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動態

“2014年年報”顯露中國經濟六大發展趨勢

發佈時間: 2015-01-22 09:21:22    來源: 人大重陽網    作者: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發佈2014年中國經濟“年報”。基於“新常態”要求,在這份將更多筆墨用於描繪經濟結構和品質變化的報告中,中國經濟顯露出六方面發展趨勢。

GDP增速創24年新低 經濟進入新常態

2014年中國GDP增7.4%,創近24年來新低。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強調,這一增速符合經濟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在國際上也是個不低的水準,“7.4%對應著8000億美元的增量,這個數不小”。

從2012年二季度跌破“8%”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已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7.3%到7.8%的區間內,這也顯示“中國經濟足夠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日發佈報告預計中國經濟2015年增長6.8%。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原副院長曹和平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經濟目前基本面向好,2015年一、二季度的形勢可能會比較艱難,但不必過分擔心。

服務業連續兩年領先 産業結構持續優化

繼2013年中國第三産業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後,服務業在中國經濟總量的佔比2014年進一步提高到48.2%,高於第二産業5.6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正加快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

這一變化的好處已在就業領域得到體現。2014年,中國城鎮凈增就業1070萬,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訴中新社記者,服務業增長對就業的拉動是製造業的1.3倍。服務業超越製造業態勢的“鞏固”是經濟增速下行影響未向就業傳導的一個重要原因。

城鎮人口首達7.5億 供需兩端釋放紅利

2014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提升至51.2%,中國需求結構改善的重要助力是城鎮化的持續推進。

馬建堂透露,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有將近7.5億人生活在城鎮,“十三五”中西部還有一億人要進城。

他強調,成千上萬人進城一方面將改善資源配置的效率,從供給方面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市民化會對住房、醫療、教育、保健等産生很大的需求。

居民收入三度跑贏GDP 消費潛力釋放可期

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速連續第三年快於GDP增速。這一變化和工資的持續上調有關。當年,19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收入的領先意味著居民能更多地分享到發展紅利,有利於釋放更多消費潛力。但同時,也使一些成本不斷上升的企業面對“兩頭夾擊”的壓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認為,在勞動力成本上漲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企業應當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産率,增加投資力度,通過提高生産自動化、機械化水準,減少對人力的依賴。

基尼系數連降六年收入分配有待推進

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9,自2009年來連續六年下降,但這一數字仍然超過國際公認0.4的貧富差距警戒線。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中新社記者分析,基尼系數六連降表明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呈現逐步縮小的態勢,這是官方大力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成果。

但他也強調,中國基尼系數仍然處於較高水準,這不利於社會穩定。下一步應繼續推進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包括推出房地産稅、遺産稅等舉措來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

“勞動力”連續三年縮水 人口紅利面臨挑戰

2014年末中國16歲至60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翼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雖然從2012年起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開始連續三年減小,但15-64歲年齡段人口占比仍然在70%以上,這意味著中國仍將經歷一段人口紅利維持期。

張翼指出,在勞動年齡人口中,35-64歲人口所佔比重在上升,15-35歲青壯年人口占比在下降,這意味著推動技術創新的勞動力佔比在縮小。今後應著重加強對勞動力的職業培訓以及科學素養教育。

評 論

人大重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