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人大重陽卞永祖:東北雖陷困局,仍有機遇

發佈時間: 2015-01-05 07:37:49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卞永祖    責任編輯: 張林

卞永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日前,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文章稱,黑龍江、吉林和遼寧2014年前三個季度GDP增速在中國31省市中位居最後五位,其6%的增速較全國水準落後1.4個百分點。更糟的是,10月東三省工業産出同比僅增長0.5%,遠低於全國7.7%的平均水準。文章還指出,東北的製造業佔比由2010年代初的47%升至2013年的50%,更驚人的是,2013年投資佔到東北GDP的65%,幾乎較十年前翻番。

東北三省曾經是我國的能源、重工業和農業基地,而今年卻集體成為中國經濟的“差等生”,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東北的困局形成的原因

歷史上,東北三省的經濟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也是我國新工業發展的搖籃,即使在前幾年,也有過“振興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面臨的這种經濟困局是內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緩慢。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已經進入了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恢復仍然比較緩慢,造成危機的根源也沒有消除。美國的經濟仍然失衡,實體經濟沒有實質發展;日本經濟在第一季度取得強勁增長後,連續兩個季度萎縮,離進入衰退也不遙遠;尤其是俄羅斯,在受到西方國家制裁後,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也極大影響了與俄羅斯經濟往來密切的東北三省。

從國內看,中國的經濟也進入了 “新常態”,從本質上講,我國經濟將告別以往粗放型的高速發展,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性的中高速發展階段。而在“新常態”下,也恰逢所謂的“三期疊加”,即增長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的消化期,在這種內外環境都不是很有利的情況下,東北三省發展面臨一些困難是難免的。

其次,農業發展面臨困難。長期以來,東北三省作為我國的大糧倉,但是土地透支嚴重,東北地區長期過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土質下降。農田基礎設施比較落後,農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差。今年秋季東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遼寧省近1/3作物受災或面臨絕收,吉林農安、公主嶺等10個産糧大縣也發生大旱,部分地塊絕收。而黑龍江省也多次發生洪澇災害,頻發的自然災害對東北的糧食生産造成嚴重損失。

而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國內國外糧食價格出現倒挂現象,國際低價糧對我國的糧食價格造成很大衝擊,糧食高價難以長期維持,地方存儲壓力增大。農業在東北三省中佔據重要地位,可以説,農業發展遇到困難也極大的影響了目前的經濟發展。

第三,工業發展缺乏活力。在計劃經濟時代,東北地區曾經是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受前蘇聯計劃體制的影響比較深,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同時私營經濟也不發達,國企的管理相對僵化,缺乏創新動力。這種狀況也造成了東北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由於缺乏人才,反過來又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形成一種惡性迴圈。

同時一些資源型城市也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比如遼寧阜新和黑龍江大慶,但是這些城市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難,造成城市發展動力不足。

最後,東北的地理區位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的版圖中,東北相對比較獨立,與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甚至環渤海地區的交通並不方便;在周邊相鄰國家中,俄羅斯和蒙古都是地廣人稀的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而朝鮮半島至今局勢不穩定,這些都影響著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如何化解東北目前的困局

其實,我們注意到,東北三省經濟目前面臨的這些困境,也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的正常反應,只是東北三省在經濟結構方面不夠合理,造成的影響相對比較突出。中央政府也已經認識到目前的問題,並在去年8月份單獨出臺了35條措施促進東北經濟發展。隨著我國一系列重大戰略的部署,從中長期來看,東北經濟發展面臨重大的機遇,如果能夠把握住這些機遇,一定會極大促進經濟的發展:

加快農業現代化。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經濟會議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並強調糧食自主的重要性。東北三省是我國最重要的糧倉,在農田集約化經營方面有很大優勢,農業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要緊緊抓住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這一契機,加快土地流轉,創新金融機制,增加農業的資金投入,解決農業長期投入不足的問題,提高農業的抗風險能力。這不僅會提高農民的收入水準,還會加快城鎮現代化建設,加快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只要農業發展了,東北三省的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加快國企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東北三省國企佔比高,國企改革存在巨大的空間。尤其是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也在加快,東北三省應抓住這一機遇,加快國企的改革力度,鼓勵企業改制上市,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而通過國企改革,一方面,為地方政府緩解資金壓力,並帶來可觀的收入,從而有資金更多的改善民生;另一方面,由於國企一般不願意承擔風險,創新動力不足,通過改制,引入民間資本,可以讓企業建立更科學的管理體制和激勵制度,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節約成本,並最終提高企業效益,吸引並留住人才。

創造區位優勢。自去年以來,東北亞經濟合作明顯提速。去年8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蒙古國的時候,提出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並承諾幫助蒙古解決過境運輸問題。而更早的5月,中俄簽訂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以及供氣購銷合同,合同金額超過4000億美元,同時,俄羅斯也加緊推出遠東地區的建設規劃,加速實施開發與開放遠東地區的政策。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中韓宣佈結束自貿區實質性談判,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正式簽署自貿區協議。

中國東北地區處於東北亞的地理中樞,東北亞經濟合作的提速,為東北地區帶來了極大的機遇。東北三省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快同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打造為東北亞交通樞紐,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可以為這些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通過這些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可以帶動東北地區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發展,同時,將打造自己的區位優勢,帶動物流、金融、資訊等服務業的發展,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東北三省經濟發展所面臨這些暫時的困難,是中國“新常態”下的一個縮影,這與一些發達國家陷於衰退有本質不同。只要抓住機遇,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東北三省將很快迎來發展的春天。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