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1月29日訊 記者張林)公共外交是向外國公眾提供資訊、與其互動並力求影響之行為。如今,向外國公眾提供資訊的渠道很多,微網志是一個重要渠道。許多外國組織機構和個人借助中國微網志向中國公眾提供資訊、互動的平臺。1月29日,察哈爾學會就這一話題舉辦了圓桌討論會議,並結合《微網志外交理念及實踐策略》一書,對微網志外交的話題進行深入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鐘新介紹稱,《微網志外交理念及實踐策略》是中國第一本以“微網志外交”為主題的書,歷時四年,討論了微網志外交的概念、背景和歷史演變進程,並建構了“微網志外交效果的評估方法”,供微網志運營者參考。另外,書中還對5個外國駐華使館、4家外國媒體、4家外國企業、4個外國非政府組織、3個外國名人五種類型共20個國際行為主體的新浪微網志帳號各自的表現、共同的傳播特點與公共外交意義提出點評。
如何做好微網志外交?鐘新認為,“用心”經營新平臺,需要國際行為主體知己知彼,深刻理解自身目標語優勢資源、深刻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深刻理解傳播平臺的特性。國外多元主體在中國的“微網志外交”實踐和中國多元主體在外國的推特外交、臉譜外交,中國的“微”外交行動是相對滯後的,不過一些主體正在努力借助當地社交媒體與當地公眾互動。
同為作者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黃超博士建議,中央媒體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開放的帳號,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準,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傳播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還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來豐富我們“微網志外交”的內容。
公共外交的根本目的就是為我們國家利益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龔建忠認為應該更加重視類似“微網志外交”的公共外交手段。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際聯絡局處長朱承銘也認為微網志只是一個形式,2.0的新型公共外交,實際上是一個傳播理念的進步,根本的核心還在公共外交,雖然公共外交做了很多,但是關鍵還在於説清楚幾個根本的核心問題。
“微網志”的平臺上,具體操作時還應該結合熱門話題。新浪政府事業部總監張躍穎從用戶角度分析時指出,其實有很多用戶群體,現在微網志的用戶是多元化的,已經不是大V和公知得天下了,很多微網志裏面對於公共話題,包括一些公益話題,包括政府的政治話題,都非常感興趣,並進行主動傳播。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