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蔡昉:寄希望於“改革紅利”延緩經濟增長的下行

發佈時間: 2015-04-18 16:09:3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2015年第一季度,在地産新政策等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背後,不難感受到經濟增長的一絲涼意。為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于4月18日舉辦第二十三期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就中國經濟“見底了嗎?”這一話題邀請眾多專家共同探討,碰撞思想的火花、分析問題的脈絡,提出相應的戰略選擇與政策建議。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對於當前經濟增長的下滑趨勢保持樂觀,但建議需要重視週期性問題與結構性問題,同時進行相應改革。

蔡昉

 

經濟增長下滑需重視結構性問題與週期性問題

蔡昉認為,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今天所討論的題目“見底了嗎”,是一個經典的宏觀經濟學問題。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週期問題,所以自然會問“這個週期是不是到了最低點,可以往回走了?”但是,宏觀經濟學在週期問題之外還研究一個問題,即長期的經濟增長問題,這也是宏觀經濟學重要而不可忽視的一方面。

在回答週期性問題之前,應該首先分析當前面臨的問題,也就是長期的經濟增長問題。蔡昉提出,從2012年開始,第一次經濟增長速度不再保8%了,而是一直在7%以下。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央對經濟增長的減速做了一個“三期疊加”的概括:這是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以及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這“三期疊加”,即換擋期、調整期和陣痛期都是長期的經濟增長問題,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週期性問題。蔡昉強調,今天經濟增長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結構問題,而不僅僅是週期問題。經濟週期總是要出現的,各種外部的因素以及自身需求的衝擊,總會使得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低於潛在增長率。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一個週期,也就是下行的趨勢。

對於“總會出現”的週期性問題,蔡昉認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為通貨膨脹,上升週期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下行週期可能會導致週期性失業;二是表現為上述兩者之間的交替出現。

現在是否有通貨膨脹?蔡昉認為是沒有的。去年通貨膨脹率為2%,今年前三個月是1.4%。很顯然,沒有出現任何通貨膨脹。是否有週期性的失業問題?答案也是否定的。去年到今年,基本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是4.1%,從2002年以來平均水準基本是一致的。企業還反應有招工難問題,工資持續上漲的現象也在不斷發生。所以很顯然,現在並沒有在三期疊加之外出現第四期,也就是週期性下行。目前看來,第四期是沒有的。

潛在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長率與其保持一致

為什麼經濟增長下行,卻沒有出現失業現象?蔡昉認為,原因在於現今經濟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是一致的。由於生産要素的供給,特別是勞動力的供給以及生産率的提高,由它決定的潛在增長率本身是下行的。而實際增長率與其相適應,所以並沒有出現週期性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潛在增長率的下行?蔡昉表示,總的來説是因為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

2010年中國15-59歲的勞動人口達到峰值,之後就呈下行趨勢。新成長勞動力也好,甚至新畢業的各個領域的學生也好,要麼已經達到峰值,現處於下行階段;要麼是即將達到峰值。經濟活動人口到2017年會達到峰值,之後也會絕對減少。這個因素會影響到多個方面:

第一,會影響到勞動力的供給。第二,會影響到人力資本的供給。蔡昉認為,這兩個影響對於改善勞動力存量並沒有正面的效果。第三,會導致資本報酬遞減的現象,投資回報率是要下降的。第四,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趨勢放慢了。將來甚至有可能停下來,資源配置會減弱。所有這些因素匯合在一起,就會導致潛在增長率的下降。

建議:通過改革延緩減速

從總的判斷來説,在2012年之前,總體上中國的潛在增長率在10%左右。在十二五時期,就是今天所在的期間是7.6%,過去這幾年就是這個水準。到“十三五”如果還依靠原來這些生産要素和生産力的進步速度,只能降到6.2%。因此從結構長期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沒有見底。

潛在增長率是否就這樣降下去?蔡昉表達了樂觀。從目前來看,影響勞動力供給、其他生産要素供給以及生産力的提高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因此,通過改革可以擴大勞動力供給。比如戶籍制度的改革,讓農民工在城裏工作直到退休,以及進行提高生産率的鼓勵競爭的改革。這些改革可以帶來改革紅利。

“改革紅利”並不是一個空洞的詞。蔡昉做出模擬,如果相應的改革都能夠到位、取得最好的成果,比如説勞動力供給增加、人力資本增加、全要素生産速度加快、生育率提高,這些都可以對未來産生一個正面的勞動力供給效應。如果這些好的改革加在一起,帶來的改革紅利可以達到1-2%,因此潛在增長率降到6%多一點。如果真正能夠把1-2個百分點改革紅利加上去,其實和林毅夫老師提到的8%也就差不多了。

蔡昉做出總結,或許改革是一步一步釋放的,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把改革紅利都釋放出來。但是總的來説,可以在經濟增長加速過程中,延緩減速、保持中高速。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