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原編者按,略有改動) 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理論熱點紛呈。年末歲尾,《學習時報》編輯部對2014年領導幹部學習熱點進行梳理,綜合中央文件、領導講話、學者觀點 ,在3、4版同時刊出,以供讀者參考。
( 1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2013年6月,中宣部下發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同年7月,《光明日報》《學習時報》等報刊連續刊發學習總書記講話的系列文章後,學習貫徹總書記系列講話在全國各地不斷展開。2013年10月,《幹在實處走在前列》重印。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出版發行,《之江新語》重印,將各地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的活動推向高潮。
理論界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有學者認為,總書記的講話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昇華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學者認為,總書記的講話圍繞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外交工作,圍繞從嚴管黨治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等,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有學者認為,總書記的講話集中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對研究中國發展走向有重要啟示。還有學者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風格及特點、強調的思維方法等角度進行研究,開拓了學習總書記講話的新領域新視角,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
關鍵詞:依法治國 從嚴治黨中國道路 中國夢 改革開放 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政治局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集體學習。中辦下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力部署,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這個概括,實際上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説,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關鍵詞:三個倡導 文化軟實力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美德
( 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原則和重大任務等根本事項。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體而言,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於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領導幹部要不斷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正確認識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關鍵詞:良法善治 法治思維法治方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依憲治國
( 4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習近平同志指出,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必須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句話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最終的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因此,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
關鍵詞:國家治理體系 國家治理能力 社會治理 協商民主
( 5 )中國經濟新常態
2014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2014年11月,習近平出席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並作題為《謀求持久發展共築亞太夢想》的主旨演講,首次系統闡述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三個主要特點及給中國帶來新的四個機遇。三個主要特點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四方面的發展機遇: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習近平同時指出,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常態的九大特徵,並指出,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説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關鍵詞:中高速增長 經濟結構深度調整 增速放緩 創新驅動 集約增長
( 6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共16個部分、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決定》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
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産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方面,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關鍵詞:攻堅期和深水區 市場決定性作用 頂層設計 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 7 )總體國家安全觀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資訊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就是安全各領域、各要素、各層面統籌治理,創建當代中國國家安全治理系統格局。總體國家安全觀確立了國家安全治理的價值引領。
關鍵詞:國家安全“命運共同體” 國家安全治理系統 國家安全委員會
( 8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為重點,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進一步突出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2013年6月開始,分兩批進行,到2014年9月底基本結束。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中貫穿“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按照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三個環節進行總體部署。旨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使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關鍵詞:為民 務實 清廉 作風建設 先進性 純潔性
( 9 )法治化反腐
自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我國法治化反腐進入了新常態。
法治化反腐是相對於人治化反腐而言的,人治化反腐遵從領導意識,誰被查、查到什麼程度取決於領導的意志,這使得反腐敗國家機構處於被動的狀態,無法真正形成法治化的反腐制度。強調法治化反腐,就是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如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最重要的就是強調規則至上,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反法律規定,實施腐敗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因腐敗行為而受到的法律制裁都應按照相同程式進行的,所受制裁的嚴重程度都應按照相同的標準來決定。既不因領導人的更替及好惡而改變,也不因腐敗分子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區別,這使得反腐敗具有常態化和持久性。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作。”要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反腐敗國家立法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 反腐常態化 不想腐 不能腐 不敢腐
( 10 )大數據
對於“大數據”,專業資訊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資訊資産。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資訊,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
數據科學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中提出,“大數據”時代人們對數據研究方面最大的轉變,就是著重于相關關係的實際價值而不再固守因果關係。也就是説不再苛求由因到果的推導順序,而是更加關注數據關係所展現的未來趨勢。因而我們可以看出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它能夠展現出當下社會的運作狀態,能預測未來社會的走向。
2014年全國兩會上,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要把“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大數據意味著即時,政府部門能夠直觀地找到群眾意見最為強烈的問題,並予以解決。大數據意味著智慧,政府部門能夠更好地了解到群眾的想法與需要,從而提高對公眾的服務水準。大數據意味著開放,讓群眾更清晰地看到政府運作的過程,有利於群眾更好地監督政府執政。
可以看出大數據帶來的資訊風暴不僅會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更應成為領導幹部治國理政的強有力工具。迎接“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則需要領導幹部與時俱進,善於利用各種現代資訊處理技術,並將之熟練地運用到工作中,從龐大的數據中找出重點,使其成為更好地服務人民的風向標。
關鍵詞:海量資訊 數據結構雲計算 數據庫 數據分析 數據可視化
( 11 )三嚴三實
2014年3月9日下午,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就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
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説老實話、乾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三嚴三實”的著力點就在一個“嚴”字、一個“實”字。“嚴”字蘊涵的是嚴肅的政治追求和嚴明的紀律要求。“實”字蘊涵的是求真務實、尊重實踐、注重實效的工作方法和忠誠老實、厚道樸實、認真踏實的處世態度。
“三嚴三實”闡明瞭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豐富了管黨治黨的思想理念,為加強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深入推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黨員幹部應把“三嚴三實”作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為為官用權的警世箴言,作為幹事創業的行為準則,真正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更好地履行共産黨人的崇高職責。
關鍵詞:作風建設 修身做人管黨治黨
( 12 )官德教育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完善幹部選拔任用機制。2012年的國家公務員招錄,首次考察德行。
官員必須恪守職業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官德本質是一種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終處於社會道德的核心地位,因為沒有哪一種職業道德像官德這樣涉及運用國家權力過程。官德與其他職業道德相比有其雙重性的特點,即官員作為一個職業道德主體,既要具備國家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活動過程中的職責道德,又要具備作為一個掌權者在權力運用過程中的權力道德,即與權力的行使密切相關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
官德的養成,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機制。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反腐體制機制,通過制度約束權力。另一方面,發揮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的作用,切實讓公共權力公開透明;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幹部選拔標準,完善官德考評體系。
健全的行政人格是官德的重要內容。建構健全的行政人格,必須輔以先進的制度建設和行政文化建設。
習近平同志指出,官德就是從政之德,是為官當政者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風等方面的素養。共産黨人的官德,就是“為民、務實、清廉”。要恪守為官之德,記住“自己也是百姓”。
關鍵詞:職業道德 政治操守德才兼備 以德為先
( 13 )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任務。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強調:“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這主要體現在他全面深入地闡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治理中的資源意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及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習近平強調要努力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構想中,習近平注重借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精神和歷史經驗在對外交往中,習近平注重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習近平強調借鑒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寶貴遺産。在充分深入地挖掘傳統文化在今天治國理政中的意義的同時,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對待傳統文化的辯證態度。他指出: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同時,“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在繼承中發展傳統文化,在發展中繼承傳統文化,突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進一步發展的包容性,持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援。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民族的獨特標識 古為今用 推陳出新
( 14 )“一帶一路”戰略
2013年9月,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係歐洲經濟圈。2014年6月5日,習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經濟合作倡議,不限國別範圍,不是一個實體,不搞封閉機制,有意願的國家和經濟體均可參與進來。“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有利於將政治互信、地緣毗鄰、經濟互補等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持續增長優勢。“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經貿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區域一體化、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必將迎來一個共創共用的新時代。2014年11月,習近平主持APEC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時指出,“一帶一路”進入了務實合作階段,同時提出深化合作的5點建議:以亞洲國家為重點方向,率先實現亞洲互聯互通;以經濟走廊為依託,建立亞洲互聯互通的基本框架;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實現亞洲互聯互通的早期收穫;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以人文交流為紐帶,夯實亞洲互聯互通的社會根基。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區域合作 互聯互通 海洋合作夥伴
( 15 )簡政放權
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3月17日,國務院審改辦在中國機構編制網上公開了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匯總清單。這是中央政府首次“曬”出權力清單,將權力置於陽光下運作。5月13日,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工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同年7月,李克強在山東考察,再次強調要繼續簡政放權,打通抓落實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消除“中梗阻”,讓千千萬萬願意創業的人更方便拿到市場“入場券”。
11月9日,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強調,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要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習近平舉例説,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3個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60%以上。
據統計,2014年全年已經取消和下放了219項行政審批項目,加上之前已取消和下放的362個行政審批項目,本屆政府需要削減三分之一的行政審批項目的目標已完成。
關鍵詞:權力清單 行政體制改革 激發市場活力 企業登記制度
( 16 )“八項規定”和反“四風”
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是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
在提出“八項規定”之前,中央政治局明確提出,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八項規定”即:改進調查研究,注重實效,形式上一切從簡;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從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規範出訪活動;堅持有利於聯繫群眾的原則,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嚴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八項規定”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自2012年12月4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問題67737起,處理89585人。從中央領導率先垂范到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從言出必諾到鍥而不捨,從通報曝光到嚴肅查處,“八項規定”真正取得了實效。
反“四風”指挖除形式主義之風、杜絕享樂主義之風、打壓官僚主義之風、掃除奢靡之風。“四風”問題嚴重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黨群幹群關係,是當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四風”問題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是必須看到,要真正杜絕“四風”問題,仍然任重道遠,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關鍵詞:“八項規定” “反四風” 作風建設 率先垂范 聯繫群眾從嚴治黨
( 17 )文藝座談會講話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發表了講話,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文化的重要使命,進而提出文藝應重塑生命力的期望。
文藝是能觸及生命靈魂、承載人類精神價值的直接文化載體。泰和喜奏昇平樂,離亂時聞悲苦音。文藝最能反映文明程度和政情世風,文藝生命活力的強弱,又能反過來影響社會發展。在有詩言志傳統的中國,文藝與政治的關係極為密切。作為執政黨,必須高度關注文藝生態。延安文藝座談會就是從文藝入手,扭轉了黨風,延安的文藝工作不僅在黨內,而且在黨外樹立了共産黨的精氣神。在凝聚力量、達成共識的當下,文藝不僅深具重大使命,文藝的復興又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內涵。
習近平同志和文藝工作者代表都談到了當前文藝的弊端,對“文藝成為市場奴隸”的現象感到憂慮,對文藝作品有“高原”無“高峰”感到遺憾。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提出重塑文藝生命力。對於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説,要努力創作生産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創造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美、生活美、心靈美的作品。習近平對各級黨委提出的要求是,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援;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要倡導説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延安文藝座談會 文藝與市場的關係 重塑文藝生命力
( 18 )新型城鎮化
十六大提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新四化道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産業和城鎮融合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2020年將實現1億農業轉移人口城鎮落戶。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城市建設水準,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鎮建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品質和水準,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理論上,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在總結和反思國內外城鎮化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提出的科學發展道路;實踐上,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實現新農村建設戰略目標的重要前提。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宜居之所。
關鍵詞:以人為本 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 城市現代化 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 農村城鎮化
( 19 )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又稱為對外貿易區或免稅貿易區,是在關境以外劃出的,對進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關稅,並且允許港內或區內進行商品的自由儲存、展覽、加工和製造等業務活動,以促進地區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的一個區域,在全球範圍內數量已經達到一千多個,範圍遍及各大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屬中國自由貿易區範疇。該試驗區于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于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開張,其核心是營造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內外資的投資都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商業環境。
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深化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進一步壓縮負面清單,在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等領域再推出一批擴大開放舉措,並將部分開放措施輻射到浦東新區。除涉及法律修訂等事項外,在全國推廣包括投資、貿易、金融、服務業開放和事中事後監管等方面的28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廣6項海關監管和檢驗檢疫制度創新措施。依託現有新區、園區,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為主體,結合地方特點,充實新的試點內容。
建設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於培育我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 免稅貿易區 投資、貿易、金融、服務業開放
( 20 )“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
在2013年10月的中央周邊外交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強調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親”強調的是重感情,就是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援,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
“誠”,就是誠信。講情重義,誠信待人。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夥伴。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全面發展同周邊國家關係,繼續用自己的真誠付出,贏得周邊國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援。
“惠”,就是惠及周邊,樹立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概念。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路,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準,讓我國發展更好地惠及周邊,同時也使我國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
“容”,就是要有求同存異的大國胸懷,要倡導包容的思想。亞洲地區多樣性突出,發展道路多元化,又有歷史遺留的問題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周邊各國與我們難免有分歧,難免有衝突,因此要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承認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容許多元文化的共同發展。要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態度促進地區合作,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回應周邊國家期待,共用機遇,共迎挑戰,共創繁榮。
關鍵詞:周邊命運共同體 經略周邊全球化夥伴關係 平等性、合法性、包容性
( 21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範經營決策、資産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企業要合理增加市場化選聘比例,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緊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儘快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要求逐步規範企業收入分配秩序,實現薪酬水準適當、結構合理、管理規範、監督有效,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2014年7月,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啟動了“四項改革”試點:一是中央企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二是中央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三是中央企業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四是向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試點。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 企業治理結構提升 區分不同國企功能 規範國企管理人員薪酬 分類監管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