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趙可金:中俄特殊關係為“一帶一路”奠基

發佈時間: 2015-05-11 06:59:50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趙可金    責任編輯: 張林

趙可金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近年來,圍繞中俄結盟問題在學界和戰略界引發了廣泛的爭論,支援者、觀望者、反對者各持己見,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因為此提議事關中國是否調整不結盟戰略,也涉及俄羅斯對盟國的特殊定義,其難度是很大的。儘管學者們爭論紛紛,但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俄兩國領導人致力於構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新型國家關係”,逐漸在在治國理政上持有相同旨趣,在雙邊關係上相向而行,在地區和全球多邊事務上相互借力,不斷提升和豐富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內涵,從而確立起了一種類似于當年“英美特殊關係”一樣的“中俄特殊關係”,儘管兩國並沒有簽訂正式的同盟條約,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和歷史等領域形成了非常緊密的關係,是一種沒有結盟的特殊關係,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與一切大國所建立起的外交關係中水準最高的一種大國關係。

2015年5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中俄要共同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並共同簽署了《中俄兩國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這是中俄特殊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中俄特殊關係步入了戰略對接和操作實施的新階段。

中俄特殊關係的內涵

很明顯,中俄特殊關係不是一種結盟關係,它既沒有針對明確的“第三國”,也沒有明確的“假想敵”,在本質上是一種深度融合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中俄兩國各自的外交來説,都是被放在優先發展的對外關係日程上。具體來説,它包括三個要素:

一是相同旨趣。

中俄特殊關係的根本基礎在於治國理政上的相同旨趣,在歷史觀、發展觀以及國際觀上持有相同的理念或類似的看法。在歷史問題上,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都強調要反對任何企圖否認和歪曲歷史的圖謀,反對任何美化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分子、抹黑解放者的行為,強調鞏固國家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中俄雙方相互支援舉辦慶祝和紀念反法西斯七十週年的系列活動,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維護二戰勝利果實。在發展觀上,中俄領導人都強調每個國家都從自己的國情出發,選擇符合本國實際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和維護髮展模式多樣化。在國際觀上,中俄均強調要堅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和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精神,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為威脅,促進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維護地區及世界和平、安全、穩定。所有這些相同旨趣,為中俄特殊關係深度發展提供了思想動力和認知基礎,有助於澄清誤解,增進共識,從而維護和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保持高水準發展。

二是相向而行。

中俄兩國都是發展潛力廣闊的新興經濟體,彼此優勢互補,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從俄國來説,幅員遼闊,石油、天然氣、礦石等資源豐富,在航空航太、軍工技術和重工業等領域有著世界先進水準。從中國來説,人力資源豐富,市場廣大,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著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國際交往體系。中俄不僅在經濟領域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在人文社會領域也有著廣大的合作潛力,中俄兩國相向而行,符合兩國利益發展方向。此次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決定在深化兩國人民傳統友誼基礎上,共同推進雙方發展戰略對接,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俄方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是此種相向而行的重要標誌,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盟是中俄各自最重要的戰略構想,如果能夠從戰略高度、全面角度擴大和深化兩個戰略的對接,推動在能源、農業、高鐵、航空、航太、金融投資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遠東開發以及教育、文化、衛生、旅遊等人文領域合作,不僅能更好地推動兩國各自的發展,對於帶動整個歐亞大陸“世界島”的振興也具有歷史性意義。

三是相互借力

連結歐洲經濟圈和亞洲經濟圈,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項造福整個世界的偉大事業,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兩個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受到地理區位、資源優勢和發展重點等因素影響,在建設歐亞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各自有著不同的優勢和著力點。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東端,面向太平洋,對於推動亞太經濟圈具有不可估量的帶動效應,而俄羅斯橫跨亞洲大陸,是溝通歐洲經濟圈和亞洲經濟圈的橋梁和紐帶,對於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樣扮演著樞紐和戰略支點的角色,兩國通過推動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實現發展利益和戰略利益的交匯,對於連結歐洲經濟圈和亞洲經濟圈無疑會起到定鼎乾坤的作用。同時,兩國在地區熱點和全球議題等眾多國際事務上,面臨著不同的挑戰,承擔著不同的壓力,如果兩國在這些問題上相互借力給力,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聯合國等框架內保持密切構成,加強戰略協調,將有利於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國際秩序向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俄特殊關係是“一帶一路”的早期收穫

自從“一帶一路”提出後,輿論議論紛紛,更多的人傾向於從風險的角度分析“一帶一路”可能面臨的挑戰,甚至有人擔心“一帶一路”可能會淪為“21世紀的國際爛尾工程”。儘管擔憂“一帶一路”前景的學者們是出於好心,但前怕狼後怕虎的猶豫不決無助於“一帶一路”事業的推進。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帶一路”一旦決定啟動,就已經沒有了退路,啪的一下,就這麼押上了,甚至可能是一種賭博,賭黨和國家的命運,賭亞洲和世界的前途和命運,只能全力向前,奮發有為地推進“一帶一路”,沒有絲毫猶豫躊躇的餘地。

如果看一下世界地圖,就會很容易看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要想從中國出發沿陸路出發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無論從那一條路線出發,都無法繞開俄羅斯。如果俄羅斯對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支援或者態度消極,無論中國怎麼努力,也不會取得成功。俄羅斯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關鍵棋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互聯互通首要的是中俄之間的互聯互通。此次習近平主席再次出訪哈薩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三國,就是與歐亞經濟聯盟三國進行戰略協調和溝通,推動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尤其是中俄兩國簽訂《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標誌著由中俄兩國推動的兩大地區經濟合作戰略構想實現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俄特殊關係是“一帶一路”的早期收穫,它為“一帶一路”的推進奠定了堅實的戰略基礎。

那麼,“一帶一路”究竟在中俄特殊關係上收穫了什麼呢?首先,中俄特殊關係一下子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規劃從中國延伸到了波蘭東部。由於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和歐亞經濟聯盟計劃的對接,使得絲綢之路經濟帶自東向西出現了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連成一大片的地緣經濟空間,而且由於中俄特殊關係使得這一地緣經濟空間獲得了強有了戰略穩定結構,從而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計劃的推進提供了戰略性的保障。

其次,中俄特殊關係為西出歐洲經濟圈提供了動力。由於中俄特殊關係的建立,中俄兩大經濟體連成一片,且在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的幫助下,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一步只要在東歐的波蘭取得突破,贏得波蘭的支援和加盟,就意味著打通了西通德法意荷比盧等西歐經濟體、北達挪威丹麥瑞典等波羅的海-北海沿岸國家等北歐經濟體的道路。對於歐盟來説,面對來自東方經濟的巨大利益,實現歐盟經濟圈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對接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一下子從夢想走近現實。

“一帶一路”與中俄特殊關係互為條件

事實上,不僅中俄特殊關係為“一帶一路”提供了戰略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也為中俄特殊關係提供了戰略基石。由於中俄特殊關係的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一下子就推進到了德國東部和波蘭交界的地區,為歐洲和亞太兩大經濟圈的對接提供了現實條件。反過來,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推進到德國家門口,巨大的經濟利益需求也有助於德國採取與俄羅斯合作共贏的態度,不排除德國作出類似于當年“新東方政策”那樣的調整,這對於緩和德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緩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緩和歐亞地區局勢,推動歐亞區域經濟合作無疑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不難看出,在“一帶一路”推進和中俄特殊關係建設過程中,兩者是互為動力、彼此強化的互動關係,一方的推進會自動産生對另一方的正能量,有利於創造出緩和地區形勢,打開構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機會之窗”。不過,儘管這一合作潛能已經因中俄特殊關係而獲得釋放的機遇,也不可低估某些域外國家的干擾,可能有的國家從一己私利出發,不願意看到歐亞兩大經濟圈的融合,進而採取某些從中作梗或挑撥離間的做法,對某些國家施加壓力,干擾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此,有關國家特別是中俄兩國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為挑撥引誘所惑,堅定不移地從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推動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走出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