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殷 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國觀智庫特約研究員
“一路一帶戰略”的提出,是中國崛起的必然産物,也必然遭遇與中國崛起一樣的挑戰與阻力。從長遠來看,我們當然對一路一帶戰略的成功充滿信心,但是我們同樣要避免這種信心畸化一種不切實際的浮誇。越是宏大的戰略,越是需要謹慎務實,盲目樂觀帶來的浮躁與膚淺是國家戰略實施中的大忌。我們的知識分子,要少一些隨大流的機巧,多做些冷靜而務實的思考。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必須考慮一下一些基本的問題:
其一,如何定位我國與“一路一帶”中小國的關係問題。任何概念的提出,都有其現實意義與歷史背景。對於中國而言,一路一帶是大國權威的鼎盛時期。但必須指出的是,儘管我們是仁義之邦,在處理國際關係上迥然不同於西方霸權表現出來的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但中國與一路一帶上的國家並不是平等的。絲路並不僅僅是經濟交流之路、文化傳播之路,在很多時候也是戰爭之路、征服之路。今天一路一帶上的許多國家尤其是小國,在古代絲綢之路的時候,並不是我們平等的夥伴而是我們的藩屬。絲路時代的回憶對於他們來説,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一路一帶的提法甚至都可能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我們在推進一路一帶戰略的同時,必須對絲綢之路進行現代性的重構,避免那種天朝上國的自大心態,切實打消這些國家的顧慮。
其二,如何處理我國與一路一帶中的大國關係問題。一路一帶將帶來地區秩序的重構,作為中國提出的戰略,它必須服務於中國崛起的國家戰略。然而我們必須注意的是,一路一帶上不只中國一個國家有大國理想。我們如何協調與這些地區大國的關係將直接決定一路一帶戰略的成敗得失。西北方向的土耳其、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是具有強烈大國野心的區域強國,它們對於泛突厥主義與泛伊斯蘭主義的中亞走廊有著不同於中國的利益訴求。而東南方向的越南在無可奈何地承認中國的影響力的同時,亦對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南亞的印度正處於崛起之中,它不僅對中亞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在東南亞將很可能成為中國的重要競爭對手。抓不住地區大國,做不到以點帶面,就抓不住地區走向的主動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國在拉美方向的拓展就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我們把大量資源投放在委內瑞拉、厄瓜多和古巴之上,而相對放鬆了對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等地區大國的工作。在今天看來,我們的選擇未必沒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其三,是一路一帶的攤子到底鋪多大的問題。林毅夫先生的最新提法是一路一帶還要加上一洲。這種提法當然是高瞻遠矚的,但是它也忽視了一個生活小常識,那就是在麵粉一定的情況之下,煎餅攤的越大,餅子就越薄。很多時候,蓋10層樓可能順順利利、風風光光,但是心太大要蓋30層,可能最後就蓋成了爛尾樓。一路一帶就本質而言不是經濟戰略,而是政治戰略。它的目的是重構與我國密切相關的特定區域內的國際秩序,從而改善我國的國家安全大環境,為我國進一步的和平崛起打開局面。這實際上意味著,在一路一帶上的許多投資,在經濟上回報率是不高的。目前我國在中亞、南亞的大量投資,其實都是以道路建設、港口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一方面即便這些工程能夠盈利,其回本的過程非常漫長,另一方面這些工程能否盈利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疑問。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國企基本上掙的都是我們國家自己的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學者一談到一路一帶戰略,就大談過剩資本輸出。這種提法雖然在大方向上是對的,但是在很多時候其實並不靠譜。資本向什麼地方輸出,以什麼方式輸出,都是根據不同地方的特點發生的。不是窮地方、落後的地方就適合過剩資本輸出。比如現在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認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在快速上升,因此將製造業轉移到人力便宜的東南亞或印度會很合算,但實際情況完全不同於想像。柬埔寨和印尼的人力最便宜,但是柬埔寨基礎設施極為落後,工業園裏的企業甚至必須自己發電。印尼的人雖然便宜,但是勞工組織相當發達,而且島嶼林立,交通、電力都極為昂貴。印度的情況就更為複雜,沿海一線雖然人力資源豐富,而且基礎建設不錯,但是地價非常昂貴,而內陸地區雖然人也便宜、地也便宜,但是基礎建設又非常的落後。種種複雜的情況實際意味著,一路一帶上的許多國家的投資環境並不令人樂觀,相比而言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甚至更值得發達地區的過剩資本的進入。我們在一路一帶上花的很多的錢,不是算經濟賬的,是算政治賬的。毛澤東時代中國的國際援助有一條成功的經驗,那就是要算大帳不算小賬,但是也同樣有一條教訓,那就是攤子不能鋪太大,投錢不能太豪爽,升恩鬥仇的老話不能忘記。
其四,是一路一帶上許多國家的政治風險問題。很多中西方學者拿“一路一帶”來比美國的馬歇爾計劃。這兩者的確有相似之處,但是馬歇爾計劃是在美國的軍事霸權之下進行的。在那個時候,美國人事實上對西歐進行了軍事佔領,中國的一路一帶沒有類似于美國那樣的軍事保障。這意味著投入到一路一帶上的大量的資産實際上是沒有多少保護的。真遇到了撕毀協議、翻臉不認人的流氓,我們實際上沒有太多的辦法。這並不是開玩笑,緬甸近來發生的一切,不管是對中方水電站的打壓還是對中方銅礦的圍堵,其實多少都和緬甸的政治轉型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經濟行為,很容易被視為政治行為。尤其是在經濟效益並不顯著的時候,它的政治性更強。也正因為此,它會受到政治強烈的影響。而以國有企業為主,以基礎建設為主的經濟行為是我國目前對許多一路一帶國家經濟進入的主要方式。因此這些國家政局的穩定性,尤其是對華關係的穩定性,對一路一帶戰略的影響極大。然而許多一路一帶國家的內部政治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國家自身的政治過程缺乏穩定,有些國家比如緬甸、泰國是民主轉型的問題,有些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坦、阿富汗是地方勢力強大、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盛行的問題。有些國家比如哈薩克、烏茲別克面臨老人政治走向黃昏,接班人政權交接的問題。另一個方面,則是因為許多一路一帶國家由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長期是大國爭奪的焦點,因此政權容易受到外來勢力的強烈影響。比如中亞幾國長期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比如印度對阿富汗持續增加的援助,比如美日對緬甸民主轉型的介入和對菲律賓的支援,又比如印度正在不斷增加的對斯里蘭卡的影響力,斯里蘭卡的新政府的態度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在斯里蘭卡的港口項目,而這個項目將是一路一帶的重要支點之一。如果我們足夠坦誠,我們就必須承認一路一帶上的政治不確定性正在增大,而這將可能對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提出挑戰。
其五,一路一帶最有可能突破的是東南亞地區。一路一帶並不是一個全球戰略,它是一個基於中國視角的,超越了西方政治地理劃分的區域概念。這個概念雖然是基於中國獨特的歷史經驗而提出的,但它的內部仍然存在著西北與東南之間方向上的分歧與緊張。在中國的歷史上,這也是所有興盛的王朝都面臨過的困惑。相比于在戰略上挑戰重重、經濟上獲益有限的西北方向,一路一帶在東南方向更可能取得積極的突破。一方面,這是因為廣泛存在於東南亞各國的華人階層。值得注意的是,華人對中國的天然親近,並不等同於他們與我們分享共同的國家認同。雖然由於特殊的歷史脈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華人階層國家認同感薄弱,但是泰國、新加坡的華人卻具有較強的國家認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相對較為穩定,其對華政策具有較強的延續性與可預測性。除了緬甸之外,東南亞各國的對華外交政策基本定型,雖然東盟的部分國家與中國仍然存在著島嶼糾紛,但是隨著自貿區的發展,東南亞的經濟已經與中國不可分割。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東南亞的糧食與石油,將能夠極大有助於中國實現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
任何一個偉大的國家戰略的實現,都是高瞻遠矚與腳踏實地共同作用的結果。令人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社會似乎前者太多,而後者太少。我們的一些學者要是能夠少一些泛泛而論的國師情結,多一些做小問題、做真問題的專業勁頭,該有多好。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