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主要特徵的行政體制改革正在逐步展開,並取得重要成果。作為中國最權威的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機構,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連續四年發佈“行政改革藍皮書”,通過翔實的資料,具體的分析,既有專題研究,又結合地方實踐案例,從多角度對2014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地方治理創新進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權威性和前瞻性。
中國網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和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推出《行政體制改革系列分析》文章,摘編併發布《行政改革藍皮書(2014-2015)》中的核心觀點,共計27篇。本系列文章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地方治理創新為主題,系統跟蹤和總結了2014年中國地方政府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進程、成就和問題,並圍繞地方治理創新等實踐議題進行系統總結和梳理。
汪玉凱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袁啟華(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改革內參》副主編)、張舒婷(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改革內參》編輯)、沈鵬(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等參與了本問卷的制訂、調研等工作。
對於國務院推進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的行政改革,以及與此息息相關的地方治理,社會各界究竟如何評價,他們又有什麼樣的期望,下一步的改革要注重什麼,本問卷調查通過對全國不同類型的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以及社會普通民眾,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得出一些重要的結論。
為了了解黨政機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基層社區工作人員以及普通民眾等對以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地方政府治理創新的看法,《行政改革藍皮書》課題組從2014年5月開始歷經2個多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出500多份,其中收回的有效問卷共465份。
從被調查對象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地方治理創新的總體判斷看,整體上還是持較為樂觀態度的。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對中央提出2014年地方行政體制改革要在年內完成這一個大目標,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表示出較強的信心,認為會如期完成和不應一刀切的人數佔被調查人數的874%,只有127%的人認為執行會“慢半拍”,甚至是“雷聲大,雨點小,不要寄予太大期望”。
(一)社會對地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最大期望是什麼?
了解公眾對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期望,是準確評價本輪地方行政改革的前提。圍繞這個話題,我們共設計了兩個不同的問題:一是針對普通公民的,如“對地方政府改革而言,你認為普通民眾最大的期望是什麼?”絕大多數被調查者對民生以及公共政策公平正義的兩個選項高度關注,超過了50%。而這方面的問題之所以不盡如人意,又與政府的部門利益以及腐敗等行為有直接關聯,兩者加起來也達到344%。這個調查結果與我們平時對社會的實際感覺基本是一致的。
第二個問題是針對企業的,如“在地方行政改革中,企業最希望得到什麼?”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第一選項不是過多的行政審批事項,也不是對企業過多的收費等,而是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把政府職能轉向“維護良好的市場和社會秩序、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以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極端重要性。
(二)簡政放權、激活市場及社會活力改革的最大阻力在哪?
為了了解被調查者對地方政府改革阻力的認知,在調查問卷中,專門設計了兩個相關的問題:一是有關簡政放權、激活市場和社會活力改革中有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二是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會不會出現由地方政府的不作為或者應付等導致“中梗阻”現象。
調查顯示,以往政府職能轉變滯後、政府行為得不到有效控制,客觀上為本輪改革的推進設置了障礙,儘管中央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明確提出未來的改革仍然要以經濟體制改革來牽引、為重點,但實際上,其他各方面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推進,如果離開政府改革的推進都很難有實質性進展,因此,加大政府改革的力度,特別是加大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力度,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三)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能承接好中央簡政放權和社會管理的職責嗎?
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僅考驗中央政府的智慧,也考驗地方政府的能力。其中最大的擔憂就在於地方政府特別是廣大地方公職人員究竟有沒有能力承接好中央簡政放權後的職責,對經濟社會實施有效的治理。
調查結果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基層公務員這個群體的行為複雜性和形象的不穩定性,如何提升基層公務員的執行力,特別是規範其執法行為,仍然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我們傳統的這套社會管理方法、手段乃至思維,確實需要反思和改進,因為當絕大多數直接參與社會管理的地方政府黨政公務人員以及基層人員,都不認可這樣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時候,就説明這方面的問題是何等嚴重。
(四)構建權力清單能夠防止公共權力的濫用嗎?
提高政府管理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讓權力運作在陽光之下,是現代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價值。本輪行政體制改革中,在簡政放權、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政府各個部門構建權力清單,並向社會公佈,接受群眾監督,是一個顯著特徵。
在回答“現在各部門、各地方都在按照中央要求曬權力清單、亮權力家底。調查表示,對於這樣的改革,包括公務人員中的絕大多數人在內,不是看政府部門在口頭上做出了什麼承諾,而是實際上落實到了什麼程度。
目前我國的公務人員執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都是公務人員本身的素質問題,而是與複雜的執法環境、上級行政機關和領導的作風等也有直接的關係。在目前中國政府行政運作中,還存在諸多脫離實際、用人不正之風等的環境下,對基層公務人員的苦衷也許局外人很難真正理解。這説明整體上改善基層從政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五)“放管結合”的難點在哪?
以簡政放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無疑是本輪行政體制改革最大的特點和亮點。這是更好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條件,政府只有在“市場決定”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然而,權力下放、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許可、行政審批,決不意味著可以一放了之,而是要在為市場、社會、企業鬆綁之後,還不能造成政府監管的缺位,出現混亂。因此,如何實現“管放平衡”,防止“一統就死,一放就亂”就成為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成為改革的難點。
圍繞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在目前的情況下,改革的著力點還應該放在簡政放權上,而不是過多擔憂“一放就亂”,因為隨著相關配套改革的深入,如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政府購買服務以及不動産登記制度等的出臺,都可以對減少政府對市場、社會的干預提供新的制度保障,創造良好的環境。看好地方政府通過機構改革和整合來克服政出多門、多頭審批的人佔絕大多數。但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不抱希望”,甚至認為是“換湯不換藥”。這説明相當多的人對本次地方機構調整和審批制度改革還有相當的保留。
(六)電子政務真能推動政府治理方式創新嗎?
推進政務資訊化,大力發展電子政務,是這些年來我國確立的一項重大戰略,我國提出要用政務資訊化帶動企業資訊化和社會資訊化。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電子政務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各級黨政機關、公務人員對資訊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許多地方都把大力發展電子政務作為推動政府治理創新的重要路徑和手段。黨政官員、企事業單位人員以及社區群眾是如何評價電子政務的?
整體上看,被調查者中的多數人雖然是黨政機關公職人員或企業事業單位人員,畢竟,民營企業家以及社區人員相對較少,多數人應該是電子政務的實際操作者和實踐者,但從調查結果看,對其價值有明確認識的人並不佔明顯優勢。
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許多地方的電子政務系統構建確實存在一些注重形式、缺乏實際應用的問題,電子政務主要對內部提供網上辦公等方面的應用,對廣大民眾的服務、對企業的服務整體上還沒有真正運作起來,特別是面向民生的應用系統太少,存在嚴重的資源共用難、業務協同難、互聯互通難等方面的問題,普通百姓感覺還不明顯。二是我們的電子政務如何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電子政務的應用系統如何與政府公務人員的服務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要尋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只有這樣,電子政務在推進政府治理創新方面才能真正派上更大用場。這一點尤其值得地方政府及其公務人員注意。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