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韓方明:中國智庫發展不能大躍進

發佈時間: 2015-02-27 13:44:01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韓方明    責任編輯: 張林
韓方明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察哈爾學會主席


近兩年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不僅多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而且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關注,智庫這一概念想不火都難。與此相對應的便是如火如荼的智庫建設進程、智庫研究、智庫排名等等。一時間,智庫發展如雨後春筍,智庫研究也迅速成為一門顯學。

不過,綜觀近來中國國內關於智庫的訊息,不難發現,各界對於什麼是智庫、如何定位智庫、怎麼發展智庫等基礎性問題尚沒有理清,甚至有些以營利為目的、追逐利潤的市場機構也將自身貼上智庫的標簽,彰顯自己的與時俱進。於是,便出現了“一哄而上做智庫,爭先恐後趕時髦”的趨勢。這種看似熱情卻多少帶有些大躍進味道的勢頭是否真能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施加正向推動,是需要冷靜思考的。

結合近幾年來自己參與並推動智庫建設實踐的體會,筆者認為當前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想避免出現大躍進式的發展趨勢,以理性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是需要理清幾個問題。

首先,要理清什麼是智庫?從最近所發佈的幾份智庫排行榜單來看,國內相關智庫評價機構對智庫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並不清晰。智庫應以公共政策研究作為工作領域,以非營利性作為本質屬性,以相對獨立性作為基本要求,以國家、政府和社會的公共需求作為價值取向,以提供原創性和創新性的思想産品作為工作內容,這樣的政策研究與諮詢機構可以稱為智庫。而就其研究側重來看,並不是從事任何一個學科領域研究的機構都可以定位為智庫,國內外智庫大都集中在國家戰略和外交與國際關係等領域。

1月底發佈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就明確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諮詢機構”。這便在概念上厘清了智庫與非智庫的本質區別。從而讓那些雖然以智庫自居,但卻以營利為根本目的,以追逐市場需求而非公共需求為根本目標,行智庫之名卻無智庫之實的偷換概念者無處可遁。

其次,要理清智庫與政府的關係。智庫之所以被稱為智庫,很重要的一個判定標準就是獨立性,獨立性的缺失在於智庫因為某種隸屬關係或者利益相關而淪落為某一或某些利益集團的傳聲筒,以致其公信力、公正性、公共性盡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要將其與政府絕緣。政府是智庫産品的最主要服務對象,如果為了標榜自身的獨立性而與政府刻意保持距離,必然造成智庫自身價值實現的弱化。

以美國智庫為例,它們似乎很樂以自由、獨立、及時和嚴謹為標榜來凸顯其與政府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利益輸送關係。事實上,兩者的關係完全可以用如影隨形、盤根錯節來形容,智庫離不開政府在資源、資訊等多個方面的支援,而政府更是需要智庫在思想、輿論等多個領域的影響力。甚至,政府也會以某種特定的方式渲染智庫的意見領袖作用,為其決策的選擇和實施造勢。但是卻不能因為這種撲朔迷離的關係就判定美國的智庫是不獨立的,即使這的確是一個不容易説清楚的話題。

第三,要理清智庫與市場的關係。智庫是非營利性的公共服務機構而非企業,不以謀取利潤作為基本價值取向,所以智庫要避免將自身捲入經濟利益的漩渦,以免偏離發展的主旨。但是,智庫産出的思想産品又必須接受市場的檢驗。只是,其所面對的市場是以政府和決策者為主要消費對象的公共政策消費市場。有市場就不可避免地出現競爭,競爭力的大小將決定著生命力的強弱,智庫的生命力就在於其能否在同業間的競爭中贏得優勢。

智庫競爭優勢的獲得在於能否滿足公共政策消費市場的需求,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全球化時代,迅速膨脹的資訊傳播讓世界每時每刻都在催生著新問題、新情況,如果智庫無法捕捉這種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結果可想而知。所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一定要有前瞻性,要適應國際國內政策消費市場的發展需求,既要積極拓展富有前瞻性的研究領域,也要産出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産品,也只有這樣智庫的價值才能實現最大化。

1   2   下一頁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