人的權利和自由及其保障萬是社會和國家的崇事價值和目的;人民是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權力的唯一源泉和政權的體現者;人民按憲法規定自形式和範圍,直接地或通過其他代表機構行使自己的權力;憲法的修改和補充可通過全民公決進行。
白俄羅斯政治結構呈現“強總統、弱政府、小議會、弱反對派”的特點。總統是國家權力的中心。獨立後,白俄羅斯在短暫過渡期之後於1994年實行總統制。2001年,盧卡申科總統建立了總統垂直領導體系,從2010年開始第三任總統任期。白俄羅斯總統權力較大,根據憲法規定,白俄羅斯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總司令,由選民直接選舉産生,任期五年;總統職權包括全民公決、解散議會、確定各級議會選舉、任命政府總理(須經議會下院批准)、任免所有副總理以下政府成員、任免所有司法機構、中央選舉和全民公決委員會領導人等。
白俄羅斯政府延續前蘇聯的設置,稱為部長會議,並設有相當於內閣的部長會議主席團以及總理職務。白俄羅斯自1919年以來,先後設有人民政委委員會主席、部長會議主席等職位,1991年取消上述設置改立總理一職。1991年至2015年4月,白俄羅斯已産生八位總理。
俄羅斯議會稱國民會議,由共和國院(上院)和代表院(下院)組成,每屆任期4年。白俄羅斯獨立後,總統與最高蘇維埃就權力分配發生矛盾。1996年,白俄羅斯以全民公決的方式終止了第13屆最高蘇維埃的權力,在總統的主導下建立了新的兩院制議會。其中共和國院共64名代表,8名由總統任命,另外56名由全國6州1市(明斯克)的地方蘇維埃代表會議以秘密投票方式各選舉8名産生;代表院則由110名代表組成,以秘密投票方式直接普選産生。
根據白俄羅斯憲法,各政黨、宗教團體或別的社會團體、社會集團的意識形態,均不能被規定為公民必須遵循的意識形態。因此在白俄羅斯,沒有執政黨。議會也沒有黨派席位和議會黨團。政黨因素在白俄羅斯社會中被儘量淡化,導致政黨對社會政治進程影響較小。2012-2015年,白俄羅斯有15個合法政黨活動。經常見諸媒體的有屬於左翼派別的白俄羅斯共産黨(支援盧卡申科)、白俄羅斯共産黨人黨(反對盧卡申科)和右派的白俄羅斯人民陣線黨、聯合公民黨等。
二、白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與中白經濟合作前景
總體上看,白俄羅斯地理位置優越,工農業基礎較好,西近歐盟市場,東鄰俄羅斯,交通便利,貨物運輸成本低。1991年獨立後,白俄羅斯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率先克服了經濟危機並實現了經濟快速復蘇。1996年以來,經濟穩步增長。2002年,白俄羅斯提出“白俄羅斯發展模式”,追求漸進改革,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和可調控的面向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實現了GDP年均6%的增長。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放緩,白俄羅斯經濟也遭受衝擊,但經過努力,2010年以來白俄羅斯經濟逐步復蘇式增長,2012年全年GDP增速為1.7%,2013年為0.9%,2014年為1.6%。白俄羅斯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一直保持低速增長態勢。2014年底開始,白俄羅斯經濟受俄羅斯盧布貶值影響,出口與外來投資下降嚴重,通貨膨脹率繼續高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白俄羅斯為前蘇聯工業基地之一,工業基礎良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化工、電子、鐳射技術(光學儀器)、加工業均處於世界領先水準。但2008年以來,白俄羅斯國有工業生産效率不高,增長乏力甚至有負增長的情況。白俄羅斯主要出口礦産品、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化工産品、橡膠、黑色金屬及製品、食品及農副産品等。這些進口商品經加工後也用於出口。
白俄羅斯的農業重點發展畜牧業,但種植業較發達,2005-2012年種植業佔農業總産值達51.7%,高於畜牧業比重。在1991年之前白俄羅斯農業産值佔蘇聯十五國的第5位,2014年佔獨聯體第4位,主産小麥、黑麥、大麥、燕麥和玉米等穀物,甜菜和油菜等經濟作物以及肉、奶等産品,傳統的特色農産品為亞麻和馬鈴薯,向外出口鉀肥、拖拉機、農用載重卡車等投入物和亞麻、肉奶製品等傳統優勢産品,主要進口棉花、食糖、植物油等。農業勞動生産率高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僅次於波羅的海3國位居第4。
白俄羅斯2008-2014年,外債佔國內生産總值均低於20%。但白俄羅斯國家銀行作為中央銀行,負責發行貨幣及制定信貸政策。白俄羅斯總共擁有31家銀行,外資佔50%以上的銀行有20家,其中8家為外國獨資銀行,25家有外國參股,外國資本在白銀行中的比重為17.11%。白俄羅斯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中規模較大有白俄羅斯銀行、農工銀行、工業建設銀行、外經銀行和投資銀行等。白俄羅斯盧布與多種外幣掛鉤,可自由兌換。外國投資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將其投資所得以自由貨幣形式匯往國外。
根據《2014年營商環境報告》,白俄羅斯營商環境便利程度在189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63位,比上年提升1位。外國投資對白俄羅斯經濟增長貢獻較大。2003-2007年,引入外資總量連年增長。2009年,白吸引外資增長1.4倍,此後增長放緩。白俄羅斯政府希望吸引外資抵抗金融危機的影響,因此對資産、股份和投資徵稅額度呈現穩定狀態。由於白俄羅斯礦産2014年確定超過1萬種(石油、天然氣等)、水資源豐富(擁有大小河流2萬多條)、林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39%),因此機械製造、金屬加工、石油化工、木材加工等已成為白俄羅斯吸引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重點前景領域。
(白俄羅斯
2011年1月-2015年1月GDP增長曲線圖)2014年白俄羅斯金融形勢不斷惡化,但對大型外國投資者影響較小。白俄羅斯經濟體系比較封閉,吸引外資能力有限,主要投資于貿易企業、運輸企業和工業企業等,準入企業需嚴格遵循工資標準、設備現代化和資金比例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對白俄羅斯5年主要宏觀經濟變數分析認為,白俄羅斯經濟環境將有所好轉,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和貿易結構失衡將繼續制約經濟,未來經濟或將保持3%左右的低速增長。
白俄羅斯政局穩定,地理位置優越,連接獨聯體市場和歐盟市場,教育基礎良好,勞動力素質較高,具備一定的産業配套能力,適合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轉移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産能。因此自從1992年1月20日兩國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貿易往來增長迅速,2012年雙邊貿易額達15.8億美元。白俄羅斯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獨聯體市場的重要平臺。2013年中國企業對白投資約3.4億美元,承包工程營業額約16.2億美元。2013年,中國在明斯克機場附近興建中白合作工業園區,是白俄羅斯招商引資的最大項目,也是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重要的節點項目。2014年12月,中國開通世界最長鐵路“義新歐(即義烏-新疆-歐洲)線路,途經白俄羅斯。2015年4月,中國國航開通北京-明斯克-布達佩斯-北京航線。中國將白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國家,中方的“一帶一路戰略”獲得了白俄羅斯政府和民間的廣泛支援。
三、白俄羅斯的政治風險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通過修改憲法擴權,削弱三權分立的政治平衡,打造成大總統、弱政府和小議會,鐵腕管理反對派,具有威權主義政治特徵的政治制度,該種制度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白俄羅斯的政治風險主要有4個方面:
第一,白俄羅斯經濟危機倒逼政治改革的壓力急劇增大。經濟決定政治,白俄羅斯石油消費高度依賴俄羅斯,計劃經濟體制色彩濃厚,國有企業普遍效益不高,對私有財産不夠尊重,政府經濟政策搖擺不定,使白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乏力。由於經濟治理成就帶來的政治合法性效用呈現下降的趨勢,以上所列經濟增速放緩、外部經濟失衡以及貨幣危機的風險將促使民眾進一步對政治結構改革形成壓力。因此,儘管短時期內看白俄羅斯的法律體系將會保持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大變動,但白俄羅斯克服危機要進行的全面結構性改革挑戰巨大,“強總統、弱政府、小議會、弱反對派”的格局五到十年之間可能會被打破。
第二,白俄羅斯政治權力移交將帶來巨大風險。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生於1954年,2014年滿60歲。作為白俄羅斯的首任總統和迄今為止白俄羅斯唯一的一位總統,他在2001年、2006年和2010年的總統大選中蟬聯。2014年盧卡申科公開談論“退出政壇後準備到大學做一名老師”的退休計劃。因此白俄羅斯2015年下半年舉行的總統大選存在著變數。全民公決方式曾經幫助盧卡申科解決了1993年政治危機,但是無法解決作為生物性的人類健康問題。即使盧卡申科繼續留任總統,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因素的風險將上升,也將迫使最高權力的移交進入議程。由於白俄羅斯權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權力的移交充滿過渡期的風險,不可測因素將逐漸上升。
第三,白俄羅斯“顏色革命”的風險仍然較大,不排除內外反對派聯手動搖其政治體制。白俄羅斯外交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維護白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以及奉行中立國和無核化國家立場,其主要外部政治與經濟空間為俄白聯盟、歐亞聯盟和獨聯體。白俄羅斯的願望是善良的,但是在整個世界格局中,白俄羅斯所依賴的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與西方地緣戰略利益是高度衝突的。在獨聯體地區,從白俄羅斯、烏克蘭、高加索、裏海直到中亞地區,在這個弧形地帶,美俄歐的地緣競爭已非常激烈。美國地緣戰略學家索爾-科恩將白俄羅斯稱為俄羅斯“對抗北約的關鍵戰略緩衝區”。白俄羅斯的特殊地緣、資源地位,使之與俄羅斯、哈薩克以及哈白間高度一體化的聯盟構成了歐亞的“大陸心臟”。白俄羅斯地處北約的東部邊界,全面靠向俄羅斯,成為急於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美國的眼中釘。所以美國非常重視白俄羅斯的“顏色革命”,力圖改變盧卡申科政權,將北約安全防區進一步東移到俄羅斯邊界。對於俄羅斯而言,白俄羅斯是其戰略底線,它構成了分隔俄羅斯與北約-歐盟戰略屏障的一部分,在歐洲方向選擇白俄羅斯來彌補因失去烏克蘭的地緣政治損失至關重要。對歐盟來説,白俄羅斯在歐盟東擴過程中選擇了俄羅斯作為合作夥伴,這更加深了歐盟對白俄羅斯的敵視。在這種情況下,白俄羅斯雖然成功抵禦了第一波“顏色革命”的衝擊,但由於外部勢力的影響,發生“顏色革命”的風險仍然較大。
第四,烏克蘭危機的外溢及其對白俄羅斯輸入性政治危機産生的潛在風險。蘇聯的解體導致白俄羅斯地緣政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但與俄羅斯不同的是,白俄羅斯作為一個地區小國,地緣政治影響力較小,周邊的俄羅斯、波蘭和烏克蘭都存在著向其傳輸危機的風險,輸送政治風險,特別是難民流動、武器失控面臨進一步惡化的風險,烏白貿易也遭受巨大打擊。烏克蘭危機遲遲不能解決以及俄烏的對抗,可能導致波蘭和白俄羅斯接近。白俄羅斯曾經一度想將烏克蘭拉入歐亞聯盟以制約“大俄羅斯主義”的隱患,但2013-2015年的烏克蘭危機使這一願望落空。在這種情況下,波蘭可能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轉軌國家“優等生”的身份,積極支援白俄羅斯擺脫俄羅斯的控制,促進其向西方靠攏,對白俄羅斯內部的反對派加以支援。這些行動都對白俄羅斯的政治穩定和走向發生著微妙的影響。在不久的將來,可以預測白俄羅斯也將和2013年的烏克蘭一樣,對自己“是一個”以及“成為什麼樣”歐洲國家的身份定位發生疑惑和動搖。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