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中國首個官方綠色金融研究課題正式啟動

發佈時間: 2015-02-13 11:01:35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教授致辭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致辭

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兼CEO、國合會委員Andrew Steer博士致辭

部分參會嘉賓合影

(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重大課題于2015年2月1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正式啟動。該課題由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發起,由中國人民大學承擔。國合會作為國際性高級諮詢機構,于1992年由中國政府批准成立,現任主席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

該課題組核心成員由環境保護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銀行(World Bank)、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等多家國內外生態金融領域權威機構的高水準專家組成,致力於建立保證投資項目環境完整性的相關制度體系、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到綠色項目、推動"綠色"成為金融發展新的增長點、建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框架與路線圖。課題研究成果將在國合會2015年會上彙報。

該課題啟動會由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副主任、國合會助理秘書長方莉主持,課題組核心成員、支援專家悉數到場,瑞士和挪威等國合會捐助方與合作夥伴參加,共同探討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借鑒國際經驗、加強國際合作,促進我國綠色金融體系改革,研究設計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框架和路線圖,為推動實現生態文明做出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教授發表致辭。他指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設立了"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這一大型課題。該課題是中國官方第一個綠色金融的研究課題,也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促進綠色金融的合作。他強調,當前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侯變化、維護能源資源的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的挑戰,中國積極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提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充分體現了中國將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綠色轉型的意志和決心。當前習近平主席"四個全面"和"新常態"思想的提出使綠色金融成為最佳的推進時期。"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的啟動,標誌著中國政府在綠色金融改革上的工作已經全面行動起來,也標誌著海內外的支援力量共同參與到中國綠色金融事業的正式的開始。作為經濟金融研究的重鎮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的踐行者,中國人民大學自然應該義不容辭,身先士卒。他介紹,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組的中外專家們在此前的12小時閉門研討中達成了很多的共識,雙方均認為中國推動綠色金融不僅對中國綠色經濟轉型和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對世界環境與發展也具有戰略性意義,是中國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要的貢獻;並對課題組的主體框架和主要內容做了簡要闡釋。

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兼CEO、國合會委員Andrew Steer博士發表致辭。他指出,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金融行業以前或者傳統上來説,只關注投資回報,關注短期收益,從而加劇環境問題。但是現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金融的行業監管者和資金管理者都在進行改變,有史以來第一次把環境風險納入金融決策中,而且中國正處在這個改變的中心。他期待課題組能給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一些非常技術性的建議以及選擇,借鑒和參考世界範圍內的經驗和做法,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體系框架和發展方式。在他看來,中國現在處於一個非常好的位置,有潛力在可持續能源、綠色科技方面等領導這個世界。他認為,中國政府決定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將能促進就業,提高經濟競爭力,推動社會良好發展,同時能夠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這將推動中國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環保部原總工、國合會副秘書長徐慶華代表環境保護部並代表中方高級顧問、環保部副部長、國合會秘書長李幹傑在啟動會上做特邀報告。他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將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進行考量,做出了明確的部署,在這樣的環境與經濟狀況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以實現環境經濟協調發展。通過建立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將有限的財政資金作為杠桿,撬動幾倍乃至十幾倍的民間資本,投入到環境保護領域。通過建立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進一步促進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環境保護資金的利用效率。通過建立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建立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治理的活力,不斷提升我國的污染治理水準。他指出,綠色金融體系的建立可以對環境保護産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環境保護反過來對金融業的穩定發展又具有促進作用。

中方高級顧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也應邀在啟動會上做特邀報告。他指出,環境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金融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金融政策在綠色金融方面的認知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與中國的發展進程是相一致的。人民銀行正在牽頭起草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十三五"規劃,計劃把綠色金融作為該規劃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和組成部分。他提出四點倡議:加強對綠色金融基礎性問題的研究,研究推動建立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把解決中國實際問題與借鑒國際成功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加強綠色金融理念的宣傳與推廣。

該課題具體由中國首家生態金融智庫--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負責具體執行。該中心隸屬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運營管理。人大重陽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剛剛入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佈的《全球智庫報告2014》"全球智庫150強",此前參與發起綠色金融工作小組,致力於推動金融體系更好地為生態環境的改善發揮作用、更好地運用金融杠桿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金融作為新興事物,具有重要意義。它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手段,可以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提供與生態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金融供給,積極發展生態經濟。生態金融作為加快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的必然選擇,可以發揮生態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實施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為資源環境、生態建設等領域引入更多資本,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修復和治理的效率和水準。生態金融作為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式,將生態環保理念充分應用到金融領域,引導企業從單純尋求經濟效益向環境社會效益轉變,有助於推進産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金融作為金融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不僅優化其資産結構,而且還能防範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也為其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機會。

"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課題,作為史上官方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權威性最強的研究課題,全面凸顯了國合會冀望通過中外專家學者、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合作研究,放眼世界、立足中國,充分發揮生態金融的積極作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在金融、經濟、法律、管理等人文學科,始終在全國高校中獨佔鰲頭,對於推進生態金融責無旁貸。中國人民大學多年的學術底蘊和創新積澱,在生態金融領域積累了大量的學術資源、師資力量和系統網路,必定能夠圓滿地完成課題研究。

此課題的啟動,標誌著中國吹響了綠色金融改革、促進綠色轉型的衝鋒號。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全中國!政府在行動!社會在行動!國際在行動!智庫在行動!

評 論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