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發佈,最關心整政府衛生投入結構

發佈時間: 2015-02-10 11:59:5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楊公振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網 2月10日訊 記者 楊公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今日發佈,最關心整政府衛生投入結構為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國健康夢”,系統總結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歷史經驗與成果,大膽探析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提出解決思路與建議,以期對“十三五”乃至今後更長時期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提供啟示與借鑒,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援下,華中科技大學方鵬騫教授率領其團隊,依據其二十多年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密切觀察與研究、親身實踐與思考,主持編纂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衛生改革與發展綠皮書系列)。

《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總論,分別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歷史沿革與展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衛生籌資及其績效分析;中國醫療衛生服務提供體系評價;中國醫療衛生服務監管體系評價。第二部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專題分析,分別為均等化視角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調查報告;全民健康覆蓋目標下的中國醫療保障制度發展與整合;中國基本藥物制度的發展;中國民營醫療機構:問題、反思和展望;中國中醫藥服務體系的特色與展望;中國醫療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與發展;中國醫療衛生資訊化建設的現狀與發展。

中國醫療衛生

本報告數據資料來源權威詳實,全部是國家統計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國家部委和研究機構編撰的統計年鑒或各種研究報告;大部分專題論述均從改革開放起直至現在,編寫者力圖通過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各領域長時間大跨度的脈絡梳理,探究各個時期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經驗策略與路徑選擇,追本朔源,理清當前醫改中的成果與難點的前因後果。

在關於“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經驗、成績與成果”部分中,報告指出城鄉居民整體健康水準持續改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顯著提高,我國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在我國60多年的發展歷程裏延長了39.5歲,這在全世界都是比較罕見的;我國嬰兒死亡率已經從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3年的9.5‰,已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準;我國孕産婦死亡率從2005年的47.7/10萬下降到2013年的23.2/10萬,低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但與經濟發達國家還有差距。

在“中國醫療衛生事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方面,報告認為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如2003年我國調查地區居民兩周患病率是14.3‰,慢性病患病率為151.1‰,2013年我國調查地區居民兩周患病率是24.1‰,慢性病患病率為330.7‰;不同地區居民之間的健康水準仍存在明顯差異,如東部城市和經濟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在2010年均超過78歲;而西部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省份(如雲南、西藏、青海等)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在2010年還不足70歲,2013年我國城市地區嬰兒死亡率為5.2‰,農村地區為11.3‰,農村地區是城市地區的2.2倍。

本發展報告認為衛生總費用增長速度必須與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相協調,應嚴格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以防止因各級財政支出壓力過大導致的“醫療費用社會經濟危機”在中國上演。據此本發展報告建議,到202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達到58257億元,佔GDP的比例為6.17%,每人平均衛生總費用達到4188元,可同時兼顧整體經濟發展水準與居民健康需要。

本發展報告同時認為目前最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調整政府衛生投入結構,提高衛生系統績效。首先,應增加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投入,提高其服務能力,引導健康需求在基層機構得到滿足,這是提高衛生總費用使用效率的必然路徑;其次,加強轉移支付,減少城鄉、地區間健康水準差距。衛生投入水準在城鄉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

發展報告將分為三個年度連續出版,《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2014》是該綠皮書的第一部,後續兩部分別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5——中國公立醫院發展報告》,《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6——中國健康保障制度發展報告》,敬請社會各界持續關注。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