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思想庫與智囊團的共同體

發佈時間: 2015-04-27 08:31:12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趙康太    責任編輯: 張林

趙康太 海南省社科聯(院)黨組書記、主席、院長

2015年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公佈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圍繞該意見,我刊特開設“新智庫”論壇,組織專家學者圍繞新型智庫建設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活動展開探討。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當前思想理論界的熱門話題。然而,什麼是“新型智庫”?如何體現“中國特色”?怎樣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智庫重在提供思想

智庫,我們過去通稱思想庫,即Think tank。在英文中,A think-tank,指智囊團。把Think tank譯為思想庫或智庫,都沒有錯。但是,在現代漢語的話語體系中,智庫卻與思想庫應有區別,應該是思想庫和智囊團的生命共同體,既是Think tank,又是A think-tank。這才符合我們長期以來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思路,即當好“黨委、政府的思想庫、智囊團”。如果只強調“智囊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思想的“協調”和“競爭”功能。智庫建設必須重視思想的儲存,即便部分言論尚不太成熟,但因其能引發思想交鋒,使研究結論經受檢驗,也是允許的。因此,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必須以思想的存儲、解放和激活為其建設前提。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化進程,傳統的智庫已經被新型智庫建設的使命代替。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智庫數量已居全球第二。然而,按照Think tank 和A think-tank的性質和定位,我們智庫建設還遠未達到要求。黨政軍機關的政研室、高校的科研機構、黨校的教研部門等,由於基本為財政供養,與決策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職能或者近似秘書班子,或者專事學術研究,或者主要是幹部培訓。它們雖然也提供對策建議,但多具有排他性,結果使“內腦”決策缺少了多元選擇。科學決策當然取決於“內腦”,但如果“外腦”不能提供多元選擇,決策的科學性就打上了問號。智庫中的思想太少,聽起來是怪論,卻是當前新型智庫建設面臨的最大問題。

智庫建設可借鑒古今中外經驗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並沒有現代智庫概念。不過,智囊角色卻是有的,即策士、謀臣、幕僚、軍師等。他們在決策中往往發揮重要作用。他們有任務,但無組織,算不上智囊團體。如果説古代有與現代智庫相近似的體制,就是戰國時期的稷下學宮。雖然智士雲集,縱論天下,但其策論是被束之高閣,還是立竿見影,完全取決於國君。稷下學宮當然不是智囊團,卻有思想庫的性質。遺憾的是,在它曇花一現後,稷下學宮這樣的體制再也沒有出現在中國歷史上。

國外的智庫建設有許多經驗可供借鑒。著名的美國蘭德公司素有“大腦集中營”之稱,其與政府的關係類似于客戶間的合同。該公司擁有千余名員工,每年承擔近千項研究課題,但僅有800多人的專業研究隊伍,其餘研究人員全部面向社會聘用。這裡保護“奇談怪論”,鼓勵説“不”,甚至還有專門的基金資助相關研究。誰有思想,誰才能在這裡擁有長久的飯碗。公司只提供自認為科學的研究結論,至於是否被採納,那是客戶的事情。它的一些研究基金也由客戶提供,但得出的結論也未必會對客戶有利。蘭德公司當然不可能完全超脫于政治之外,因為它主要還是為政府機構服務的。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不可能照搬西方經驗,也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否則就會出現意識形態安全危機。但是,如果只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支援和可行性辯護,又與秘書班子無異。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説明中,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指出了新型智庫建設中的問題:“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搞改革,現有的工作格局和體制運作不可能一點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穩、沒有任何風險。只要經過了充分論證和評估,只要是符合實際、必須做的,該幹的還是要大膽幹。”對於既有的黨政軍和事業性質的智庫,必須從體制機制、資金來源和人事結構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加強思想存儲,促成“頭腦風暴”形成。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中,人人都應該是思想者,而不僅僅是秘書、參謀或書袋。

一些智庫已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雛形

目前我國的一些智庫已經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雛形,其主要表現在民間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學會、協會等中。由於國情所致,它們都與政府機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關聯,但已經在探索著新型智庫的發展道路。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體制為董事局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經費完全自籌,人員全部自聘,隊伍基本網路化。他們的研究隊伍由領軍人、核心專家和網路專家組成,多達數千人,但全部分散在國家機關、科研院所和有關高校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由於它的許多對策研究都被採納,便有了“中國改革智庫”之稱。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能背離我們智庫建設的傳統,但必須吸收西方智庫的成功經驗,揚其長,避其短,重在思想庫建設,但要發揮出智囊團的優勢來。如海南省社科院雖然成立最晚,但與社科聯合署辦公,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小機構,大網路”的體制,將社科聯的“聯”的功能和社科院的“研”的特點相結合,努力體現“一體兩用,虛實結合”的特色。在海南省社科院,現有的科研人員只起魚鉤的作用,以此吸引全省的智力資源,面向全社會聘請知名專家擔任特聘研究員,根據研究項目的需要,聘請項目研究員,同時也努力使研究經費構成多元化。海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候鳥”型專家過冬。他們的編制、人事、工資不在社科院,但他們的思想和智慧卻可以歸社科院所有。他們是散在的A think-tank,整合以後,便成為Think tank。科研管理處的職責就是對這些資源進行協調、組織和管理。海南省社科院的探索雖然剛剛起步,但避免了其他官方智庫缺乏人員退出機制、內部效率不高等問題。當然,這種探索也對科研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和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評 論

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