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陳向陽:2015年國際形勢展望

發佈時間: 2015-02-25 14:18:23    來源: 半月談時事資料手冊    作者: 陳向陽    責任編輯: 張林

過去的2014年可謂“多事之秋”,其動蕩多變的背後是國際秩序“新陳代謝”的失序無序。剛剛開始的2015年將在很大程度上延續2014年國際形勢的“不消停”,而二戰結束與聯合國成立70週年還將進一步令各方聚焦“戰後國際秩序”,秩序之爭更趨複雜激烈,中國大外交值得期許。

一、“老問題”與既有危機延續延燒,凸顯國際秩序更替紊亂、“代謝失調”

其一,烏克蘭危機衝擊東歐穩定,美歐與俄羅斯繼續角力。西方挾“冷戰勝利”余威,對俄擠壓得寸進尺,于2014年初策劃烏“新顏色革命”得手,一舉顛覆烏合法政權,結果招致俄強力反擊。與此同時,西方制裁升級及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導致俄經濟陷入困境,“硬漢”普京“壓力山大”。

烏克蘭危機使俄羅斯與西方的矛盾升格為現階段大國關係中的主要矛盾,引發世人對“新冷戰”的擔憂。烏波羅申科政府與東部分裂勢力、西方與俄之間的對抗衝突呈現長期化。

其二,中東大亂局難有好轉,美國被迫“重返”中東和反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馬斯勢不兩立,不排除雙方重燃戰火;“後格達費時代”的利比亞陷入民兵混戰與軍閥割據;敘利亞所謂“內戰”僵持不下,多方長年混戰造成無辜平民重大傷亡與嚴重難民危機,西方扶持反政府武裝顛覆主權國家的惡果不斷顯現;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渾水摸魚、趁亂坐大,迫使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4年首次重新軍事介入伊拉克,糾集新的“反恐聯盟”,對該組織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目標展開“定點空襲”;由於主要當事方美、伊兩國互有需求,伊朗核問題談判有望達成全面協議,但雙方討價還價仍將複雜。

其三,亞太安全環境充滿變數,逆流暗涌,危機“潛伏”。阿富汗總統選舉經過兩輪才“搞定”,美國與阿簽署“駐軍協定”,在2014年底撤走作戰人員後仍將留駐上萬人的“支援部隊”,“塔利班”乘虛而入、捲土重來,阿政局難安;日本首相安倍提前舉行並贏得眾議院選舉,頑固走右傾化路線,解禁“集體自衛權”,企圖加速修改和平憲法,繼續拉幫結派以對抗中國;南海仍不消停,美國極力攪局,菲律賓將中菲南海爭端提交給國際海洋法法庭仲裁,“惡人先告狀”企圖陷中國于不義;美日韓強化三邊安全合作,朝鮮半島醞釀變局。

其四,埃博拉疫情有望趨緩。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多國,並迅速演變成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危機,迄今已造成8000多人死亡。中國政府雪中送炭,共向疫區國及周邊國家提供總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援助,同西方“喊得多、落地少”形成鮮明對比。

其五,“透過表像看本質”,在當今世界危機頻發的背後,是新舊國際秩序過渡期的失序無序。

習總書記2014年11月底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當今世界的風雲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像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

“把脈”當今世界“多事之秋”,其根本癥結在於世界、地區、有關國家等多個層面的秩序轉換,屬於秩序“新陳代謝”過渡期的失序、無序和“陣痛”。其中:中東在2011年“大變局”之後,多種矛盾錯綜複雜,地區秩序及“變天國家”內部秩序重建艱難,“伊斯蘭國”坐大;東歐重新洗牌,俄不滿“冷戰後秩序”,對美國及其北約的一再擠壓奮起反擊,力圖“收復失地”;亞太秩序“新陳代謝”,美國企圖憑藉同盟體系繼續把持“主導權”,中國、東盟、印度等新興力量崛起催生新秩序。

二、“特殊年份”伴隨特定話題和“新情況”,各方重點圍繞國際秩序重塑複雜博弈

首先,2015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二戰)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及聯合國成立70週年,圍繞“戰後國際秩序”何去何從的大國博弈勢必升溫,大國關係新演變成為重要“看點”。

“戰後國際秩序”是基於二戰之後世界新的力量對比,充分體現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國際公理正義,以戰勝國為首所建立起來的當代國際關係理念、規則、組織、機制的總稱。

圍繞“戰後國際秩序”,三組大國關係引人注目:

中俄致力於共同維護“戰後國際秩序”,將相互“給力”、共同開展系列重要紀念活動。2014年12月31日,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互致新年賀電。習近平強調不斷鞏固和加強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維護國際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表示願同普京一道努力,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程度,加快合作步伐,特別是共同辦好二戰勝利70週年慶祝和紀念活動,保持兩國關係高水準運作。普京也表示願就落實雙邊戰略合作項目、應對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繼續與中方共同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中日進行“新持久戰”,中國當仁不讓、據理力爭。針對日本當局固執修改戰後和平憲法與“轉守為攻”的軍事取向,中國將以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為契機,聯合有關國家,共同抵制日本右傾化,堅決捍衛自身正當權益。

中美競爭與合作並存。一方面,雙方在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的大方向上存在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國出於謀求世界霸權與亞太主導權的私心,竭力防範中國,縱容與利用日本以制衡中國,因而不斷為日本“鬆綁”,其維護“戰後國際秩序”的立場並不堅定。

其次,圍繞重點領域的全球治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西方老牌大國與非西方新興大國之間的“集群博弈”還會加劇。重點領域有四:一是2020年後的溫室氣體減排等“氣候新秩序”,2015年年底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將是高潮。二是網路空間規則,近期美國與朝鮮圍繞新力公司爭議電影激烈鬥法,某種程度的“網路戰”已然開打。三是國際經貿規則重塑,美國將加快推進東、西兩大洋經貿整合[西為“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東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企圖再度主導全球大市場,而中國將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帶一路”“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力求掌握對外經濟主動權。四是國際能源格局重新“洗牌”,國際油價仍將延續跌勢和維持低位。

再次,出人意料和防不勝防的“黑天鵝事件”也需提防。在2014年到2015年的歲末年初,世界各地重大事件接連不斷,使世人無不憂慮公共安全問題。

三、貫徹落實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精神,中國大外交“穩中求進”,積極引領周邊及國際秩序新變革

首先,習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完善對外戰略佈局,為2015年中國外交指明瞭方向。中國外交新佈局包括七個方面:一是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二是運籌好大國關係,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關係框架,擴大同發展中大國的合作;三是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四是推進多邊外交,推動國際體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五是加強務實合作,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合作共贏;六是落實好“正確義利觀”,做好對外援助工作,做到弘義融利;七是維護我國海外利益,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水準,加強保護力度。在新的“七個佈局”之中,“周邊排第一”體現了中國外交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精神,後三個佈局均屬於對外工作的新發展,展現了中國外交與時俱進、兼善天下的風範。

其次,優先經營“家門口”和“主場”,對周邊主動塑造、趨利避害、迎難而上。一是妥善運籌中、美、鄰“三方四邊”博弈,兼顧中鄰、中美、鄰鄰與美鄰四對關係。既重視中美關係、美鄰互動和美國因素;更重視中鄰關係、鄰鄰互動和鄰國因素,正視某些鄰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與投機性。二是有的放矢,破解難題。東北亞方向預防日本右傾化新異動,關注朝鮮核問題;東南亞方向預防南海新風浪,關注緬甸大選,強化救援救災合作;南亞方向關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安全局勢,強化反恐合作,維護海外利益;中亞方向共同打擊“三股勢力”,關注政局新變化。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評 論

半月談時事資料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