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隆國強: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深意何在

發佈時間: 2014-12-10 07:13:51    來源: 半月談網    作者: 何晏    責任編輯: 張林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

圍繞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相關問題,半月談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

記者: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強調智庫建設?您如何看待智庫在現代社會運作中的作用?

隆國強:現代治理結構下,對於政府來説,提供政策諮詢意見和決策已經分離了,這是現代治理結構不斷演進的結果。智庫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研究公共政策,提供政策諮詢意見。

現代社會越來越複雜,公共政策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公共政策本身涉及的利益群體也越來越複雜,而且現代社會各個利益群體表達利益訴求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公共政策專業性越來越強,決定了現代社會不再是僅憑經驗就能做出正確決策了。

“最大的失誤是決策的失誤”,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失誤,但決策失誤就是方向性的失誤,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越來越重要。我們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都需要高水準智庫的建設。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智庫發展的新機遇?

隆國強:智庫確實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因為當今中國對智庫的需求非常強烈。

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時期,體制在轉型、經濟結構在轉型、社會在轉型,整個國家的治理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新的治理體系還需要大量研究和探討。此外,資訊化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生産生活方式,面對資訊化這一浪潮,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如何應對挑戰?有太多問題需要研究。

這些需求給中國智庫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為滿足需求,我們需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智庫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就是這樣的一條發展道路。

記者:您如何評價我國智庫的現狀?

隆國強:近些年來,我國智庫發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國智庫數量很多,從業人員也不少,但高水準和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智庫並不多,我們的智庫資源整合得不夠好,低水準重復建設比較多。比如説,有關國企改革的政策諮詢,可能有數十家機構都在做,力量不集中,也就難以形成高水準的研究成果。分散、低水準的重復建設和碎片化研究的背後是體制機制問題。

我們的智庫在薪酬制度、人事制度、科研製度、外事制度等方面,更多地參考了行政管理部門的制度,這不太適合智庫的發展需要,不符合智庫運作的規律。

我們的智庫與中央的要求和時代的需要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中央提出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為決策提供高水準的智力支援。

記者:吸納人才對智庫建設是最關鍵的,目前還存在哪些障礙?

隆國強:智庫需要把高水準的人才吸納來,讓高水準的人才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平臺上,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黨中央國務院,為各級政府出謀劃策,出管用的主意。

這裡面是兩個層面,首先你得把高水準的人才吸引來,其次高水準的人才來了後,你得有一套激勵和約束的機制,激發他們發揮聰明才智。

智庫作為特定的一類組織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不能簡單參照行政管理體制。比如,一些官方智庫機構進人是通過公務員考試來選拔人才,這和選拔研究人才是不匹配的,政策研究人員和公務員對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公務員選拔考題面很寬,但我們更多地要求專業性。

還有人才的流轉也存在問題,比如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這個人可能就是不太適合搞研究,這些人怎麼出去,這個通道就不太暢通,淘汰機制沒有建立起來。還有就是智庫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人才“旋轉門”沒有建立起來。

記者:您如何看待智庫文化?

隆國強:一個組織要有持續的生命力必須有一種文化貫穿其中。世界上成功的智庫,在文化上有很多共性。一是中立性,這是智庫應有的立場。智庫研究要從公共利益出發,優秀的智庫一定是站在全民利益、國家利益上思考問題。二是科學性。智庫對專業性的要求非常高,因為面對的研究對象非常複雜。智庫要綜合運用社會科學以及一部分自然科學發展出來的理論和方法,使其研究盡可能地接近事實,接近真相,接近真理。三是建設性。智庫知識分子應始於批判、終於建設,落腳點在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對於智庫來説,光提出問題不夠,還要提出幾種解決方案,並説出不同方案的優劣勢是什麼,讓決策者、公眾進行選擇。

這三性是智庫文化的共性,但不同的智庫還有文化的個性,每一個智庫所強調的價值觀是有區別的。“唯實求真、守正出新”,這八個字是這麼多年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直秉持的理念。

記者:如何有效提升智庫的影響力?

隆國強:智庫必須要有影響力,影響力的基礎是高水準的研究成果。但是有了高水準的研究成果,也不一定就有影響力。怎麼樣把研究成果有效地傳遞給受眾,包括決策者、社會公眾、國際社會,也是非常關鍵的。

這就需要機制設計。提供給決策者就需要有暢通的影響決策的渠道;提供給社會公眾,就需要把高深的研究成果以公眾能夠理解的方式,讓其得到準確的政策資訊。對國際社會來説,就更是如此。我們既需要有好的研究成果,也還得有讓國際社會便於理解接受的傳播方式,才能發揮國際影響力。

目前我們的智庫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影響力還遠遠不夠,諸如在未來社會的走向、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共同問題上,中國智庫的聲音還很弱,中國智庫在國際社會還不夠活躍。

這一方面是一些重大問題的研究我們還沒有足夠重視,另一方面可能是我們做了好的研究,但沒有有效地傳播到國際社會。

中國智庫需要發出中國聲音,傳遞中國的思想和主張。需要國際化的人才,需要熟悉西方語言和話語體系的人才。需要更多的智庫人才去闡釋我們的政策,去闡釋我們為什麼重視這個問題,為什麼提出這個主張。

記者:除了決策諮詢,您覺得高品質的智庫還應具備哪些功能和職責?

隆國強:決策諮詢其實只是智庫職能的一部分,啟迪民智、引導公眾也是智庫的重要職能。

很多決策如果沒有任何理論準備是很難順利推行的。比如徵收房産稅。為什麼要徵收就必須從理論到實踐都得講清楚。一個政策好不好,判斷的標準是觀念和思想,智庫就是傳播先進的理念的。智庫對公眾的引導,有利於讓政府的決策與老百姓的想法契合起來。

智庫也是平衡分歧的。一個公共政策的出臺各方都有利益在其中,都有各自的想法,如何找到最大公約數,就需要智庫用專業性的研究去引導大家,為政策出臺和實施創造好的環境。

還有就是智庫具有貯備人才的功能。智庫長期從事政策研究、評估和解讀,就會積聚很多對政府運作和政策制定十分熟悉的專業人才。(記者何晏)

評 論

半月談網