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首個中國綠色公共採購報告正式發佈,將釋放量化效益

發佈時間: 2015-04-21 16:03:20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責任編輯: 張林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項目總監Oshani Perera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項目官員Tilmann Liebert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項目官員Jason Dion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副主任于曉東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程瑜

中國綠色公共採購(GPP):量化效益報告發佈暨研討會

2015年4月2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和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ISD)聯合發佈首份“中國綠色公共採購(GPP):量化效益”報告,幾十位國內外著名專家應邀參加了此次發佈活動。報告就中國GPP的原理與現狀進行了闡述,以及對目前GPP實踐的效果評估與改革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部分建議。

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代表合作三方致辭,他指出,僅2013年一年,中國政府採購規模就高達1.6萬億人民幣,佔國家全部財政支出的11.7%。公共採購是政府撬動市場轉型強有力的杠桿,充分利用綠色採購會給生態文明建設帶來實質性發展。

IISD公共採購及基礎設施融資部主任OshaniPerera女士表示,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為中國綠色公共採購項目研發的模型首次面世,並獲得模型的初期測算結果。他還強調,如果中國大膽嘗試IISD為其量身定做的模型,綠色採購收益將大為可觀。

《中國綠色公共採購:量化效益》作為第一個中國綠色公共採購報告,旨在通過對綠色公共採購提供量化依據,為綠色採購的影響提供中肯的建議,從而提升政策制定者對綠色公共採購潛在收益的認識,並通過擴大綠色採購來實現可持續的低碳經濟。報告建議增加總體採購中的綠色採購份額;加強綠色採購嚴謹度,提高綠色産品更新率;強制執行“節能産品政府採購清單”的同時,也應強制執行“帶環保標識産品政府採購清單”;採購清單需逐漸規範化並納入績效長期考核標準,採購産品應符合實際情況需要;健全國家綠色採購法律法規,堅持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原則,充分考慮和廣泛兼顧地方的反饋意見和局限性等。

據了解,歐盟將GPP定義為:在條件相同的前提下,選購服務、産品,鑒定工藝,行政部門應從維護社會公共環境利益出發,購買那些在生命週期內對環境不利響影最小的服務、産品和工藝操作程式。

該報告發佈會由中國首家生態金融智庫——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負責具體執行。該中心由人大重陽運營管理。人大重陽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剛剛入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佈的《全球智庫報告2014》“全球智庫150強”,此前參與發起綠色金融工作小組,組織“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啟動會,發佈首個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報告,致力於推動金融體系更好地為生態環境的改善發揮作用、更好地運用金融杠桿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網志:@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