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社會科學院世經政所:低油價時代與中國機會

發佈時間: 2015-02-13 11:11:16    來源: 南方週末    作者: 陳博    責任編輯: 張林

張斌 顧弦 陳博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此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供給面的變化,2014年全球石油産出增量達到過去34年以來的高峰水準。

中東各國陷入“囚徒困境”,率先減産者損失最大。為了市場份額,只要油價水準仍高於産油的邊際成本,沙特難以主動減産,預計未來5-10年油價將維持低位。

地緣政治衝突是今後油價反彈的觸發點,但不會改變中長期的低油價走勢。

低油價時代中國經濟保增長壓力減小,而且迎來了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窗口。

圖:圖為美國北達科他州頁巖油礦區,火車和卡車正在運出原油

2015年1月30日,國際油價出現了半年來少有的一次反彈,兩個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紐約原油”和“布倫特原油”當日漲幅都超過7%,再次引發業界對油價觸底反彈的猜想。

每桶100美元的紐約原油期貨關口是在2014年7月15日跌破的,之後一路走低至今,2015年1月29日的收盤價為44.59美元每桶。上一次如此跌幅,還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時。

但通過分析歷史上六次油價大幅下跌的原因,我們基本可以預判,未來5-10年,油價將維持在靠近邊際生産成本的低價位時代。

斷崖式下跌

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供給增量實現了持續、大幅正增長,2013年以來産量甚至超過了沙特。沙特的石油政策從穩定價格轉向穩定市場份額,儘管油價暴跌,中東地區沒有減産。

過去半年來的斷崖式下跌原因很複雜,但主要還是來自長期供給面衝擊,包括以美國為代表的石油供給增長和OPEC石油供給政策的變化。

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供給增量實現了持續、大幅正增長,進口下降了約25%,出口則增長了約66%。2013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産量甚至超過了沙特。

美國供給增長的主因是近年來爆發的頁巖油革命。2014年美國頁巖油每天生産90萬桶,已經相當於全球每天石油産量9000萬桶的1%。頁巖氣開發也促進了天然氣等可替代性能源的持續增産。根據美國能源署的預測,未來兩年內美國將實現天然氣凈出口。

沙特過去一直扮演著通過調整産量穩定石油價格的角色。但是在2014年下半年油價劇跌的情況下,沙特的石油政策從穩定價格轉向穩定市場份額,儘管油價暴跌,中東地區石油沒有減産,導致2014年全球石油産出增量達到過去34年以來的高峰水準。

供給面的衝擊究竟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油價,以1980至2013年石油數據的回歸分析為基礎,我們測算2014年石油供給變化對此輪油價劇跌的貢獻佔了七成,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等需求端的變化則貢獻了三成;IMF研究員Arezki的相關估算結果是供需影響為六四開。

圖:長期供給衝擊導致的油價下跌往往持續時間更長、下跌幅度更大(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重回長期低價

作為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能源産品,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的影響原因雖然複雜,但簡單來講,無非就是或長期或短期的供需改變。長期的如新油田開採、替代能源産生、全球經濟增長等;短期的如地緣政治衝突、金融市場動蕩等。

從1970年至今,石油價格一共經歷了六次大幅下跌。從下降的原因來看,除了1981至1986年的下跌來自新油田開採、OPEC石油供應策略變化等長期供給面衝擊,之後四次受到的都是短期供需改變的影響。先是1990至1993年的海灣戰爭帶來的短期供給面變化,緊跟著1996至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減少了短期需求,而2001年的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裂、2007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也都是短期需求面的衝擊最後迎來了2014年下半年這一輪長期供給改變。

事實上,長期供給面的影響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初。在長達20年時間內,石油價格始終保持在低於30美元以內的低位,其中經歷了海灣戰爭、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網際網路泡沫等各種短期衝擊帶來的石油價格大幅波動,都沒有改變石油價格低位的長期格局。直到21世紀初迎來全球經濟高增長的長期需求面衝擊,石油價格才一路攀升到超過100美元/桶的高位。

這一次,長期供給面的衝擊重新顯現,我們預期2015年油價將維持在50-65美元/桶,未來5-10年內油價都將保持在低位,油價將出現新的常態水準。

為什麼這麼説?短期來看,美國的石油供給增長不會顯著改變,油價走向主要取決於OPEC會否減産。基於目前中東的地緣局勢,各國之間的博弈是一場“囚徒困境”,率先減産者損失最大;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只要油價水準仍然高於産油的邊際成本,沙特難以主動減産。

中長期來看,目前中東地區的開採成本依然具有明顯比較優勢,但隨著頁巖油氣開發技術的進一步突破,未來美國産油成本可能進一步下降。考慮到各類採油廠商的現金流狀況以及頁巖油氣廠商巨大的前期投入,廠商對油價的承受力將在略高於採油邊際成本的水準上,未來會出現以靠近邊際生産成本為定價原則的低油價時代。當然,這個預測的前提是未來5-10年的長期需求基本面,也就是全球經濟增長沒有太大起色。

唯一的變化因素在地緣政治衝突。石油如果持續下跌,很多産油國財政赤字將大幅上升,政府將遭遇巨大壓力,為爆發地緣政治衝突鋪下了溫床。從以往經驗看,地緣政治衝突勢必會帶來油價的顯著反彈,少則3-6個月,多則2-3年,但終歸還是會回歸到長期供給面和長期需求面決定的低油價水準。

唯一的變化因素在地緣政治衝突。從以往經驗看,地緣政治衝突短期內勢必會帶來油價的顯著反彈。

圖:美國石油供給持續加大推動2014年全球石油産出增量達到歷年高峰水準(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中國新機會

低油價會給中國經濟的增長注入新的活力,保增長壓力減小,為消化前期債務和降低債務杠桿提供了空間和時間。同時,強勢美元和低油價組合也為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改革提供了最佳機遇。

毫無疑問,對於石油凈進口國而言,進口原油價格下降會對宏觀經濟産生直接和間接雙重影響。一方面,油價下降帶來生産成本下降,刺激短期要素投入增加,造成産出上漲和CPI下降,這是直接影響;另一方面,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價格水準下降又會促使一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改變,帶來産出和價格水準的第二輪變化,這是間接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認為,此輪油價下跌將可能使2015年全球GDP增速提升約0.3%至0.7%,2016年全球GDP增速提升約0.4%至0.8%。同時,油價大幅下跌還將導致石油凈進口國與凈出口國之間的財富重配。石油凈進口國將更明顯受益於油價下跌,比如中國GDP增速2015年可能因此提升約0.4%至0.7%,2016年可能提升0.5%至0.9%;而石油凈出口國,尤其是中東、北非等地區可能陷入財政困境。

具體到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我們的測算結果是,石油價格每下降10美元,就能提升中國工業增長值增速0.5個百分點,提升GDP增速0.2-0.3個百分點,壓低CPI0.1個百分點。

當然,影響的力度和寬度,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貨幣當局的政策變化。如果石油價格下降帶來的通脹水準降低促發了貨幣當局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石油價格下降對工業增加值、GDP增長帶來的刺激作用就會力度更大、時間上更持久。反之,如果貨幣當局不對油價變化做出反應,這一效果將在半年以後逐漸消退。

如果按照我們的預測,2015年國際油價維持在50-65美元/桶,那麼將會給中國經濟的增長注入新的活力,保增長壓力減小,為消化前期過度債務積累和降低債務杠桿提供空間和時間。

同時,強勢美元和低油價組合也為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改革提供了最佳機遇。中國外匯儲備資産的真實購買力有兩個關鍵決定因素:一是美元匯率;二是石油價格。強勢美元和低油價背景下,單位美元的真實購買力處於高位。這為外匯儲備改革提供了難得機遇。未來幾年應抓住這個機遇推進外匯儲備資産管理機構多元化改革,借助制度力量和市場力量實現外匯儲備資産真實購買力的保值增值。

需要警惕的是,作為能源消費大國和石油凈進口國,中國不能因為石油價格下降延誤對能源消費的節省,不能延誤替代能源創新。財政政策方面,可考慮減少對能源消費的補貼,增加對石油消費徵稅,將所得稅收用於補貼中低收入群體或者支付改革成本。但為了打消廣大居民對石油相關産品稅收增加的疑慮,也應明確公佈這部分稅收的數量和去向,並安排一些與石油稅收增加相匹配的稅收減免或者其他措施。

評 論

南方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