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吳曉求:壞賬率過高説明金融資産結構有問題

發佈時間: 2015-04-21 14:04:1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2015年第一季度,在地産新政策等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背後,不難感受到經濟增長的一絲涼意。為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于4月18日舉辦第二十三期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就中國經濟“見底了嗎?”這一話題邀請眾多專家共同探討,碰撞思想的火花、分析問題的脈絡,提出相應的戰略選擇與政策建議。

現在銀行的市盈率很低,尤其是大銀行,很多人對銀行未來的盈利不看好,針對銀行的未來發展問題,,中國證券理論的奠基人、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在論壇上與大家做出探討。

吳曉求:壞賬率過高説明金融資産結構有問題

對於現今銀行的轉型和壞賬率問題,吳曉求表示要推動金融體系的改革實現資産證券化。

第一,作為金融體系主體的商業銀行轉型亟待加強。

現在受到規則的約束,混業經營沒有進行,商業銀行基本上還在傳統領域——傳統支付、存貸款、財富管理等,這方面的問題非常大。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非常快,是因為銀行提供給客戶的金融服務不夠,再加上受到比較嚴格的監管,所以網際網路金融把商業銀行忽略的那一塊的客戶和服務撿起來,蓬勃發展起來了。如果中國的商業銀行沒有搞好,中國金融體系會受到嚴重影響。

第二,壞賬率已經超過了1%,中國整個金融資産結構出現了問題。

商業銀行信貸增長的速度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兩倍,依靠這個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當經濟處在一個上升通道的時候,可以對衝潛在的風險,增速以10、9、8、7這樣的速度下降,原來存量的資産不良率是提升的。所以中國對商業銀行的估值是比較低的,過剩産能的貸款、平臺的貸款和房地産貸款,這三塊嚴重約束到了我們的預期。如果未來一段時間經濟還沒有見底,壞賬率會提高,但不會迅速提高。

這實際上表明,要對商業銀行現行的存量金融資産進行改革和調整,最重要的是資産證券化的改革。推動整個金融體系的改革,推動資産證券化迫在眉睫,這個能推進,中國商業銀行的估值就會提高。

靜態來看,利率市場化對大銀行有利,對小銀行沒有利。

吳曉求認為,若是整個中國商業銀行結構發生重大的變化,小銀行會越來越困難,因為它的信用比較低,儲戶不會選擇他,除非給出超過信用等級的利率,但是經營成本就提高了。小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不完善,它們的發展前景也令人憂慮。

對於存款保險機制,吳曉求表示,存款保險制度未來會根據銀行的經營狀況和信用等級來確定,這對小銀行的影響大於大銀行,金融就是規模效益,小而多的金融機構對中國來説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中國整個國債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地方發債要控制在省一級政府。

今年財政部允許地方發債,因此很多傳統的地方政府通過投資平臺去銀行借錢。對此,吳曉求建議,首先在中國地方發債要慎重,一定要控制在省一級政府,再往下會引起嚴重的混亂,中國考核目標不完全適合這樣的方式,應該控制一定的規模。

第二,真正衝擊銀行利潤的,並不完全是地方債,更多的是企業債。如果把公司債放開了,在信用評級基礎上,很多大企業不會向商業銀行融資,會向市場去融資,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會喪失一部分的優質客戶,這個影響非常大。地方政府可能不是最重要的衝擊,最重要的衝擊是債券市場的大力發展和企業在債券市場的融資權利改善。

對於林毅夫提出的中國的財政發債空間很大的觀點,吳曉求表示同意,他認為中國整個國債市場,包括地方政府債還有很大的空間。要考慮人民幣國際化這樣的戰略目標,人民幣國際化之後,一定要有一個回流機制,外國央行要買中國的金融資産,不會買中國的股票和國債,可能會買上海或者北京的地方債。

這有利於整個人民幣的國際化,並且人民幣國際化又是金融體系改革的核心部分。如果單純讓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沒有一時相匹配的、供外國投資者投資的市場,那麼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完成,整個金融體系的開放也完成不了。從大的戰略來看,我們的國債還是有很大空間的。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