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記者張林)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凸顯,中國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提高,依靠了30年的 “人口紅利”難以為繼。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要轉變中國過去依靠“人口紅利”的發展模式,充分釋放“人才紅利”。
事實上,如何留住人才、利用人才,並非是只存在於中國的問題。在多元化和迴圈性的全球移民潮大背景下,全球老齡化問題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也困擾著其他國家。迫使發達國家更加開放移民政策,而曾經是主要移民輸出國的新興經濟體國家也更多的受到國際移民的青睞。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各國應該如何發展人才戰略?又該如何吸引並留住人才?為此,中國最權威的移民人才研究機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聯合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國際大都會組織共同舉辦了“2015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論壇”。本次論壇于4月21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是迄今為止國內首次高規格的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論壇,獲得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移民組織(IOM)的鼎力支援。本次論壇亮點頗多。“高規格”——國內首次齊聚全球移民和人才流動專家的盛會。
來自國家外國專家局、人社部人事科學研究院、國僑辦、公安部等有關部門領導,國際大都會組織、國際移民組織(IMO)的負責人與專業人士;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瑞士、葡萄牙、盧森堡、奧地利、德國、土耳其、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70余位國際移民與人才人口流動專家出席論壇。是一場名副其實的國際化智庫論壇。
我國相關部門代表,各國駐華使領館代表,國際組織駐中國代表,國內人才、人口流動相關行業代表和國內外主流媒體代表約近200位嘉賓參加論壇,交流和探討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的現狀大勢、梳理對策、展望未來。
建言獻策——旨在推動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制度改革。
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要實行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探索建立技術移民制度。為響應中央文件精神,進一步探討國際移民的流動現狀和特點,國內智庫積極建言獻策,共同探討吸引國際人才的有效途徑和方式。
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也需力爭成為全球人口流動最大的受惠國,這是現實所需。論壇上的建設性觀點對推動國際移民與人才流動制度改革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認為近幾年,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人才流動逐漸增多,移民區域日趨集中,歐洲和亞洲成為新興的熱門移民目的地。人才流動已經成為繼貨物流動、資本流動之後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成為刺激國際移民流動的原因之一。而針對中國的國際人才現狀來講,中國還沒有充分利用國際人才紅利,目前中國的國際人口比例只有0.06%,而發達國家平均為10%,發展中國家平均為1.6%。
也有專家指出,亞洲國家,如中國,正在經歷角色的轉變:由單一的全球移民輸出國逐漸成為移民潮的輸出國和引進國。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或在國外工作的中國人回到祖國,中國也在接收更多的外國移民,這與中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息息相關,而且這一趨勢會逐漸升溫。
作為行業代表,北京法政集團董事長王廣發認為,中美兩國在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上將雙方簽證有效期延長至10年,這一舉措將極大推動兩國之間人才的交流互換。中國應該將簡化的人才簽證程式推行到其他發達國家,以推動中國引進更多國際化人才。
國際交流——智庫憑藉影響力參與國際戰略議程
智庫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對外交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論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國家外國專家局、人社部人事科學研究院等機構代表中國參與國際議題,憑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設置戰略議程,設計和引領國際議題的走勢,影響國際行為體和國際公眾對某項戰略議程的認知理解和重視程度,進而服務本國政治。這也是論壇的一大亮點之一。
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也需力爭成為全球人口流動最大的受惠國,雖然中國並非一個傳統的移民國家,但面對現實所需,中國必須積極制定人才流動的政策與規則,利用人口紅利,開放包容,從而促進人才流動,引進更多國際化人才。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