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研究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提出,要“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重視專業化智庫建設”。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發揮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的優勢,使其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知名智庫”,並要求“把人才隊伍作為智庫建設重點,實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高端人才培養規劃”。《意見》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推動發展智庫的綱領性文件,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指明瞭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指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教育事業是其智庫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其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意見》為新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辦學明確了新的目標、賦予了新的使命。
歷程:研究生教育與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同生共長
1977年5月7日,黨中央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基礎上正式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並承擔著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重要研究成果和對策性建議的職責任務,被賦予了現代意義上的智庫功能。由於哲學社會科學部在“文革”十年間遭到了嚴重破壞,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伊始便陷入到科研人員嚴重青黃不接的窘境之中。人才是科研創新、決策諮詢的第一資源,何以充實科學研究人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胡喬木同志為首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給出的答案是:恢複學部時期的招收培養研究生制度,並創辦一所研究生院,為各研究所培養後備人才。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于1978年1月成立了以副院長鄧力群同志為主任的招生領導小組;2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北京日報》等全國主要媒體上刊發了招生資訊;8月,又向中共中央宣傳部並國務院遞交了關於建立研究生院的請示報告。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烏蘭夫等多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親筆圈閱批准了這個報告,一致同意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是為新中國第一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院,也是第一所由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舉辦的高等學府,堪稱改革開放之初文化教育領域的“春風第一枝”。1998年9月,江澤民同志為研究生院20週年校慶題詞:“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辦成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基地”。2005年5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聽取中國社會科學院專題工作彙報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強調:“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做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關鍵在人,在於抓好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黨的十八大之後不久,2013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關於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4·15”重要批示,這即對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智庫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新定位和新方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國社會科學院30餘年間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智庫學者,他們為黨和政府以科學諮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僅在截至目前評選出的三批共61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研究生院培養的畢業生就佔到了22位,足見黨中央高瞻遠矚的人才戰略眼光。《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十一個五年事業發展規劃》亦明確提出:“進一步辦好研究生院。以建設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基地為中心,在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同時,更加注重將培養方向與我院學科建設相銜接,為我院培養後備人才......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素質和水準,擴大我院科研人才的選拔基礎。”
特色:研究生教育與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相輔相成
專業化的智庫需要專業化的人才,人才隊伍是智庫建設的重中之重。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王偉光同志在《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世界知名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一文中所指出的,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要努力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功底紮實、熟悉世情國情黨情、具有理論創新能力的理論家和高端學術人才,推出一批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善於開展跨學科研究的複合型人才,培養一批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答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對策性研究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能夠在國際交流中直接對話、有實力爭取話語權的學術英才”。誠然,人才培養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和長期的戰略任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尚執世界智庫牛耳的美國為例,帕地蘭德研究生院(Pardee RAND Graduate School)就是世界著名智庫蘭德公司于1970年創辦的全美最大的公共政策分析學博士孵化基地,其畢業生大多成為決策諮詢機構政策分析師、國家安全機構情報分析員以及大學公共政策教授等高端智庫人才,為美國政商各界的管理者提供著高品質的決策服務。2015年1月22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佈《全球智庫報告2014》,中國有七家智庫榮登“全球智庫150強榜單”,除中國社會科學院外,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也承擔著研究生教育任務,為自己培養著科研後備人才。實踐表明,智庫辦學是高素質智庫型人才培養的一條可行且可靠的捷徑。
另一方面,學科門類齊全、名師大家雲集、科研實力雄厚、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緊密結合,又恰是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舉辦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素質智庫後備人才的巨大優勢所在。經過30餘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已經探索出了一種充分體現自身優勢的“集中辦院、按所設係、分片教學、統一管理”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所謂集中辦院,是指中國社會科學院統一創辦一所研究生院,作為全院統一的招生單位和學位授予單位。這樣做,一是充分發揮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科門類齊全的整體優勢,順應了學科高度交叉、知識深度融合的當代科學發展趨勢,避免了各研究所單獨培養帶來的研究生知識結構單一、研究方法貧乏、學術視野狹窄的局限,促進了善於開展跨學科研究的複合型人才的養成;二是便於執行全院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保證了研究生學位授予品質;三是擴大了規模效應,節約了辦學資源。所謂按所設係,是指研究生院的教學系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所設立,系主任一般由所領導兼任,研究生導師從本所高級研究人員中遴選和聘請,係和導師負責研究生專業課教學和學術指導。“所繫合一”密切了研究所、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聯繫,加之較高的師生比例,使得導師可以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本學科領域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研究生可以參與導師承擔的國家級研究課題,能夠站在學術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的最前沿,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種智庫後備人才培養優勢是高等學校和一般智庫的研究生教育所不具備的。所謂分片教學,是指研究生院各教學系按照大學科群劃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國際問題等六大教學研究部,為相近專業的研究生開設共同必修的較寬口徑的專業基礎課,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宗教學前沿”、“經濟學前沿”、“法學前沿”、“文學—文化前沿”、“史學理論與前沿”、“國際問題前沿”等系列講座課,實現了相關所(係)教學的聯合與資源的共用。學部集體教與導師個人帶相結合,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碩士不碩、博士不博”的研究生培養困境。所謂統一管理,是指各所(係)的研究生統一在研究生院校區學習、生活,研究生院統一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等公共必修課以及相關公共選修課,並統一開展教務管理、學生輔導、招生就業、學位授予、後勤保障、對外交流等工作。上述獨特的智庫後備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了中國特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自身特點,是研究生較高成材率的根本保證。
使命:研究生教育與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目標趨同
200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30週年之際,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明確提出了“三個定位”的要求,即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加強高端智庫建設的根本前提,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是作為高端智庫不可或缺的支撐條件。一如“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要“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國際問題,開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系統性、綜合性研究,推出現實性強、公信度高、影響力大的創新性理論觀點和決策研究成果,為中央決策提供高品質的智力服務”。同樣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教育也要貫徹三個定位的要求。早在1994年7月研究生院在向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報送的《研究生院的職責、方向和任務》報告中就已明確:“辦學的方向和任務是貫徹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理論聯繫實際,勇於開拓進取,具有獻身精神和科學態度的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意見》為國家級綜合性高端智庫辦學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可以從培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才的高度著眼,進一步辦好研究生院,爭取逐步將研究生教育納入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高端人才培養規劃,為社科院、黨政部門、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社會智庫培養和輸送大批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德才兼備、富於創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人才,致力於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總體目標的實現。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