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許勤華:樹立低油價新常態下國際能源合作思維

發佈時間: 2015-01-28 08:51:54    來源: 中電新聞網    作者: 許勤華    責任編輯: 張林

2014年底開始的油價大幅度下跌,預示著2015年會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對於中國而言,更是如此。所謂“不同尋常”表現在,人類能源文明史上的第三次巨大轉型,借著轟轟烈烈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以油價一路狂跌的形式,在2015年展露崢嶸。這次從化石能源向非化石的能源轉型,較之前兩次從木材到煤炭、從煤炭到石油,將更為漫長。但也會如前兩次能源轉型一樣,從根本上重塑全球能源秩序。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需要在此過程中作出政策選擇,進行一場順應能源轉型大方向的能源革命。尚處於以煤炭為主要消費品種的中國,能源革命的提出,建立在對全球能源形勢將發生重大調整的前瞻性判斷之上。

國際能源合作是為中國能源革命中能源生産、能源消費、能源技術和能源體製革命服務的,因此需要加強。

那麼,對於“不同尋常”的2015年,中國如何加強能源國際合作,以下四點值得認真思考:

樹立低油價新常態下國際能源合作新思維

這一輪油價下跌不同於1986年和2008年的前兩次下跌,是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下跌,是在供需基本面起決定因素基礎上的一次常規與非常規油氣(頁巖/緻密油氣)資源為搶奪市場份額的較量。常規油氣加上非常規油氣的生産總量大過消費量,在經濟依然疲軟特別是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欲振乏力之世界經濟展望預期值的刺激下,下行壓力被進一步放大。應該説,北美非常規油氣革命的成功,是此次油價下跌的主要始作俑者,揭示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

“低油價”實際上只是由於油價泡沫被擠出以後,逐漸向理性油價靠攏的一種新常態。適應“低油價”的新常態,就是尊重國際能源市場的經濟規律。而建立“低油價”新常態下能源國際合作思維,就是要以更符合國際能源市場經濟規律的精神,推進國際能源合作。

認清中國在全球能源秩序中的地位與作用

“大能源時代”的到來,加大了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的權重。“大能源時代”是指,從能源品種來看煤炭和常規油氣資源不再“一枝獨秀”,緻密油氣、頁巖油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新能源開發欣欣向榮。核能及各類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技術日益成熟;從能源開發區域來看,大陸上油氣勘探開發熱點降低,而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大;從能源與自然環境聯繫來看,能源發展越來越受到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限制。“大能源時代”中能源權力被重新建構,不再以“油權”為唯一核心,還包含“能源供應權”、“能源需求權”、“能源技術權”、“能源金融權”以及相應的“能源碳權”等等。世界不同地區/經濟體因為具有不同能源權力優勢,在全球能源權力結構中各據一方。“能源供應權”是指能源資源國因擁有能源資源所具有的在世界能源市場中資源供應的絕對權力,如沙烏地阿拉伯。資源國和生産國因為其能源供應權的優勢,在全球能源權力結構中處於金字塔尖的位置;“能源需求權”是指能源需求國因具有巨大的消費量所能提供的能源資源需求的強大市場權力,如中國;“能源技術權”是指進入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後擁有先進技術就有了把握世界未來發展走向的影響權力,如德國;“能源金融權”是指憑藉發達的金融體系以及對全球金融的影響力擁有能源價格的更多話語權,如美國;“能源碳權”是指由於掌握了能源産品所含碳量的計算方法以及碳政治的話語權在低碳經濟秩序中具有的相對權力如歐盟國家。

全球能源需求重心逐漸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國家(emergingnations),區域分佈集中在亞太和中東。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原油進口國,巨大的消費力和消費市場使之擁有了能源價格的影響力,也在重新塑造其對外能源關係。

提高對能源國際合作戰略目標的定位

中國對石油消費的增加和減少、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左右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起伏。這一輪油價的下跌亦説明瞭兩個問題:第一、世界現代石油工業經過一百多年的運作,機制已經十分成熟,任何試圖操縱國際石油市場的國家或政府,只能是利用金融資本等工具借機(如地緣衝突)等行事,且在多極化日益顯現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中,操縱的結果必是雙刃劍,沒有全勝的十足把握;第二、中國巨大的消費量日益掌握了能源權中的市場權。歷史上能源消費第一的國家都曾是霸權國家,如木材時期的荷蘭、西班牙,煤炭時期的英國和石油時期的美國。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如何將市場權轉化為國際政治含義中的國家權力,以增強我們對全球資源乃至制度安排進行分配的話語權,值得深思。

由此,我們應該提高對能源國際合作戰略目標的定位。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在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以有效利用國際資源。同時,如何將市場權轉化為國際政治含義中的國家權力,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的目標和任務,也是我們面臨的挑戰。需要三思而後行,否則將錯過又一次能源生産與消費以及技術轉型時期的發展戰略機遇。

實現能源國際合作戰略重點的再佈局

自1993年成為石油産品凈進口國後的二十餘年中,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戰略重點是“走出去”,在全球主要能源資源地進行佈局,逐漸形成了上游勘探和開發的全球五大區塊,建設了陸上國際油氣管道。那麼,隨著全球能源形勢的重大變化,能源國際合作戰略重點需要重新佈局。首先,調整能源國際合作戰略重點的方向。

在“走出去”的同時注重“引進來”,引進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其次,調整能源國際合作戰略重點的結構。從原來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原材料資源獲取,通過國際合作,以加快新興、清潔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的轉讓、管理經驗的培育、能源金融市場的建設和人才的儲備等工作的步伐。

綜上所述,低油價時代的到來,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實施能源生産與消費革命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應該抓住這個“低油價”窗口期,在通過能源國際合作做好各種能源儲備的同時,在供需矛盾不突出的情況下,順應全球能源形勢的變化,對能源國際合作的重點、佈局等作出調整,以在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更有效地利用國際資源。2015年,是調整的關鍵之年。(作者許勤華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評 論

中電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